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公考申论范文
青海省公考申论范文(一)
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我国迅速成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大国,发展成果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我国环境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青天碧水的景色已被“厚德载雾”取代,GDP的持续增长与日益枯竭的资源形成鲜明对比,这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众人讨论的焦点。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人们总是认为,他们是对立体,即保护环境就无法发展经济,追求经济发展就必须牺牲环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环境污染现象,环境安全问题频发。实践证明,牺牲环境不仅不能带来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反而产生了大量的负面影响。事实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保证,好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可将二者对立看待。正如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所言,脱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二者皆不可取。
脱离经济发展抓保护是“缘木求鱼”。发展经济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暂停经济发展的脚步,一味进行环境保护,将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何况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是简单的保护或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持续的经济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支撑与技术支持,脱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无异于“缘木求鱼”。
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自然环境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快速增长的GDP背后既有饱受污染的城市,又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垃圾数量,更有频繁发生的环境冲突。种种乱象告诫我们这种拼资源、毁环境的发展模式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老路,绝不能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而是要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缘木求鱼不可取,竭泽而渔更不可行。在生态文明写入报告、全民期待“美丽中国”的今天,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道路。经济发展关系人们的生活水平,环境状况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以经济发展支撑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只有走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之路,才能既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又满足人民群众宜居安康的迫切愿望。
青海省公考申论范文(二)
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解除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少”、“融资难”、“税负重”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此引发了“倒闭潮”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危机重重源于它恶劣的生存环境:国家缺乏对中小企业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使得它们长期处于产业链末端,极易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中小企业本小利微,借贷渠道狭窄,往往错失发展机遇;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生产发展中承担的税赋过重。为此,需须着力打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最终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落实政策引导,打造创新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中央和地方应及时出台中小企业产业发展指导文件,帮助其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生产水平落后的问题,政府应在中小企业和高校之间搭建科技交流平台,将科学技术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如此一来,既可促进高校科研技术发展,又可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生产。
拓宽借贷渠道,打造融资环境。融资难是当今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帮助中小企业拓宽借贷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是构建中小企业良好环境的重要举措。应及时建立征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以期通过拓宽借贷渠道,来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规模。
减轻税赋负担,打造竞争环境。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原料购买等税款难以抵扣。因此要在遵循统一税制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杜绝乱收费、乱摊派,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要加强关注、保护,尽可能给予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帮助它们进行产业升级,同时简化税款预缴申报程序,营造出有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的优劣对事物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中小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青海省公考申论范文(三)
改进政府行政方式 打造服务型政府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社会矛盾仍然集中显现,群体性事件多发,诸多社会事件中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加剧,出现了舆论一边倒和民愤宣泄现象,舆论将矛头指向政府或政府部门、政府工作人员。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需须反思政府的行政方式。
群体性事件往往起因于单一事件,有时仅是一起治安或者刑事案,却因政府工作人员漠视当事人基本权利,处理粗暴,致使民怨沸腾,对抗升级;一旦事态急剧扩大,则民生问题与司法公正问题交织纠结;基层政府此时极易举措失当,擅用警力,进而封锁信息,其结果当然是抽刀断水,公信力尽失……虽然每一起群体性事件总会平息,但不同的处置手段和持续时间意味着不同的社会政治代价,最终检验着领导者的能力和“执政为民”的诚意,并为政府的公信力留下长久的印记。为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需须改进政府的行政方式。
首先,制度跟进是改进政府行政方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其次,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也是改进政府服务的需要途径。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再次,依法执政基础上的人性化执政是改进政府服务的重要途径。人性化执法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切实转变思想,“以人为本”,政府管理要从指标管理向实效管理转变,同时要求执法部门由事后被动应付向源头主动预防转变。
最后,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是改进政府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需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
只有改进政府的行政方式,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才能真正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看过“青海省公考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