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青海公考申论经典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青海公考申论经典范文(一)

  化解群体性怨恨 人心需多一份宽容与平和

  “冲动是魔鬼”。当年,喜剧电影《有话好好说》在全国热映,让广大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体会到这么一个道理,在面对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时候,冲动、愤怒、怨恨都是愚蠢的,那样只能把小矛盾激化成大矛盾,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等难以预料的后果。现实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群体性怨恨的存在,比如,因为一点小事动辄就破口大骂甚至拳打脚踢;飞机上为了座位、行李等问题上演“全武行”;只要有涉及官员或富人的负面消息线索就“群起而攻之”,等等。在不知不觉中,“群体性怨恨”演变为一种风气,成为了社会的“心病”。

  究其原因,很多人感觉“活得太累了”、“压力太大了”,只能选择泄私愤、冷暴力甚至肢体冲突的方式。从国家层面看,我国也确实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各类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公众容易受到一些外在的影响或刺激,点燃自己“火爆”的脾气。化解“群体性怨恨”,医治社会的“心病”,个人、社会、国家都有相应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让人心多一份宽容与平和,才能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个人要注重修身律己,做到宽以待人。中国古人圣贤就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很多重要论述,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等,这些都为我们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文明素质提供了重要遵循。“心病还须心药治”,面对矛盾、不公和委屈时,每个人要通过全面的自省、深刻的自警,多看自己的缺点、包容别人的不足,让自己一颗愤怒、怨恨的心平静、淡定下来,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在“爆发”的标准下,把个人的“任性”建立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

  社会要营造良好氛围,为人际关系增加“粘合剂”。社会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看清自己、反思自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要创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方式,多采用浅显易懂、乐于接受的方式,让群众深知宽容与平和之益、愤怒与怨恨之害,并及时做好矛盾预警、纠纷调解、突发性群众事件处置等工作,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新闻媒体也要树立鲜明导向,多宣扬宽容为人、平和处世的个人典型,多传播社会正能量,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保持宽容、克制和冷静。

  国家要加强教育引导,同时提供法制保障。要坚持教育先行,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不“钻牛角尖”,不过分较真,坚决防止各种暴力化和愤怒化倾向,努力把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强相关立法、执法、司法工作,对由于愤怒、怨恨而引发的不良后果甚至是违法犯罪问题,坚持依法处理,绝不姑息迁就,让群众从反面典型和深刻教训中得到启示。

  应该看到,一个文明的人,不仅需要健康的肌体,更需要健康的心灵。让人心多一份宽容与平和,消解群体性怨恨,不仅是文明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拥有幸福生活的呼唤。

  青海公考申论经典范文(二)

  教育公平是推动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石

  教育关乎个人命运,我国自古就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指的就是亿万国人期盼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教育更关乎国家繁荣昌盛,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教育公平,是孔子、柏拉图等东西方仁人志士追求千百年的奋斗目标,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长远发展的基石。

  然而,现阶段却发现教育公平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区域、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成本高等问题丛生,招生政策的不合理甚至导致了腐败现象的滋生。采取切实措施,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需要改革资源配置模式。当前,我国城乡、区域、阶层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突出,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学难,上好学更难。解决这些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教育资源向远郊地区、普通中小学和民办中小学倾斜,对不同需求的个人和群体投入不同的教育资源。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和政府合作办学,妥善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在城乡间调配教师资源,为农村学校的优秀师资提供与城市同等的待遇,并对教学成果给予激励,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正配置。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需要制定科学政策。名校点“招”变点“钞”成为当下热议话题,这一现象加剧了乱收费现象,导致腐败滋生,使受教育的机会更加不平等。为此,还要完善公正的教育制度,通过完善的法律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强化对招生特权的约束与惩处。针对“特殊类型招生”腐败重灾区,加大教育领域的制度规范和执法监察力度。同时,打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格局,对中小学实行平等的教育政策。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尤其是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政府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另外,完善扶贫助学机制,确保困难家庭子女就学。为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农村校舍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措施,矫正此前农村教育投资严重短缺、城乡教育差距严重等问题,保障贫困家庭的子女享有教育的机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曾经说过“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只有教育公平的基石打牢了,才能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书写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

  青海公考申论经典范文(三)

  遵从平等权利 善待生命

  从大学生动物园泼硫酸到女子“虐猫事件”, 从猎杀野生黑熊到“活熊取胆”, 从偷猎藏羚羊到“屠狗风波”……无不显示着人类对动物的虐待。

  人类缘何热衷于这样或者那样地虐待动物呢?原因有四:其一, 出于某种一时的喜好, 如大学生动物园内硫酸泼熊;其二, 出于经济利益, 如每年不计其数的象牙;其三, 出于卫生需要, 如狂犬病引发的“屠狗风波”;其四, 出于医疗的需要, 如熊胆。

  但一幕幕血腥凄惨的场面摆到大众面前时, 那些虐待动物的人也遭受到了人们的谴责。人, 作为大自然家族的一员, 与动物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纵使人拥有最高的智慧, 也不能随意作践自然, 虐待生命。任何一种物种的消失, 都将对整个生态环境无法预料的影响, 因此, 我们要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赋予动物以平等的“伦理”权利。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则:其一, 不能对任意一种动物乱杀滥捕, 保障任一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生态意义上的伦理地位。其二, 在动物为其生态功能, 比如供人食用、制作裘皮或者入药治病而牺牲的时候, 个体的伦理权利表现为不应遭受无谓甚或无度的痛苦。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赋予动物以平等的生存权利。动物融入人类生活, 要确保生存权利, 不能因为某一地区发生疫情, 就“一刀切”, 把某一地区的动物消灭掉, 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假如在人类社会发生了某种传染病, 是否也想动物一样给予捕杀抑或是其他的极端处理方式呢?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赋予动物以法律意义上的福利。动物, 融入人类生活, 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员, 应该与人类一样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 生活舒适的自由, 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生活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 表达天性的自由。保护动物福利, 在某种意义上讲, 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谐的标志, 对待动物的态度反应出人类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只有认真了解天空才能扎根大地, 只有认真了解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球, 只有认真了解生命才能扎根生命。


看过“青海公考申论经典范文”

9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