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湖北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湖北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一)

  其一,“瞄准机制”亟待理顺。扶贫的前提是通过精确的“瞄准”机制确定“贫困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贫困群众实实在在地得到扶贫的实惠,才让扶贫的资源不至于被浪费甚至贪污。从目前各地暴露的一些问题来看,一方面,个别村干部、乡干部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落实、确定贫困户的环节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腐败与渎职。把扶贫资源当作向自己亲属、朋友分肥的唐僧肉。诸如村委会主任母亲开着小卖部拿着贫困补助的现象,既阻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也严重伤害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另一方面,个别村庄在确定贫困户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多数乱政”的现象。一些大姓、大家族利用自己的势力,把持扶贫资源的现象比较突出,真正弱势的边缘群体长期难以进入扶贫的管道。

  其二,“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农村地区的贫困现象背后往往有其复杂的形成原因。在这些原因当中,有些原因诸如没有经营初期投入、缺乏市场信息等问题是比较容易通过针对性帮扶,在短期之内予以解决的;有些原因诸如没有劳动能力、缺乏生存技能、不思进取好逸恶劳、染有赌博、酗酒恶习等问题则是难以在短期甚至较长时间内有效解决的。现在一些地方的农村扶贫,只看贫不贫而不分析致贫的原因,往往是一刀切地按规定发放扶贫物资,却不注重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结果是一时济贫而不是有效治贫,甚至让个别人形成了对扶贫部门的依赖心理,造成了谁贫谁有理、谁贫谁拿钱的怪象。

  其三,扶贫工作中政府看得见的政策太多,市场看不见的跟进太少。一些地方部门在扶贫中盲目追求形式主义的政绩,热衷于修路、刷墙,不仅浪费了许多资源,而且不注重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从而让农村建设成为主要依靠政府输血的形象工程而缺乏真正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要想将扶贫落到实处,就必须有效地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通过推进农村党建、村务公开,加强农村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遏制扶贫中的不正之风,可以通过完善扶贫工作中的申诉、巡视制度来避免边缘弱势群体的沉默无助。

  另一方面,则要将致贫原因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将“救助”与“扶助”进行有效区分,做到精准扶贫、个性化扶贫,要勇于对一些“倚贫闹事”的人严肃处理。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发挥市场的作用,让扶贫成为群众自主、市场相助、政府扶持的大合唱,而不只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

  湖北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二)

  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好政策是树立政府权威的标杆,好政策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准绳,好政策是实现应民所需的依据。无论是“全面二孩”政策追求安享天伦之乐的夙愿,还是“八项规定”政策树立风清气正党风的初衷,都离不开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存来实现。好政策最终还是要服务社会发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需统筹兼顾于政策之中,才能形成“民心所向、民生之需”的好政策。

  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政策科学性与有效性的实现不仅关系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关乎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更关涉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动向的调整。科学与有效就像“人”字的一撇一捺,共同构筑起实现应民所需政策的堡垒。而要彻底发挥出政策这两大功效,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落实化便显得尤为迫切。

  注重政策的动态调整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根脉所在。“明者因时而变,智者因时而动”,背后映射出的是一种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的大智慧。形势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群众的期待,都对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新的期许和要求。政策的科学规划就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从1980年倡导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全面开放二孩政策”,都是根据我国国情的深刻变化而做出的深刻调整,它既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也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规划政策,保证政策的科学性,时效性便是前提与依托。

  完善政策的配套措施是保障政策有效性的灵魂依托。“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政策的贯彻落实才能够凸显出政策的有效性。“全面二孩政策”在推行和过程中面临着“爬蚤心态”的尴尬正是医疗、教育、就业、保险等相关民生配套政策的缺乏导致而生;“限塑令”的推广与普及中面临的“夭折”挑战也正是由于政府监管的缺失、民众环保意识的匮乏等造成的。

  如此种种,好政策虽然“恰逢其时”的应运而生,却因为没有被贯彻落实而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故此,要实现政策的有效性必须以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为“先手棋”。

  政策引领发展,政策关乎民生。政策的科学有效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好风凭借力”,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实现政策的动态调整,不断以人为本完善政策配套,才能让科学有效的政策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湖北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三)

  平衡金融创新与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垄断饱受诟病,许多中小企业因贷款难、贷款成本过高陷入困境。2013年,互联网金融创新风起云涌,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打着创新旗号进行的非法融资、诈骗等也不断曝光。为此,要想促进经济发展,就必须平衡金融创新与稳定。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新事物在不断取代旧事物。在新旧更替中,创新是关键,而风险与创新并存,有时甚至会扼杀创新。因为创新需要抛弃旧路,开辟新路,进入陌生领域,必然会遭遇新情况、新问题,不充分准备,规避风险,会走向失败。目前,我国已经跨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亟待通过创新来披荆斩棘,闯过难关。对于金融改革来说,加强创新是大势所趋,而维护稳定则是必要保障。

  加强金融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最有活力的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未来,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为主,主要给大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过高,发展受到抑制。2011年下半年蔓延开来的中小企业老板跑路潮,正是因为在银行贷不到款或成本过高,被迫选择“高利贷”,结果导致资金链断裂。“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阿里金融、P2P、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拓展了路径,减轻了融资负担,实现了快速融资,可以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其健康成长。

  维护金融稳定是金融创新的必要保障。金融创新的目的是解决金融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实体经济服务。在创新过程中,企业如果不具备依法合规和稳健经营意识,管控好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则可能会倒闭,甚至引发经济危机。2008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横扫全球,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灾难。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说:“我觉得主要原因就是当时那么大的金融市场却没有任何人给予合适的监管。”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推动金融创新的职责和任务。面对金融创新带来的新业态、新特征,如果放松监管,势必重蹈美国危机。只有依靠稳定缰绳驾驭创新野马,才能确保创新发展的良好势头。

  马云曾经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随着余额宝、百度百发、微信支付等相继“引爆”,壁垒森严的传统金融业被成功撬开一道缺口。与金融创新的高歌猛进相比,金融监管还比较滞后,金融稳定则存在很大风险。只有加强金融监管,为金融创新保驾护航,才能更好地推动金融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看过“湖北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范文精选”

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