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精选范文
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精选范文(一)
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改善供给、扩大需求、解决供需错配问题的根本举措。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内因看主要是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的,即供给不适应需求变化,有效供给不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生产端入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和新经济增长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框架下,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社会总供给结构优化,而社会总供给结构优化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基础。因此,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成为现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
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大力化解过剩产能。近些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政策大力支持,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新常态下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还不够快,特别是还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不仅抑制产业自身的发展升级,还占用大量资源,导致新兴产业和新供给的增长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化解过剩产能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针对产能过剩现状,一方面应通过淘汰落后、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供给质量,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应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产业整合,节约成本及资源,使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到优势产业和企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一般而言,产业升级包括产业间升级,即不同产业的替代过程;也包括产业内升级,即同一产业的进步过程。二者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实践证明,正是一大批引领性、颠覆性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的涌现,有力推动了新经济成长和传统产业升级。而且产业形态越高端,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越复杂,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以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因此,党的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助于最大限度激发创业创新的潜能,引领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科学技术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我国产业升级必须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高起点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应围绕这些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三高”(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特点和长远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通过这些骨干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促进我国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还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的特点。在研发设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节能降耗等方面,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科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支撑,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精选范文(二)
严格执法,让幸福贴身
个人的幸福感总是很“贴身”的。环境舒适、食品安全、交通便捷,都是身边“稳稳的幸福”.但当前,影响幸福度的“牛皮癣”仍不少,小广告屡禁不止,黑三轮横冲直撞,乱停车、乱丢垃圾、乱扔烟头……社会顽症久病难愈,直接影响公众心态,影响城市面貌。
勿以恶小而为之。但如果“小恶”的违法成本很低,发生频率自然就高。从经济学角度看,违法成本不是处罚额,而是处罚额与被查处概率的乘积,这自然就引出了执法力度的问题。违法者涉及区域大、人口多,管理确有难度,再加上违法者和执法者“套近乎”,寻租和人情同样存在。面对“小问题”,如果执法者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祸患积于忽微,小问题就难免会滋生成大麻烦。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顽症之“顽”,往往是因为带有惯性,也沾染了人性的惰性,从中外经验来看,除了“严格执法”,很难有什么真正的妙方。只有一把尺子量到底,不留“口子”,不给“空子”,不讲“面子”,才能消除灰色地带和弹性空间,提高违法成本。近几年,全国治理“酒驾”成效显着,是赢在一个“严”字。“醉驾入刑”后,全社会对酒驾“零容忍”,公检法对违法办案、干扰执法办案等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数和死亡人数逐年大幅下降,群众出行安全感显着提升。
执法严格才有震慑力,法治的震慑力有时甚至超越国界。提起严格执法,人们往往对新加坡、日本交口称赞。在这些国家,乱扔垃圾、不进行垃圾分类都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被判监禁。很多留学生到这些国家的第一课就是“入乡随俗”,学会垃圾分类和处理。事实上,不存在无法矫正的习惯,无论是京津冀强力治霾,还是高铁动车组严格禁烟,都是因为“严格管理、严格查处、严格执法”,让原本久拖不治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严格执法贵在长效。顽症之“顽”,就是易反复。长效机制治“顽”,关键在持续发力。无论控污染还是治小广告,如果打击点到即止、浅尝辄止,只会产生“鱼的7秒记忆”效应。同时,我们也有必要认真研究顽疾的发生机制,为社会行为习惯的“画风转换”提供制度保障。比如网约车的出现很好地挤出了“黑车”,那么,只有更好地引导网约车健康发展,管理好新事物,才能跳出黑车久治不愈、交警无处着力的窘境。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在很大程度上,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治理决心和治理能力。当绝大多数人对更有秩序的生活抱以期待,“身边的执法”就必须尽快走出“久治不愈”的困境。只有通过更严格的执法确保法律威严,营造严肃的执法环境,才能真正培育全社会的文明意识,打造更为健康有序、和谐向上的生活环境。
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精选范文(三)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着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看过“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