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浙江省公考申论范文

时间: 谢君2 申论辅导

  浙江省公考申论范文(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于我国来说,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发展绿色建筑,是顺应时代之需。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快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趋势、大潮流。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建筑及其运行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效应,对全球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减少建筑能耗和污染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从生态文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继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使其发展逐步由战略规划层面走向实际操作层面。

  发展绿色建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对建筑物日照环境、采光通风和舒适性都做出明确规定,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是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消费升级、保障民生的有效手段。

  发展绿色建筑,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需然要求。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只有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才能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筑的低碳化、节能化,为更高水平的城镇化提供需要的物质基础。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当前,民众对绿色建筑的科学认知存在偏差、行业体系标准尚未建立、相关鼓励政策制度的缺失等问题都使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使民众公平享用绿色文明的发展成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教育宣传、政策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真正为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行提供完善的社会环境。

  绿色建筑承载着我们实现生态文明的崇高理想,承载着人类与地球和谐相处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亦是我们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一言以蔽之,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来自建筑行业的支持和保障。

  浙江省公考申论范文(二)

  以中国智造铺开大国之路

  谈起中国制造,这无疑是国人的骄傲。从奥运会的京剧头盔到g20的新能源汽车无不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力量。然而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制造业依旧处于新生阶段。低端加工的模式遍地开花。因此要想摆脱低端加工的制造方式,必须要实现“智”的飞跃。

  中国智造的发展是企业树立自我品牌,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6年两会会议,某政协委员亮出了自己的名表,并非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以此希望告诫企业,要想在市场站稳脚跟,必须要坚持智造发展,树立产品品牌。现在我们的华为、中兴、众泰等国产品牌正在冉冉升起,欲与欧美等大品牌分庭抗礼,从产品质量入手,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而要想树立品牌,我们必须从智造出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让产品更具市场吸引力,才能让企业品牌做大做强,走向国际舞台。由此可见,中国智造犹如弦上之箭不得不发,那么如何才能让其走的又快又好,这值得深思。

  注重科技创新,中国智造发展的智慧源泉。“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引擎,在我们制造业同样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结论与我国当前的国情息息相关。我国自古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现在的制造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挥霍先人给予的财富,我们陷入了“人口诅咒,”“资源诅咒”的怪圈。所以现在的发展模式必然无法长久,而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注意到这问题关键,推出“万众创新”的发展模式,希望以创新作为制造业的火车头,缓解资源的损耗,以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化的产品效益,以推动创新战略的实施为根本要求,最终实现创新强国,智造大国的期盼。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中国智造转型升级。制造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销售,一个得不到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只能是一件摆设。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民众的消费需求已经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迈进,产品仅有的实用功能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今的要求。与此同时,传统的制造业还是以低端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无法承载高端审美,不被消费者多接受。因此才会出现国人大规模赶赴境外消费,出现赴日必买马桶盖的怪事。因此,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以消费者的爱好为出发点,注重创新与国际接轨,才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中国智造的发展道路依旧艰难,但是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只有不畏前路发展的荆棘,坚定不移走中国智造的道路,才能让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浙江省公考申论范文(三)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解决缺水问题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资源短缺已然成为我国水资源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当前,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摆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水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仍将长期存在;水资源配置能力整体上仍然偏低,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8左右。

  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需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限制生产取用水。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在工业领域,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在城市生活领域,加强供用水管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从区域层面看,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引江济太、引黄济津济淀、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从相邻河湖看,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科学调度等措施。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源地建设、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及中水回用等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作为水资源匮乏的国家,珍惜水资源,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无疑是需要之举。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研究探索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一定能克服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困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看过“浙江省公考申论范文”

9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