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
云南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一)
未富先老成为而我们当前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国家社会各个层面热议养老服务,对于厘清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的关键问题有很大助益。比较多种养老方式,由于成本高、缺乏邻里氛围等因素,大型养老院模式已不再受到青睐。而社区照顾由于提供了就近护理、日托、全托以及居家照顾等多功能服务,更受老年人欢迎,成为未来社会化养老的主流。
当前,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为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等多方面服务等。因此,“社区能养老吗”成为人们普遍的疑虑。
这些疑虑恰恰反映了目前我们对社区照顾的认识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例如,谈论老年照顾,只强调机构养老的床位数和公共财政负担的一面,而看不到搞好社区照顾是扩大内需的机遇,看不到照顾需求所蕴含的市场和就业潜力。这一认识的滞后,也反映了社会工作、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在老龄问题研究上介入不足。
基于以上原因,搞好社区养老要有顶层设计的视野,在协调福利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同时,形成政府、社区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格局。
就政府而言,高质量的公共政策离不开高水平的老龄研究,应当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老年研究中心,在多学科研究和老龄产业开发的结合上下功夫。要重视养老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在推进护理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大对社区照顾相关从业者的政策优惠,例如对日间照料和托养的服务实施补贴制度等。
就社区而言,中国社区的居委会建制已为整合养老福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社区养老需要在政府和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进行制度创新,搞好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评估和监督,将社区福利资源的利用和老龄产业的开发集合起来。
只有大力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风气,社区养老的道路才能更宽广,真正在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此方能彻底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云南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二)
推进新型城镇化 力求“新”字领跑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强大的推进作用。当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更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新型城镇化“新”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新”在产城互动,“新”在节约集约,“新”在生态宜居,“新”在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然而,在我国城镇化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城镇人口的过快增长,小城镇建设缺乏宏观规划,土地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城镇化过程中空气、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突出等。为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抓其“新”字,稳步推进。
合理制定规划,推动新型城镇化突破性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突出重点,梯级推进,同时加强城镇化区域协调和规划指导,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同发展,促进城市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整体竞争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积极探索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城乡管理新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完善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完善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促进城市管理人本化、科学化、数字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尽快研究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平台的搭建。在开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履行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组织协调职责,努力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及时了解并掌握土地管理、户籍改革、社会保障、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明确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定考核办法。认真培育和发现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培训和交流。
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突破城乡之间现存的种种障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清发展思路,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释放出新型城镇化的巨大增长动力和魅力。
云南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三)
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
党的以来,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原来的一些制度空白被填补,一些不够完善的制度得到修订完善,一些已经过时的制度得到系统清理,这大大增强了党内外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下一步面临的任务是在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保证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保证制度有效执行,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制度意识。同志在讲到制度治党问题时特别强调“制度是硬约束不是橡皮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确立对制度的正确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在《党章》和党内其他规章制度中一直是有明确规定的,但与这些规定背道而驰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个别党员制度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把制度当成稻草人、橡皮筋,对制度的执行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制度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任何一个组织得以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什么要靠制度而不是靠别的什么来保证一个社会或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呢?这是由制度内在的刚性决定的。比如,我们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讲的就是制度的刚性,它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例外。制度刚性决定了制度的公平性。如果执行制度有了例外,就会有人去效仿这种例外,就会产生破窗效应。那样,制度就会失去维护秩序、促进公平的意义,甚至会为一些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强调严格执行制度,还因为一旦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制度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受到伤害的就不仅是制度本身,而且会波及制定和颁布制度的主体,损害其权威性、公信力。对于一个组织来讲,从长远看,其制定和颁布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所产生的危害,往往比不制定这样的制度还要大。古代商鞅通过南门立木建立信用,立的就是政府的权威、改革者的权威。这种权威是改革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把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严格统一起来,制度一旦确立,就必须坚决保证其得到有效执行。
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通过深入的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严格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思想上重视制度,牢固确立规则意识。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农业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人情大于规则”的意识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教育逐步消除。党员干部应当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业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没有正确的制度观念和意识,没有各项制度的科学确立和有效执行,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党的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明显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后,应通过深入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牢。
保证制度不成为稻草人和橡皮筋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实践中严格执行制度,让人们看到制度的威力,让不执行制度的人承担应有的后果。人们在实践中对制度权威的感知,往往要比学习制度条文来得深刻得多。比如,闯红灯违反交通法规,但如果只把这一规定写在法条里却不对闯红灯的人做出必要的惩罚,就无法有效遏制闯红灯的现象。对于新制度的执行而言,开头是最难的。商鞅愿意出50金让人搬走一根木头,就是为了解决开头难的问题。在当前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我们也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和办法来纠正不重视制度执行的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执行到人到事,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看过“云南公务员申论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