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
天津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一)
古老的华夏文明孕育出绚烂的中华文化,而礼仪规范则是镶嵌在中华文化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程门立雪为世人树立尊师重道的标杆;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尽显君臣之义;汉文帝亲尝汤药侍奉亲母乃孝道典范……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礼仪规范,传承着炎黄子孙的大国意识,也印证着礼仪之邦的美誉。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传统礼仪:金钱赡养让孝道文化不断异化,家庭孤岛为邻里和睦抹上冰霜;同时,全球化的步伐将国民素质至于世界的放大镜下:“中国游客”被贴上庸俗的标签,西式着装的尴尬让国人沦为笑柄。诚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立国之道,重在树立规矩,立矩之始,当以学礼为本。
学礼,以正立身之本。个人想要在社会安身立命,学礼必不可少。礼是规则、礼法,是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为官之礼,即严明政治规矩,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若失此礼,则会脱离群众,滋生腐败,乃至身败名裂;为客之礼,即入乡随俗,谦让为先,文明友善。若失此礼,则会破坏习俗,招人厌恶,甚至孓然一身……师生、父子、邻里之间皆有礼,唯有遵守这些无形的规矩,培养作为公民基本的自觉意识,从心所欲不逾矩,才能得以立足社会。
学礼,以固兴业之基。礼是礼貌、礼节,乃是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的体现,是事业有成的基石。三国时期,刘皇叔求贤若渴,欲将诸葛亮招致麾下,刘备并未强行掳人,而是三顾茅庐以礼相待,终获孔明信任,将遇良才,为蜀国霸业奠定了基础;黎明画展,并非单纯的炫技,而是着墨于中国式的礼,于水墨丹青之中,尽显东方文化精神,凸显责任抱负,成为艺术殿堂不朽的丰碑。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离不开“学礼”,如此一来,方能家庭和睦、长幼有序,治国有道,收获民心,最终成就平定天下的伟业。
学礼,以显大国之风。华夏文明,流芳千古,诚信友善、亲诚睦邻等延续千年的传统礼仪,彰显着大国之风,传递出国民的大国意识。古有郑和下西洋,不插旗帜,不鸣枪炮,树立友好和平的丰碑;今有国母接待邻国,旗袍唐装,馈赠国货,传递以和为贵的名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硕果,给了中华民族再一次站在民族之巅的机遇,而学礼,即培养与大国实力相匹配的大国意识,它源自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从自私到奉献,从市侩到高尚,以此彰显我大国之风,民族之魂。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先贤的训导犹如黄钟大吕般萦绕耳边,震慑四海。学礼法,才能知荣辱,以达立身安命;学礼节,才能养品德,以致事业有成;学礼仪,才能聚国魂,以显大国之风。价值观念与利益诉求多样化的今天,要从学礼开始,激浊扬清,立己达人,不断凝聚文化软实力,重振我中华文明礼仪之邦!
天津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二)
政府民众共同努力 解除“垃圾围城”难题
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据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北京市日产垃圾1.84万吨,并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而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同样产生着巨大的垃圾量。目前,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75万亩。
“垃圾围城”日益严重,但我国目前的整体垃圾处理能力还远远不够。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三种。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把填埋作为首选,但我国是一个土地稀缺的国家,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垃圾产量大的城市地区,填埋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此外,巨大的垃圾量带来的环保问题以及公众身体健康的危害问题已经开始显现。
对此,我们需要政府、群众共同努力,从产生、分类以及最终处理等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垃圾问题。
首先,解决垃圾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入手,倡导简单化生活,杜绝过度包装,过度消耗的生活方式。现阶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环节都会导致大量垃圾的产生,商品的过度包装,以及食品的浪费现象等,一方面消耗了资源,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很大的垃圾处理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倡导简单,节约的生活方式,将垃圾量从源头上减少。
其次,解决垃圾问题,我们需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以便于更加有效而迅速地进行垃圾综合处理利用。通过垃圾分类,我们可以将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以及厨余垃圾等分别进行处理,对于一些可回收垃圾进行再生循环利用,对于有可能污染环境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政府需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并加大投入,完善各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广大群众也应积极配合,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最后,解决垃圾问题,可以先焚烧再填埋。垃圾经过焚烧之后体积只是原来的五分之一,可以有效减容。我国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燃烧后每立方米二恶英的含量不超过0.1纳克,符合欧盟环保标准。在保证监管到位、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增加监管透明度、避免大气污染的前提下,可以推广垃圾焚烧的方式,从而减少填埋量,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垃圾处理问题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发展中单纯的“垃圾问题”,应当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认真面对,我们需要从垃圾产生和处理的各个环节入手,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并做到垃圾循环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解除“垃圾围城”困局。
天津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三)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积淀数千年的瑰宝。古诗词作为文化精粹,在小学教材里却遭遇边缘化危机,主席对此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经典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些朗朗上口而又合辙押韵的文字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几千字词历数自然现象到历史典故,曾经牙牙学语的孩童人人都能背诵,而今却不为大众熟知。古典诗词歌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珍贵记忆,一旦弃之如敝屣,势必割裂传统文化根脉,这在西方文化潮涌下民众传统观念日渐淡漠的今天,尤为令人心痛。众多年轻人热衷托福雅思而鲜见翻阅四书五经,作为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民俗节日一再被“庸俗化”,传统文化经典被无知的人们恶搞甚至毁坏,这座数千年灿若星辰的巨大宝藏无奈被深埋。当我们指责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精神贫瘠的现实时,才发现我们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浸染和熏陶已渐行渐远。
中国经济起飞之后,需要文化的同步繁荣。新兴文化价值相较于庞大的传统经典,如溪流之于江河,孤木之于森林。无论是诸子百家经典着作,还是民间古典诗词散文,传统经典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乃至科学艺术价值,我们能从中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人生态度、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文化。扎根于传统经典,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才能大力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立党兴国理念,将“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作为干部践行职责方法,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作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汇聚古人智慧结晶;同时敞开胸怀,兼容并蓄,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点点扫清发展中的障碍和恶性现象生存的土壤。
传统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误读。博物馆里的文物、历史长河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过现代手段“活”起来,重新被现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窝蜂地开办“少儿读经班”,博人眼球的“开笔破蒙”,甚至借“复兴”之名行“复古”之实,纯为牟利或宣传封建迷信,则可以休矣。当传统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在弘扬传播中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看过“天津公务员申论经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