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海南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海南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一)

历史文化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化为己用,我们就能温故知新、彰往察来。办好中国的事,就得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为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有用借鉴和启示。

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既有河清海晏的时和岁丰,也有波涛汹涌的兵戈扰攘,起承转合间书写出了一部治国理政的参考宝典。同时,历史又是精华与糟粕并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也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厚黑学;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也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权谋术。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会贯通,化为己用,我们就能温故知新、彰往察来。

历史文化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大同”、“小康”等理想愿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价值观念,“礼治”、“德治”、“贤治”等治理方法,构成了我们的文化基因,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改革开放后,中国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不曾脱离自己的历史文化来搞建设、谋发展。事实证明,办好中国的事,就得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为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有用借鉴和启示。

当今和未来中国的改革发展,关键要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再提升。而不断回望历史上的治理智慧,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今天问题的钥匙。比如,“得其民,斯得天下矣”说的是政得其民,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攻坚克难要继续践行群众路线、深化作风建设。比如,“奉法者强则国强”说的是依法治国,法律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全面建设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比如,“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说的是官员价值,如何让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脱颖而出,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智慧的营养永远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披尽黄沙始到金,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华文化保持自信。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面向未来,中国历史文化这个根基丢不得,坚守高度的文化自信,让舶来品换上“中国芯”,就能守护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按历史规律办事,治国理政就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海南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二)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告别雾霾天

离开央视休整一年的著名调查记者柴静,带着自己的公益作品《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登陆优酷头条,这部由柴静、优酷、人民网联合首发的节目时长为100多分钟,上线1天的点击量已破599万,被点赞6万多次。可以看出人们对雾霾天气的强烈关注。里面列举了北京,山西等多地强雾霾天气情况。与此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深刻体会到了雾霾在存在,出门能见度低,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逐渐攀升,我们现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会看到很多戴口罩的人们……种种数据和事实都体现出中国百姓的“呼吸之痛”,人们原来出门打招呼都用微笑来展示,现在都用点头,因为都带着口罩微笑也看不出来,这就是我们的城市之伤。从“两会”的讲话中可以总结出,要想彻底告别雾霾污染天气,应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入手。

第一,政府加大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今年两会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复强调了这一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着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积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去实现发展,已成社会共识,大家心里都明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我国政府正在加大政策投入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其促进雾霾污染的彻底解决。

第二,官员转换政治心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在认识上的达标是一方面,行动上是否过关是还需考量。尽管雾霾围城频频敲响警钟、触动切身利益,等到真正决策压缩落后产能,需要放弃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时,却又患得患失、下不去手。还有些地方,仍抱有“先上马再说”的侥幸心理,认为快速发展是自己的事、治污是别人的事,不抢抓眼下机遇就会在长远上吃亏。凡此种种的错误心态,是导致领导干部不能下决心从行动上彻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解决雾霾污染的根源所在。因此,要让各级领导干部从心态上转变,真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思想,不能只一味注重GDP和个人政绩,更应从自身切身利益,从百姓生命健康出发,让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彻底远离我们的生活。

第三,公众积极配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话题,一个国家要想真正强大就一定离不开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而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多的是停留在政府治理和专家保护上,作为最广大的群体——公众的力量没有被调动起来,因此,要公众积极配合政府,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人民大众可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每天坚持能走路就不乘车,能乘车就不开车,减少尾气的排放,为解决雾霾问题作出贡献;公众也可以将自己发现的严重污染企业,高能耗或高污染项目向媒体或政府举报,彻底杜绝这些企业滋生的空间。

空气污染不能靠大风来解决,而要从政府加大治理力度,官员转变错误心态和公众积极参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来解决雾霾污染的严重问题。

海南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三)

警惕“软政绩”酿成“硬错误”

当前,对那种热衷于抓大项目、修大马路、建大广场的“硬政绩工程”,群众已经比较了解,大部分领导干部也都“心存顾虑”,不敢率性而为了。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开始热衷于打造“软政绩工程”,如搞所谓“某某模式”“某某经验”等。“软政绩工程”具有投入成本低、监管难等特点,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人们对其表现形式、主要危害、解除之道尚缺乏关注。因此,我们要警惕“软政绩工程”,防止“软政绩”演变成“硬错误”。

现实生活中,“软政绩工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制造典型经验、培育典型模式,而实际工作并无太多亮点;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把“小典型”做大,目的是制造轰动效应,以引起上级部门注意;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借助专家学者和媒体,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成所谓“典型经验”进行宣传,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捞取“政治资本”;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参加上级部门、单位的调研成果评选,为此不惜大做表面文章,借以获得上级领导的认可、社会公众的关注。诸如此类的“软政绩工程”,与真正形成工作亮点、总结工作经验背道而驰,其实质是为领导干部自己的升迁“造势”。

“软政绩工程”泛滥,无疑会造成巨大危害。“软政绩工程”助长了形式主义。事实上,“软政绩工程”就是一种形象工程,热衷于此的领导干部必然喜欢做表面文章、哗众取宠,其结果就是导致形式主义泛滥。如果不坚决反对和纠正这种形式主义,任其发展下去,就会腐蚀党的干部队伍,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软政绩工程”还劳民伤财。为模式而造模式、为典型而造典型,不可避免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严重的是,一些脱离实际的“典型经验”“某某模式”一旦大范围推广,势必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软政绩工程”更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领导干部是体现我们党形象的“窗口”。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制造“软政绩工程”,不真抓实干为群众谋利益,势必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党的形象;势必使我们党与群众之间形成隔阂,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同志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这就要求我们高度警惕“软政绩工程”。消除“软政绩工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到,真正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造出来的。只有经得起历史、实践、人民检验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如何,应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与评判。这就需要进一步畅通渠道和路径,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监督和评判,防止领导干部“自说自话”,避免上级部门“一锤定音”。同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从制度上削弱领导干部大兴“软政绩工程”的冲动。在选人用人上尤其要树立尊重实干、鼓励实干、崇尚实干的导向,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让那些只会说不会做、只会“制造政绩”不会创造政绩的投机取巧之人没有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如何才能不被喧嚣的舆论左右。应该懂得,真正的观察必须尊重事实的完整与准确,而不是脑补真相轻易做出价值判断。

看过“海南公务员申论精选范文”

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