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

  背景链接

  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日前发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洪荒之力、吃瓜群众、工匠精神、小目标、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供给侧、葛优躺、套路、蓝瘦香菇等流行语入选。每一句流行语都代表着一起事件、一种情绪,在流行语身上能够看到时代的丰富多彩,以纵向眼光品读,更会读出一种进步。

  不过,面对风起云涌的网络流行语,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直言不讳地说,有些网络流行语挺幽默,让人有美好的感觉,但“有些词让我特别的反感,比如‘小鲜肉’,哪怕你直接谈对性的欲望都比谈‘小鲜肉’好听”。

  综合分析

  [意义]

  语言文字是有价值、可利用的资源。我国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语言资源丰富。保护和传承各民族语言文字,建设开发国家语言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利于展示大气包容、兼收并蓄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先进性,确立并不断提升文化自信。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

  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符号,是社会存在的镜像。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语言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与温度。类似“小鲜肉”这样的词汇,经由互联网传播,业已渗透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里。网络语言的生命力为何如此顽强?道理亦不复杂:一方面,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手机、平板电脑等语言传播设备已成为生活的必备。另一方面,网民接受新词且被新词浸染的速度异常迅速——因为传统媒体对新词有筛选和冷却的过程,而新媒体则原始而粗放得多,更为山呼海啸、泥沙俱下。

  互联网进入中国20多个年头了,语言在网络化进程中,既在承续和扬弃,也在裂变和重生。就像王蒙所说:“老的语言也许沉淀了几千年,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语言本身也会发生变化。有人适应这种变化,有人讨厌这种变化。有些词流行过一阵就灭亡了,这样的自生自灭是很正常的。”

  [原因分析]

  纵观近几年的流行语,总有一些只是风靡于某一年度,然后就随风逝去,很少有真正沉淀下来的,比如“主要看气质”“断舍离”“XXX喊你回家吃饭”不胜枚举,这样的流行语其实就犹如“快餐文化”一般,来得快去得快,宛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虽偶尔被人提及,但终究少了时代的寓意。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与我们的网民群体强大不无关系,在这个“唯快不破”的时代里,一些流行语的产生充满了偶然性,比如“蓝瘦香菇”,就因为谐音了“难受想哭”,瞬间被网民玩转于各大网络空间,但其中的文化积累和营养必然经不起时代的推敲,且缺乏真正的内涵,这样的流行语难免会在最后随风而逝;一些流行语则是单纯的表达了娱乐性,如“葛优躺”“小目标”“吃瓜群众”,这类流行语只是反映了当下一种草根的自我嘲讽和自我娱乐精神,缺乏生命的持久力,最后也难免会像流星雨一样,留下一道轨迹,然后消失在语言的“大千世界”里。虽如此,但这些流行语终究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折射和个体的内心独白,“以我口说我心”,无论流行语如何兴起或者如何消失,它毕竟暗含了一种情感表达,反映了当时社会群体的心理状态。

  参考对策

  第一,防止恶俗语言习惯对汉语言文字的侵蚀,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这里包含相辅相成的两个层面:一方面,我们要相信汉语言文字的自净能力,没必要风声鹤唳,要尊重语言文化的汰选规律;另一方面,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能敏锐发觉网络流行语中的“病毒”,并在传播使用中多些规范意识、规则意识。

  第二,要想让流行语化为“陨石”,长存于世,就必须让它充满文化积淀和时代要义。习提出的“蛮拼的”“点赞”,代表了人生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而“工匠精神”折射出了人们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供给侧”更是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有的词语乍一看,或带有一些政治意味,但老百姓却喜闻乐见,愿意接受,就说明它是有内涵的,是能在历史长河中经得起大浪淘沙的。其实,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它有语言文化的内核,能够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给人以历久弥新之感,它就定能“月华不谢,清风长存。”

  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二)

  背景链接

  2016年12月18日,一则严厉校规在网上流传。其中“私自离校,要交10000元保证金”、“禁止男女生交往过密,包括不许并行、共餐、互赠礼品、直接交流”等规定引学生热议。在现实中,类似的奇葩校规,又何止一起?比如济南平阴一中规定“男女同学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贵州清镇养正学校规定学生上厕所需带“如厕牌”,否则将被记过,班主任将遭罚。

  原因分析

  [如何看待奇葩校规现象]

