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
山西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一)
古语有云,“天下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民为本制定政策是现代政府必须的职责。然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不能仅仅以民众意愿的满足为一切准则,好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政策就如同土壤,肥沃之土可以滋养万木,贫瘠之地则寸草不生。因而,政府应培好政策沃土,涵养公民理性德性。
国家政策的制定不仅担负满足民众需求、解决民生问题之责,更应承担引领未来发展、涵养民众理性德性之任。1977恢复高考的重大政策,重新唤醒深藏的求知渴望,奏响了中华民族复兴前奏曲;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引发健身热潮,不仅提高了民众身体素质,而且让“好身体”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我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13年各地政府大力推进绿色自行车工程,不仅切实方便居民出行,而且客观上减少了私家车使用,更逐渐培育群众绿色环保的理念,形成良好社会环保氛围;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遍地开花,不仅实现了中国家庭生儿育女的美好愿望,而且将慢慢改变目前不合理的人口格局,更会逐渐破除独生子女性格弊端提升人口素养……好的政策已经很多,但是如何更好地培育政策沃土来促进公民理性思考、提升公民自我修养还需要继续探索。
培好政策沃土,涵养公民理性德性,政府需要听民意。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不能察民之疾苦,如何能让政策为民理解,又如何保障落实到位,更何谈涵养公民德性?某市政府自2014年起斥巨资修建地上轻轨,2015年方竣工,耗资巨大、耗时颇长,完工后发现根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用途,只是形象好看而已,惹得民意沸腾,而真正关乎民众需求的相关领域却无人问津:圈地一年工程无人开展,地面凹凸不平无人管辖,连基本的交通拥堵地方政府都毫无办法……长此以往,公民只有怨声载道,何来德性的涵养?问计于民听民意,问需于民保民生。政府应充分体察民情、听取民意,大小政策都应以民为本,方能得到民众支持,获得真正的效果。
培好政策沃土,涵养公民理性德性,政府需要勤修正。任何政策的出台到落实到出成果都是个漫长的过程,即便制定之初经过全面考证、科学设计以及精确推行,过程中也难免会旁逸斜出,因而,要使得政策合乎时代发展、合乎民众需求,政府不能抱着一劳永逸的心态,要努力加强与民众沟通,听取民众反馈,勤于修正方能获得真正成功。2015年国家真正全面放开二孩,此项政策便是由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等政策逐渐演化而来,从最初的设计到实践过程中问题的暴露与解决,到真正最终符合民众需求,真正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尽管历史久远但效果极佳,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促进了民众的理性思考,民众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也能够切身参与理性的传扬,让人赞叹。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政策制定从来不易,好的政策的出台离不开筚路蓝缕的艰辛,更离不开听民意的为政之道和勤修正的勤勉之态。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用好心,培好政策的每一方沃土,真正涵养公民德性时不我待。
山西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二)
让和谐社会永沐公平正义的阳光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又是矛盾多发期,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公现象,如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就业歧视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归根结底就是把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公平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原则,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权利关系的道义追求,它是围绕尊重和实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而形成的一个多维的社会范畴,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应着力构筑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过程和结果之中,使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果实,和谐社会方可实现。
实现社会公平,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扩大国家财政投资规模,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实现社会公平,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分配制度。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此外,还应重视第三次分配,倡导先富帮后富,鼓励发展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实现社会公平,要完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项民生制度。制度具有长期性、规范性,因此,各项制度的公正合理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绝不只是合理的财富分配,还包括切实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社会救助、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就业、福利、法律等各种制度。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按照报告提出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此,和谐社会的大好局面指日可待!
山西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古语有云:“内外兼修,方得风清器正”,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内外兼修。当前我国的中国制造水平不高、产品低端、质量较差。无论是德国车冲击国产车市场,还是日本小商品引发国人抢购,亦或是瑞士表抢占了国内市场,都使得当前中国制造步履维艰。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内外兼修;要实现“中国智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必须内外合力。
发展制造业要注重品牌建设。目前制造业发展困境莫过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当下企业品牌建设问题颇多。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重点培育地方企业让地方品牌缺乏竞争力,这让品牌建设困难重重;品牌形象较低、存在质低价廉现象、国外品牌打压严重、国内同行竞价血拼、产品竞争非常残酷,这让品牌建设陷入困境;企业品牌意识低下、单纯依靠规模效应、存在同质化竞争、盲目抄袭模仿严重、缺乏品牌运作人才、品牌管理过于简单,这更让品牌建设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应该从打造优势品牌、淘汰落后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开始。
发展制造业要强化企业精神。具体来说,强化企业精神需要“精字当头、专字为本、聚字为要”.首先,“精”字当头即重视产品质量、追求工艺极致、追求精益求精、鼓励技术提升、增加设备投入、注重自主研发、提高客户满意率;其次,“专”字为本即术业有专攻;再次,“聚”字为要即成立研发中心、引进高校人才。由此可见,强化企业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努力为之。
发展制造业要提倡工匠精神。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下制造业转型的突破口在于工匠精神”,对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乱象简单言之即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因为工匠精神缺失所以不重产品工艺、不求产品品质、无视产品口碑、忽略用户需求、割裂市场反馈……也正是因为这些难题让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故而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实现产业转型、摘掉“中国制造”的山寨帽子,必须从“工匠精神”开始。
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制造必须扎扎实实干、步步为营干、循序渐进干。只有注重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精神、倡导工匠精神、注重国际合作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制造”实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全新景象。才能让“中国制造”“今胜于昨,明复胜于今”,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目标。
看过“山西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