江苏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
江苏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一)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里强调,“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交谈过的这几位艺术家都是谁,尚不可知,但他们所说的“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却让人共鸣。不少文娱人士也谈到过浮躁,比如演员张国立坦言:“浮躁,本身就是一道障碍,只有克服,才能更好地向前。”秦海璐说:“文艺创作不能浮躁,下基层不是一日游。作为演员,角色塑造需要充足的时间。”
浮躁体现在哪里?除了下基层一日游,还体现在快餐式创作。导演冯小刚曾透露,现在不少电影编剧拿着煤老板给的一纸提纲,一两个星期就能写出一部电影剧本。萝卜快了不洗泥,过于追求速度,就难以保证品质。东拼西凑,泥沙俱下,哪有精品可言?
浮躁,体现在盲目跟风。今天,这种类型的电视剧火了,接下来便扎堆开发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明天,那部影片火了,同类型的影片很快就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比如郑晓龙导演的《甄嬛传》曾经荧屏大火,类似题材的电视剧就井喷,以至于郑晓龙提醒“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不要盲目跟风。”
浮躁,还体现在舍本逐末,忘了本职工作。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毯星”,备受质疑。从名气营销看,这种做法并无不可,但有本末倒置之嫌,以至于有业内人士建言,一些演员经常走红毯但却忽视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基本功,没有好作品却经常走红毯,难道不觉得你的脸和红毯一样红吗?
文艺界的浮躁绝非仅这几种,还体现在方方面面。窥一斑而知全豹,也正因过于浮躁,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存在不少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怎能避免“文化垃圾”?脱离大众、脱离现实,能不迷失?为人民服务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能有精品?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浮躁的文艺,不可能成为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甚至有可能吹灭那一盏盏灯火,原因就在于有些垃圾文艺污染了整个文艺环境,败坏了世道人心,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反作用。
如何祛除浮躁?已经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而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还举出了不少榜样。比如作家柳青。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副书记职务、保留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理应出现匹配时代的伟大作品。脚踩坚实的大地,才有不惟功利的定力;真正瞄准广大民众,才有不会枯竭的源头;拿出“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恒毅,才有可能写出传世的作品。不浮躁未必有经典作品,但是浮躁,一定没有经典作品。无论创作精品还是经典作品,都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时代的呼唤,多一些精品和经典作品,“不灭的灯火”才能更恒久。
江苏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二)
弘扬生态文明建设 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需要强化生态伦理道德,其是指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生态伦理道德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建构和弘扬生态伦理道德并使其融入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应通过建构与弘扬生态伦理道德,唤醒人们的生态良知、生态道德自觉,增强人们的生态正义感和生态伦理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弘扬生态伦理道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热爱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生态文明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也是现代化建设应遵循的客观规律。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生共存共赢和互馈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自然。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而生产力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包括自然力、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力等,其中以土地、森林、河流、草原、矿藏等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的自然力,构成了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是支撑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珍爱、尊重、顺应、呵护自然,实质上就是善待人类自身。
保护生态环境,积极防治污染。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强有力措施,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生态伦理道德缺失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有的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有的环境执法机构对污染环境行为视而不见,有的地方政府忽视环境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等。因此,亟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上升到生态伦理道德的高度来认识,在全社会弘扬珍爱、保护环境的生态伦理道德。政府和企业要切实担负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责任,并切实采取措施防治污染;每个公民都要培养和塑造爱护环境的道德风尚,养成珍爱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躬行节约节俭,杜绝铺张浪费。节约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物质财富、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现代社会,一些人淡忘了这一传统美德。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适度享受无可厚非,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铺张浪费甚至暴殄天物则是不可取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要求人类必须有节制地利用资源,做到资源的代际公平配置与公平利用。在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甚至濒临枯竭的背景下,节约节俭已被赋予生态道义的内涵,打上了生态伦理道德的烙印。从资源代际公平利用乃至永续发展的视角看,如果说节约节俭是为子孙为长远谋利的话,那么,挥霍浪费、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实质上就是断子孙路、断长远发展路。因此,应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节俭的美德,狠刹奢靡浪费之风,并有计划、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延长资源的利用周期,实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代际公平和永续发展。
维护群众生态权益,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权益是人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过程中所产生和拥有的对于自然环境的基本权利以及行使此种权利所带来的利益。生态权益直接关系人的生活是否美好幸福、身心是否愉悦、身体是否健康。不重视人的生态权益,以人为本就会沦为一句空话。那种只为了人类自己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以及为了获取利润而肆意污染环境、破坏性开发资源的极端利己主义,在破坏资源环境的同时,实质上也是在侵犯和损害广大群众的生态权益。建设美丽中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党和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后代子孙生态权益的庄严承诺。而这一承诺的实现有赖于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将其变成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行动。
江苏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三)
构建社会诚信还需强化法律权威
诚信关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乎社会和国家的公平正义,兹事体大。借助法律权威来打击不诚信行为,方能让诚信者走遍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历经三次审议和多次修改后,刑法修正案(九)获全国人大会表决通过,将于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刑法修正案(九)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更加注重维护社会诚信。据悉,刑(九)增加规定利用网络编造、传播虚假信息,以及利用网络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此外,组织考试作弊,替考和请人替考,“医闹”,使用伪造、变造的或盗用他人身份证、护照等行为都被纳入刑法调整范围。
“人不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社会诚信涉及方方面面,既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社会治理等公共议题联系紧密。网络谣言愈演愈烈,打开微信朋友圈,种种耸人听闻的谣言一传十十传百,一方面给相关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关于某洋快餐使用6个翅膀8条腿“怪鸡”的谣言流传已久,但近年来又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一则既无科学依据也不符合逻辑常识的小谣言,让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伤透了脑筋;另一方面网络谣言还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比如甘肃兰州出现食盐“涨价停产”谣言后引发了一轮抢盐风波,网络谣言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可见一斑。此外,替考、作弊等行为,破坏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也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今年 6月,江西省教育厅通报了南昌高考替考舞弊案调查结果,处理各类人员42人,其中6名替考组织者及中介人员由公安、检察机关立案查处。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向不诚信行为宣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诚信本是一种道德规范,对于种种不诚信行为,社会上自有与之对应的道德谴责。但不诚信案例频繁出现,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大有加重趋势,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借助法律来遏制不诚信行为,也是应有之义。此次刑法修正案(九)中,将诸多与社会诚信有关的热点议题纳入刑法范围,包括网络谣言、替考作弊、伪造证件等等,势必对这些损害社会诚信的不良行为产生强大的震慑效果。
一方面,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刑法修正案(九)将从今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将相关法条用好用足,考验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执法能力。以打击网络谣言为例,仍有一系列的细节问题需要细化落实:谁来认定、鉴别谣言?社交媒体转发传播速度极快,如何跟踪谣言产生源头?如何采取技术手段,及时遏制谣言的转发扩散?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在实践中逐步厘清标准和流程,还需要针对网络传播新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另一方面,促进社会诚信,在法律兜底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完善个人信用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社会的诚信程度。譬如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作弊、替考等行为规定为犯罪,除了通过“入罪”来加强震慑外,学校、家庭更要承担起教育职责,教育学生应该遵守考试纪律,采用作弊手段即便侥幸过关,也并非真才实学,总有穿帮露馅的一天。此外,教育部门完善考生信息核实流程,不让一个替考者蒙混过关,加强监督防止个别考官被买通形成里应外合的局面,都能让动了歪心思的不诚信者知难而退。
诚信关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乎社会和国家的公平正义,兹事体大。借助法律权威来打击不诚信行为,方能促进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最终让诚信者走遍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看过“江苏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