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公考《行测》三招提高阅读效率
二、忌盲目跳读
阅读部分常常强调的一个点就是:读关键词、句,读重点。但是,读重点不等于跳着读,不等于有些部分读,有些部分不读。举个例子,阅读题中有一种问法:下列关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这类提问方式我们称之为细节型题型,既然是细节题,那就需要抓住文段的细枝末节,认真比较选项与文章之间的异同。盲目选择读或者不读,只会遗漏关键信息,在这类题目上不断地犯错误。
三、做题顺序很重要
如何节省做文章阅读题的时间呢?答案就是选择合适的做题顺序很重要!
1、先看问题,给问题分类
拿到文章阅读题,不用急着先读文章,而应该先读问法。一般4道题中,会涉及到3~4种不同的问法,根据问法我们来判定哪个题先做,哪个题后做。
第一类:选词、词句理解题、句子填空题、病句题
这类题被称作微观题,解决这类题目,不需要阅读全文,只需要阅读与题目相关的那部分文章内容即可,这类题型虽然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是如果遇到了一定要最先做。
【例】此次研究由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家David Zald领导。他和研究小组利用视觉闪光抑制(visual flash suppression)技术(该技术能够减慢大脑对面部表情的反应速度),和一个能让双眼同时观看不同图像的阅读器,向参与实验者的一只眼睛展示静态的面部表情图像,向另一只眼睛展示一串快速翻动的随机图像,并让参与者报告他们第一眼意识到静态面部表情的时间。结果发现,相比较中性或快乐的表情,参与者意识到惊恐表情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Zald表示,这种现象在实验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对于第三段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惊恐表情反应比中性或快乐的表情速度更快
B.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大脑都对于惊恐表情的加工处理更快速,跟我们的预测不符
C.研究结论表明了我们对于惊恐表情较中性或快乐的表情更为敏感
D.大脑对微笑“漠不关心”
这道题就是一道词句理解题,在这篇文章中排在第二题,但是它属于我们所说的要优先做的题目,因而我们可以先去阅读第三度部分的内容,根绝这部分内容即可选出答案。 解析:根据原文“这种现象在实验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可知是“在实验中”。A“在现实生活中”表达不准确。第三段中并未涉及我们的预测是否和试验的结论相符,所以B表达的不够准确。D的内容从第三段推不出来。对于第三段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第二类:针对文章某段内容或者某个话题所出的细节理解题
这类题被称作中观题,解决这类题目,也不需要阅读全文,只需要定位题目中的相关段落或者和题目中话题相关的文段即可。
【例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既不是由什么先天的遗传、先验的精神或图式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由外界事物机械地决定的。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并不是什么先天的东西预定的运动,也不是对外界事物的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在人的积极活动中,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能动的反映。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并且随着活动形态(游戏、学习、劳动)的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这才是正确理解人,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正确的钥匙。
根据第二段的内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的心理不是由任何事物决定的
B. 人的心理不是任何事物的反映
C. 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D. 人的心理是主体对外界事物的客观反映
这道题就是一道针对文中第二段内容的细节理解题,在这篇文章中排在第三题。先看文章再看题目,那么这段内容至少要阅读2遍,损失大量阅读时间,效率不高。这里就体现出了先阅读题目再看文章的优势所在。解析:文章第二段说明了人的心理,包括儿童的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并且随着活动形态的不断发展而向前发展,并不是由什么先天的遗传、先验的精神或图式决定的,也不是由环境、由外界事物机械地决定的。只有选项C理解正确,当选。
第三类:针对全文的文意理解题和细节理解题
这类题被称作宏观题,这类题目不把文章全读完是没法完成的,因此要耗费大量的阅读时间,是一定要放在最后做的。命题人往往也喜欢把这类题放在第一题、第二题,按部就班做题的考生就落入了他们设置的陷阱。 通读全文后,提炼文章的核心主题词,能够提高这类题型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