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常识判断 >

公务员行测考试国情社情常识

时间: 焯杰2 常识判断

  公务员国情社情常识:我国的国土概况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地势最高的盆地,东南多盐湖沼泽。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红土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此外,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最低点艾丁湖-154米)。

  三大平原:我国地势平坦、面积辽阔的平原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

  岛屿与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分别是我国第一、第二、第三大岛。舟山群岛、庙岛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四大群岛。浙江省是我国岛屿分布最多的省。我国的半岛自北向南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的湖区有著名的五大淡水湖群,它们是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黄河为亚洲第二大河。我国的河流总长度达226800公里,径流总量约为26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6.8%。

  公务员国情社情常识:气候概况

  我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大半个中国都受季风气候影响。主要有温带季风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主要方面:(1)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4)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我国气候之最:我国最冷的地方在黑龙江的漠河镇;我国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属台湾省的火烧寮;我国最干旱的地方当属新疆、青海的大沙漠了;我国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是青海的冷湖。

  公务员国情社情常识:资源、能源

  我国位于东半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面临太平洋。我国的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世界排名第120位。因而,总的来说,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害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排在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年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其次为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金)。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又是矿产资源小国。从矿产资源总量来看,我国堪称矿产资源大国,但从人均占有资源量来看,我国却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仅居世界第80位,如:煤炭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因而实际上又是一个资源小国。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而白云鄂博稀土矿是我国最大的稀土矿,约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约占世界探明矿藏量的72%。从种类上说,我国是唯一一个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特别是军事用途突出的重稀土,我国占有的份额更多。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以及安徽和江苏两省北部,新疆、贵州、云南、黑龙江等省、区也不少。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煤炭资源较少。山西省煤的探明储量占全国煤探明储量的1/3,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

  公务员国情社情常识:人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的1/5。以黑龙江省黑河至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的东南地区,面积41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占全国的94.4%;西北一侧,面积548.3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全国的5.6%。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044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差较大,如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有1700万人,而赫哲族只有4000多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2011年7月11日,在天津召开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老龄化趋势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国务院温家宝2011年8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听取了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的汇报,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今年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预算编报范围,明年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编报范围。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1.总人口。约为13.7亿。

  2.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3.性别构成。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4.年龄构成。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占总人口的13.26%,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5.民族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6.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由6.72%下降为.08%,下降2.64个百分点。

  7.城乡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49.68%。

  8.东、中、西部人口。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

  9.各省人口总数排名。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广东省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省份。

公务员行测考试国情社情常识相关

6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