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省考申论答题技巧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一)

  优化文章分论点 斩获高分作文

  一、词语优化

  常用词语:

  一字词:基、本、源、依、根等

  两字词:基石、号角、战役、引擎、罗盘等

  三字词:先手棋、助推器、压舱石、孵化器、杀手锏、指南针、定盘星、金刚罩、集结号、攻坚战等

  四字词:现实之需、根本之策、应有之义、必由之路、治本之道、关键之要等

  以2016年国考副省级真题为例:

  分论点1:宣传教育是提升国民素养的“先手棋”。

  分论点2:制度建设是提升国民素养的“金刚罩”。

  分论点3:监督管理是提升国民素养的“杀手锏”。

  再如:

  分论点1:学礼是个人立身行事之本。

  分论点2:学礼是提升国民素质之依。

  分论点3:学礼是奠定民族大业之源。

  二、格式优化

  常用格式:

  1、A能够/可以/将/会/能……

  2、A是B的XXX

  3、A能够实现B、C、D

  以2016年国考副省级真题为例:

  分论点1:价值观输出能够彰显文化魅力。

  分论点2:价值观输出能够创造经济价值。

  分论点3:价值观输出能够展示大国魅力。

  三、逻辑优化

  常用逻辑:

  1、过去(历史)、现实、未来/昨天、今天、明天

  2、思维理念层面、制度规矩层面、外力约束层面

  3、积极影响、消极危害

  以2014年国考地市级真题为例

  分论点1:幸福始终充满缺陷是历史的证明。

  分论点2:幸福始终充满缺陷是现实的印证。

  分论点3:幸福始终充满缺陷是未来的昭示。

  又如2015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分论点1:科技将具备人性是历史长河的精神积淀。

  分论点2:科技将具备人性是现实语境的时代需要。

  分论点3:科技将具备人性是人生成就的价值坚守。

  再如2016年国考副省级真题:

  分论点1:思维理念是提升国民素养的基础。

  分论点2:制度规矩是提升国民素养的关键。

  分论点3:外力约束是提升国民素养的保障。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二)

  弄清两点 归纳概括题不再难

  问题+建议

  阅读“给定材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副省级)】

  注意(1)本题包含两问:第一,概括两会委员所关注的问题;第二,归纳委员们所给出的具体建议。我们在书写答案的过程中切记不能只写建议而忽略问题。

  注意(2)不需要将问题与答案融合到一起进行书写,比如全国代表委员们关注国民阅读量少这一问题,对此建议“设置足量图书馆,制定图书馆法,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我们建议问题与答案分别阐述,比如两会代表所关注的问题表现为:国民阅读量少,传统道德礼俗缺失和国人不文明行为。具体建议有:一、 、、二、、、三、、、

  注意(3)问题的提出需要有总括句,建议结束后受字数限制不需要再次总结。

  以上三个核心点,如果大家注意不到,我想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使得最后的得分很低。

  要点合并问题

  “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副省级)】

  材料2中第三段“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用、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里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给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注意(1)在概括这一段内容时候如果有尽量使用原文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减少自己引申或创造的词汇。分析上面这段话,容易看出“心理失衡”出现了2次,显然是高频词。因此在表述中建议直接引用:缺少心理平衡,人们在现实比较中心理失衡。通过引用原文,可以减少思考时间,并且采分点也很直观。

  注意(2)我们说在归纳概括题中分析出的要点在书写前一般都要进行二次加工即要点合并,因为这样会减少我们书写的字数。但是这道题分析后发现,每个自然段的要点分别为心理压力过大、心理失衡、缺乏安全预期、缺少幸福感等,我们发现这些要点很难合并同类项,因此我们为了保证答案结构的完整性,我们直接将答案要点简要罗列也是可以的。

  通过上面两道题目的分析大家不难发现,其实在申论科目中可能你自己感觉到越简单的东西,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难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的各种事务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三)

  材料阅读三字秘诀

  1、“跳”读法

  什么叫跳读法?简单地说就是出现数据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可以跳过去不看,直接读观点出现的地方,也就是文字集中的地方。这个方法针对的是数据型材料。什么叫数据型材料?就是材料主要是以数据罗列来表达一个观点。一般情况下,数据一般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所要支撑的观点或者所要描述事实。换句话来说,结论比数字更重要。既然数据描述的事实或支撑的观点这么重要,那他们出现在哪里?很简单,一般情况下,出现在数据的前一句或者后一句话上。不过在极个别情况下,数据也很重要,如果针对某组数字单独命题,没有文字集中只有数据,那么这组数字就很重要了,需要我们数据对比,看变化,得到观点。

  2、“快”读法

  第二种方法,快读法,就是一目十行的阅读方法。针对的是案例型材料。案例型材料是指通过讲案例、讲故事来表达命题人的观点。申论国考考试中70%都是案例型材料。案例、故事中往往包含大量的重要信息,也包含得分点,但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抓住几个关键词汇就可以了,这就是快读法。一个故事就有五个要素:第一个是主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第二个是处境,主人公面临哪些问题;第三个是做法,主人公面对困境采取了哪些措施;第四个是结果,包括好的结果,也包括坏的结果。第五个是推论。前四个,也就是主体、处境、措施、结果统统都属于现象,最后一个属于本质。所以看故事的时候要带着思想去思考,看看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本质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命题人想通过案例论证一个观点;另一层是提出一条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个本质来源于处境、措施和结果。通过结果来引出一个观点,通过处境或者措施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精”读法

  最后一个方法,精读法,就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如果一遍没读懂就要再读一遍,不管几遍,读懂为止。精读法主要针对观点型材料。之前材料分类章节曾说到过,观点型材料往往会有一些直接要点,需要我们精准把握。那到底如何去精读呢,同样是抓五个要素,第一个主体,谁发表观点;第二个对象,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观点;第三个观点,观点的内容是什么;第四个理由,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第五个推论,主要来自于对象、观点和理由。
看过“省考申论答题技巧”

8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