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言语理解 >

提高言语理解正确率方法有什么?

时间: 未知2 言语理解
▼▼目录▼▼
提高言语理解正确率方法
怎么训练孩子语言理解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提高言语理解正确率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题目中的关联词,或者某些带有感情的词语断定作者的感情色彩,进而选择正确的答案。很多同学在做题时习惯性的加入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容易选择错误的答案。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建议各位考生,做题时把握作者的感情色彩,有助于我们提高正确率。下面我们结合几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现在的学科体制下,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如英语等级考试。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 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英语等级考试是为大众所熟知的一种人文教育

B.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C.在目前的学科体制下,人文教育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和能力

D.人文教育的目的包括人性境界提升、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

解析:本题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我们看到有一个明显的关联词实际上,这是弱转折,所以我们看实际上以后的内容就可以得出答案。有的同学会说,后面的内容太 多了,如果都看完并总结非常浪费时间,这时候不妨看看作者的感情色彩。实际上是弱转折,转折前后作者的感情是相反相对的。“实际上”以前的内容很容易总结,就是一切教育似乎都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与能力,所以“实际上”以后的内容肯定是有的教育不可以量化为客观知识与能力,所以B、D可以排除,A选项的内容和文章所述内容不一致,所以也可以排除,答案就是D选项。

【例2】中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和他们一样的人,遗憾的是,他们成功了。

作者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成功了吗?( )

A.成功

B.不成功

C.对成功与不成功不置可否

D.无关紧要

解析:本题是一道态度观点题。如果同学们从“他们成功了”得出答案,那么答案应该是A,但是我们很明显的看到“遗憾的是”四个字,这就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是认为他们不成功,因此答案是B。

【例3】对后现代文化有一种概括,就是:中心变成了边缘,系统变成了断裂,整体变成了碎片,深度变成了平面,价值变成了虚无。在后现代艺术中,复制取代了原创,操作取代了想象,破碎取代了整体,取代了作品。艺术性完成变成了模型的模型,模仿的模仿。

这段文字反应出作者对后现代文化的态度是()

A.欣然接受

B.不能接受

C.勉强接受

D.不可置否

解析:本题是一道态度观点题。题目中没有明显的态度观点。所以同学们就要换个思路,看看有没有一些词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观点。我们看到了“边缘”、“断裂”、“碎片”、“破碎”等词语,这些词就表明作者的态度应该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答案选B。

返回目录

怎么训练孩子语言理解能力

1、从学说话开始为他分析物品

其实这个时候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好奇心很旺盛,如果家长愿意为他解说所有事物,比如物品的名称、作用、颜色等等内容,无论最后他有没有学会、有没有听懂,都是在刺激他大脑语言中枢的发展,提升他的理解能力,长期保持这个习惯,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上也会比同龄人更好。

2、讲故事

许多家庭都有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习惯,这是可以增进孩子理解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还有部分很聪明的家长,他们在自己讲故事的时候会让孩子认真听,并要求他们把故事复述一遍,这也同时提升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能力,大家应该都知道学会某一个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它。

3、让孩子背歇后语、成语、古诗词

一方面这是在开发孩子的记忆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在经典的熏陶下成长,或许有家长会疑问,孩子都无法理解他背的东西,即使背下来又有什么用呢?

曾经有网友说过自己从小背诗经、古诗词,但并不理解其含义,可是当自己写关于分离的作文时,“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却自然浮现在他的脑海,孩子的作文能力就是这样提高的。

返回目录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1.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不看

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前后分句是一种转折关系。前面分句说出一层意思,后面分句说出另外一层意思,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

表示转折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虽然……但是……”。跟“虽然”作用相同的还有“尽管”、“虽说”、“固然”等;跟“但是”作用相同的还有“可是”、“不过”、“然而”、“却”等。 “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等也表示转折关系,为弱转折。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因此,转折之后要看,转折之前可不看。

2.结论部分要看,结论之外可不看

一个分句说出原因,另一分句表示结果,这两个分句是一种因果关系。

表示因果关系的典型关联词是“因为……所以……”。跟“因为”作用相同的有“由于”、“既然”;跟“所以”作用相同的有“因此”、“因而”、“可见”、“看来”、“那么”、“总之”、“故而”、“言而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概而论之”等。

在一个文段中,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之后通常出现主题句。因此结论部分要看,结论之外可不看。

3.总述部分要看,分述部分可不看

行文脉络指的是文章的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一个文段有一定的行文脉络,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总述的部分通常是文段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措施,也通常是文段的主题句。总述部分通常位于文段首句或末句,做题时我们需要把握首尾句原则。分述部分是为了证明或解释总述部分的观点或措施,不是重点所在,因此可不看。

4.解决问题要看,目的本身可不看

目的不重要,解决问题才是答案。引导目的的词语有“为了”、“ 要想”、“ 想要”、“ 才”等。表示“解决问题”的词语有“必须、需要、应该”等。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往往是必要条件,解决问题的措施是重点。

5.文段观点要看,举例本身可不看

举例的标志有“比如”、“正如”、“例如”、“以……为例”、“……是一个例证”。此外,故事、数据等均可为例证。

举例是为了说明前后观点,重点找前后观点。例子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省略。一般情况下,围绕举例的选项是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应排除不选。

返回目录

5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