  首先奇葩校规是学校间恶性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就是硬道理。哪个学校的成绩好,谁就能吸引更多生源,进而获得更多教育资源。好大学的升学名额是相对固定的,这就导致学校之间必然出现恶性竞争。而无限压榨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奇葩校规,在短期内确实对提高成绩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为获得好成绩,学校会向“校规要成绩”,争相推出奇葩校规。

  其次,奇葩校规暗合国人悬梁苦读的传统。为了能够学业有成,很多人甚至不惜程门立雪、头悬梁、锥刺股。在如此语境下,奇葩校规反而是学校管理严格、办学正规、负责任的象征。甚至学校越是实行军事化管理,家长越高兴、越信任。因此,奇葩校规虽然伤害了学生的权益,但只要对提升应试成绩有帮助,家长就不会反对,社会也不会有多大的异议。

  最后,奇葩校规也是家长名校情怀的投名状。几乎每一个中国家长心中,都隐含着强烈的名校情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以及经济转型的客观因素,大学生毕业率不断走低,“最难就业季”频频出现,家长的名校情怀,越来越重。而学生之间,在学习兴趣、探索能力上,毕竟存在差异。为弥补这些差异,满足家长的名校梦,题海战术、无限压榨学生天性和权益的奇葩校规应运而生。

  综合看待与时代违和的奇葩校规的形成,直接原因当然是校方的成绩冲动,但其背后也隐含着国人强烈的名校情结和不健康的学习观念。

  [理性看待青年异性交往]

  青少年广泛的异性交往一方面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长补短。男生逻辑思维强,数理化功课好,而女生在英文、语文等功课上更占上风。通过交往,男女同学均可以从对方那里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互相激励。“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参考对策

  消灭奇葩校规,不能只拿学校开刀。从长远看,相关部门更要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改变应试教育的竞争模式,校正公众的不健康的学习观念和名校情结。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学会如何与异性正常相处,让其成为每个学生青春期的成长必修课。

  同时,校规制定要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把合理的意见吸收进去。还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听取社会的意见。最后,要经过法务部门过滤,把一些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与社会公序良俗相违背的条款删除,或者加以修改,使之符合法律法规精神,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

  背景链接

  媒体揭露,在新药推向市场之前的试药环节,存在一条灰色利益链。在试药中介的参与下,试药者的身份、各种指标数据都可能造假。有业内人士还爆料,药厂为了新药成功上市,医院为了获得合作经费,存在利益同盟。在试药数据造假中,药厂、医院、中介可能共谋。

  原因分析

  “是药三分毒”,药品的安全性对患者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必须关注用药对人体的正负面影响,这也是试药并统计有关数据的意义所在。试药数据造假,不光使药品究竟有没有疗效的论据失真,而且将掩盖药品对人体的副作用,危害性无须赘言。在试药环节造假,可能导致“谋财害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

  违法行为的泛滥与造假成本的偏低互为因果关系。目前,由于国内没有建立相应的黑名单制度,使得参与造假的药品企业、医疗单位和CRO公司未能接到处罚。而没有作出行政罚款、资格取消等实质性的处理,收益与代价之间没有可比性。正是这种高收益和零风险的失衡,才导致了造假的冲动日益强烈,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基于此,就很有必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制衡机制。

  参考对策

  一要减少药品的审批数量,并实行分类化管理。效仿国外的经验,对新药、仿制药进行重新的定义,并在审批程序上进行改革。对于新药采取从严从紧,但又给予严格的保护。而对仿制药则实行门槛降低、数量控制的原则,这也是从根本上遏制造假冲动的源头之策。

  二要从严进行过程监控。这就要求对药品的审批,要改变之前的“内部化”到“开放化”的转变,效仿国外建立临床试验登记备案系统,公开临床试验项目基本资料供公众查询,让公众直接参与过程监督,也给了同行监督一个机会,以此扩大技术监督的外延。

  三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戒。在不予批准的、药企自查申请撤回的药品注册申请比例则高达81%的情况下,仅有数家医院被立案查处,足以看出处罚的力度之轻。因而,当前要在力求放宽准入门槛,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取得试验资格之外,还要加大对造假违规等行为的惩戒力度,让相应的获利者付出代价。比如通过黑名单制度,取消其试验的资格并作出行政处罚,并加大溯源机制的实施,让上游的药企和行政监管人员、临床监察员都要为此负责。
看过“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9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