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题库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题库(一)
2017年1月,,有记者从北京市急救中心获悉,为确保市民不被“山寨救护车”所误,北京急救中心在官方网站等平台上开设专门模块,方便市民分辨救护车真伪,目前全市120救护车信息均已纳入平台。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透露,未来平台将纳入全国120急救车信息(1月2日《新京报》)。
综合分析
山寨救护车参与急救服务,且生意火爆,并非北京独有的现象,几乎遍及全国。山寨救护车屡禁不绝,依然猖獗,或许也表明,其顽强生命力背后,必然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以及监管的缺位。如此语境下,北京率先将120救护车纳入查伪系统,并对救护车外观标识、证件、设备、票据等进行统一规范,方便市民查伪和投诉,具有样本意义。
山寨救护车收费过高还在其次,关键是设备简陋,救护不专业,没有制度约束和安全保障,存在诸多致命弊端。再者,山寨救护车承载太多的利益纠葛,一旦上路运营,就改变了救护车向社会提供公共急救服务的属性,使其变成了一桩买卖。既然急救服务成了一桩买卖,就会以逐利为主要目的,甚至“要钱不要命”,让急救服务失去了人性温度,势必与公共利益背道而驰。可见,北京建立救护车查伪系统,积累经验后将覆盖全国,如果各地执行有力,那么山寨救护车将会无处遁形。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尽管各地均对急救制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包括硬件、人员配置、出诊时间、收费标准等。但是,目前我国城市120急救模式仍按1984年制定的“每5万人一辆救护车”标准设置,救护车和急救人员都不能满足需求,不仅造成“物以稀为贵”,而且让山寨救护车乘虚而入,与急救中心、医院进行幕后交易。虽然救护车收费标准经物价部门核定,有关方面一再强调急救服务的公益性,但山寨救护车游离在监管之外,向患者漫天要价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医院或急救中心重利益、轻监管,当甩手掌柜,甚至为了敛财,不惜将危重病人“倒卖”给山寨救护车,更是让急救服务驶进了“要钱不要命”的歧途。
对策措施
规范救护车,去伪更要存真,要打假也要增量。治理山寨黑救护车、查处相关医院或急救中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山寨救护车如此猖獗,显然不能仅仅寄望于市民监督和有关部门的治理,只要利润空间依然巨大,逐利冲动就不会自动消失。因此,应建立和完善非营利性的120救护体系,政府加大财力、人力、物力投入,还120急救服务公益本质,这才是医疗保障体系发展进步的主要路径,也是山寨救护车被市场淘汰,并最终退出的治本之策。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题库(二)
岁末年初,节日氛围日益浓厚,城市商圈往往人气“爆棚”,人潮汹涌。如何确保公共安全、维持社会秩序,防止出现类似上海外滩踩踏惨剧,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是一大挑战。
2016年平安夜、圣诞夜期间,一些城市对城区主要商圈实行交通管制,有的要求商场提前一小时停止营业,有的安排轻轨、地铁过站不停,公交车临时改变线路不进入商圈站点,并且这样的非常规措施在元旦之前的新年夜还将延续。
综合分析
进行限制的做法的确起到了避免人群过度聚集、减轻安全管理压力的积极效果。但另一方面,这些非常规的交通限行也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引发一些争议。多个公交站、地铁站不再停靠,乘客无法换乘公交地铁,有人因此没能赶上飞机、高铁,有人进商圈购物却只能走路回家,市民的正常出行受到影响。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安全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底线,必须摆在第一位,一刻也不能放松。但对群众来讲,节日生活和出行是否便利同样重要,它事关群众的基本生活感受,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管理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如何统筹兼顾、在安全和便民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二者相得益彰而不是互为矛盾,考验着每一个城市的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城市的管理者似乎得了“限令依赖症”,从节日交通限流限入,到开车限行限号……遇到问题就选择一“限”了事,管理简单化,把方便留给自己,把不便留给群众。本该“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就成了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对策措施
不是只有“限”才能达到保障节日安全的效果。为了实现交通秩序安全平稳,完全可以选择加开公交地铁班次、缩小行车间距、延长运营时间、加强交通疏导等措施来实现。我们也看到,南京、成都等城市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平安夜延长地铁收班时间,以满足市民过节出行的需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的城市管理应当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确保城市节日安全,也应尽量满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生活,不能简单地一“限”了事。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题库(三)
2016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抓好,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好家风是一种正能量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
深度分析
[权威论述]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仓廪实”成为现实,“知礼节”仍任重道远;经济欺诈、文化低俗现象依然存在,公民个体行为失范事件多有发生;家风不正,公权就会变成私有,就会引发家庭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党的事业受到损失,会影响社会风气、影响党的威望,甚至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究其原因,在于人们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社会风尚。
[重要性]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家风家教是家庭生活的规范,好家风有利于培养个人素养。家人的言传身教恰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耳濡目染之中,个人素养走向新的高度和境界。虽然每个人的成功途径不尽相同,但每个人的成功起点,几乎都与良好家风密不可分。从良好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父慈子孝、夫善妻贤、长幼相亲、邻里和睦,良好的家风给家庭和邻里带来无尽的幸福和温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基。良好的家风在传播和弘扬过程中,其影响必然超出一个家庭的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和接受,进而重塑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带动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提高。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必须依靠人自身的进步,良好的家风正是通过对人自身的塑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永恒力量。良好家风培养出爱国、奉献、敬业、守法的公民,也是国家发展的稳固基石。
[参考对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对于文明养成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家是最小国,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是千万家,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注重家庭,要求我们融骨肉亲情与爱国情感为一体,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将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在追求家庭幸福的过程中建设好社会和国家。注重家教,就是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注重家风,要求我们弘扬优良家风,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筑牢社会风气的基础。
“服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加强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等传统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是今天我们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时代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庭文明建设,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领导干部更应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廉洁修身、清正齐家,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精神塑造呼唤榜样的力量。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就是对时代美德的汇聚和提炼,也是在全社会范围的一次正能量传播。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生活、崇尚节俭……300个全国文明家庭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释了新时代家庭文明风尚和家风文化。以他们为榜样和标杆,激励广大家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我们就一定能唤醒文明建设的家庭力量,以丰厚的道义力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看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