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一)

  【背景衔接】

  近日,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后办事办证,对于有关部门可以核实解决的有些事项,就不用再去派出所了。

  【标准表述】

  民间流言“政府动动嘴,群众跑断腿”,曾经一度引起群众热议的“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事件,将某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近日,公安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意见》给群众办事带来了福音,也是贯彻和落实中央精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解决群众办证难的具体体现。

  近几年,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但仍然还出现了各类奇葩证明,给群众办事设立门槛,增添了很多麻烦。一些审批人员秉持着“手中有权,心中不慌”的错误价值观,对群众上门推三阻四,对办件办证爱答不理,进而产生“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有的甚至是缺乏对业务的钻研,缺乏对公安部门办事流程的了解,以至于当真正需要为民服务时,要么就没有规范可循,要么就是不熟悉、不了解规定程序,于是想当然地让群众去公安派出所开具一些“奇葩证明”,或者人为将审批作为增收的工具,出现“乱作为”的情况。政府工作人员的根本职责在于为人民服务。当前社会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额外让群众多跑一趟派出所,关键就在于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权力观在作祟。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公安部以人民为中心、以改革之精神,努力通过联合出台《意见》扭转当前一些地方和领域的不良局面,整改其中存在的要求群众到公安派出所开具证明过多过滥、缺乏统一规范等突出问题。也在尽最大可能让群众少跑冤枉路。简单说,就是只要公安不怕麻烦自己,群众就减少麻烦。

  当然为了减少群众办事难得问题,仅仅靠公安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以来,很多部门内部办理流程鱼龙混杂,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办事群众就不得不在各窗口、各部门之间反复跑路。所以,为了避免“事事都去派出所”的再次发生,我们要努力的还有很多方面:

  一、要进一步做好各部门内部关于群众办事事项的清理,该撤销的权限就撤销;

  二、要进一步做好部门之间的政策措施衔接,依法规范、简化优化群众办事程序;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从源头上减少办事群众开具证明的需求;

  四、尤其要加强对办事人员的思想教育,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

  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二)

  “家长监考”的本质是转嫁教育责任

  近日,南京二十九中有学生家长反映,该校实行高三年级学生家长轮流替代老师进行监考、自习课值班。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但校务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称,由家长值早班、替监考、值晚自习等是由家委会研究决定的。问及具体情况,他表示自己没有权限接受记者采访,得由校领导返校后再行决定。

  监考、值班,这些原本应由老师来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结果由学生家长替代,并以制度的形式得到固化,显然极不合理。从现实来看,时间上的冲突、制度化的管控,也使得家长们苦不堪言。尤其对于一些工作本就繁忙的家长来说,这种额外的责任就会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这个由家委会研究的做法,究竟是家校互动的良方,还是转嫁责任的借口呢?

  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家长增进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监督,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从初衷上讲,这样的制度设计并无问题。毕竟,好的教育离不开家校的互动,也需要家长全面参与。家委会的介入与参与,让学校的办学更开放、民主,同时也能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由客体变主体,由被动变主动,从而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

  不过,家长只是间接的参与者,不应该成为直接的管理者。这是基于其自身定位的需要,也是出于维持教育的秩序需要。术业有专攻,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并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比如值早班、替监考、值晚自习等,属于明显的责任转嫁。这既与家委会设立的初衷背离,也与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目的相违背。

  家长当然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给出应有的建议,但绝不能实行角色替代,甚至异化为额外的负担。在国外,家长也会热衷于学校事务的管理,并扮演积极的辅助者角色。不过,这种角色与责任有一个边界,不影响双方的正常交流与沟通,也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烦恼。若是基于家委会的商讨,而使管理或者辅助成为一种强制性义务,而无以获得绝大多数家长的支持,那么只能说,家委会看似民主的决定,已形成了一种权力性的伤害。

  眼下,在“家校互动”和“共同目的”的口号下,家长们承担了太多的教育负担,以至于“学生的作业成了家长的烦恼”。现在很多人不断发出“家长不易”的感叹:不仅要扮演好家长的角色,还得充当“编外老师”的角色。在所谓的“家校合作”的名义下,一些学校把一部分自身事务转移给家长,比如除了监督孩子做作业,还要检查其作业的对与错并签名,否则孩子就无法交差。与此同时,大量的“奇葩作业”表面上是布置给孩子的,结果却是家长在背后策划、制作。

  从某种意义讲,让家长替老师监考和自习值班,表面上是家校互动的深化,实质上则是责任转嫁的延续。然而对于此,很多家长却并没有反对,甚至认为“自愿参与”理应获得支持。不找准家长学校互动的结合点,不厘清最基本的教育责任,当下教育的误区就会越陷越深。

  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三)

  有创造力的青年不该逃离北上广?

  10月17日,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现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现场演讲中,被问及是否支持年轻人“逃离北上广”时,他认为,真正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他们还是应该到这些大城市。李彦宏的一番言论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为他的“正能量”点赞,也有人批评这是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咖“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谓“逃离北上广”,本质上是青年是否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发展和定居的问题。在我的记忆里,从舆论一致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大城市房价高的时候开始,这个问题就浮现了。多年来,尽管大家对此争议不休,还是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留在大城市,这恐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那么,既然多数人已经“用脚投票”了,为何李彦宏的话依然能引发争议甚至批评呢?因为很多人看似心甘情愿地留在一线城市,但实属无奈。一旦“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小城市,等待他们的也不一定是桃花源式的恬静生活。

  我有一位在北京靠写作谋生的朋友,在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他就来自中部省份一个贫穷的小县城,他曾跟我讲,自己并非不想回家过上安逸的日子,只是回家后会立刻失业,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曾打趣称自己原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若回到家乡小城,只能去开网吧。

  这般无奈并非只体现在这位朋友身上。不愿意回家乡,主要还是因为小城市的就业机会稀少、发展前景渺茫,再加上“关系户”众多,想靠个人奋斗来实现理想,可谓难上加难。正如冯军旗博士在《中县干部》中所讲,“政治家族”在当地相当普遍,很多占据了各部门的重要职位。这一困难不仅是仕途上的,在基层生态的多个方面,也有圈子化、板结化的问题。至于青年凭个人之力来创业,更缺乏良好的土壤和环境。

  按照李彦宏的说法,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在大城市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产业趋势和技术上的革新,以及一些理念方面的东西。我不否认这种看法的合理性,但也应看到,青年群体并非铁板一块,是否选择留在大城市,归根结底还是由自己的性格、专业、兴趣、职业目标甚至家庭因素决定的,简单地将其分类、模式化,进而评头论足,没有太大意义。

  但是,在个人选择之外,在“走”还是“留”的问题上,社会也应该为之提供自由而稳定的环境。就以李彦宏口中的创业者为例,当他们回到小城市后,地方政府应出台有效的政策帮助他们。但在目前,有创业者表示,在有些地方的政策中,针对某项政策具体负责落实的部门也不明晰,“有关部门”的提法让他们“迷茫”。除此之外,还有融资政策难落地、创业政策服务缺乏针对性、扶助创业“走过场”等问题,这都是年轻人回家乡的“拦路虎”。

  另一方面,小城市公权力被滥用、利益网盘根错节的现实,也让不少青年连连叫苦。从近年来的情况看,“逃离北上广”后,在家乡反而遭遇了更大的困难,只好“重返北上广”,这样的故事可谓层出不穷,其中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看过“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

8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