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逆天神题Top10
A.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 B.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C.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
【答案】B。难点:第一空呼应点的寻找。解析:第一空,由语境中的“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大潮流”可知,互联网并非“自上而下”的,且与“整齐划一”表意一致,填入此处符合语境。第二空,“不可逆转的大潮流”,搭配恰当且符合语境。A项中“一呼百应”指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C项中“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D项中“运筹帷幄”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三者均不能与后文的“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大潮流”相对应,与语境不符。
2.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_________,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________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业的可能,做人却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2010-国考-16】☆☆☆☆☆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当一面 学习 B.如鱼得水 把握
C.游刃有余 控制 D.臻于佳境 复制
【答案】D。难点:第二空所填词语的判定。解析:根据“做人却要活到老学到老”一句可知,做人是能够学习的,故A项错误。根据“更难掌握”一句可知,做人是能够把握或控制的,只是难度较大,故B、C项错误。根据前文语境信息“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无法量化”等可知,填入的词应与此意相对应。“复制”指依照原件制作成同样的,置于此处,“无法复制”符合语境要求。第一空,“臻于佳境”指达到最佳境界;形容状态极佳或解决问题非常轻松;此处强调做事仅靠技术就能做的很好,置于此处符合语境。
3.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总有些________的“史实”并不真实。又或者,有些历史真相看起来无可置疑,但在它们背后,却隐藏着另一层真相。当我们试图从历史中汲取前人经验,为未来提供借鉴时,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而是被________过的。【2012-国考-31】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盖棺定论 增添 B.言之凿凿 加减
C.铁证如山 修饰 D.无可厚非 篡改
【答案】B。难点:第二空所填词语的筛选。解析:由“‘史实’并不真实”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表“真实”的词语,据此排除不表真实性的“无可厚非”、“盖棺定论”。B项的“言之凿凿”与C项“铁证如山”无法通过语境或词语辨析进行排除,只能根据第二空,“加减”和“修饰”两词的辨析。两词辨析时要联系常识:被“修饰”过的历史往往依然是真相,而被“加减过的”显然已经不是真相了。且与“却发现历史并非‘全部’都是真相”相对应,选“加减”比“修饰”更符合语境。
4.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壁垒的存在,其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在市场经济社会,最有价值的本是人才,一个人只要有能力,在不同行业都应该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行业壁垒存在的现实中,个人的价值让位于行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由行业的价值体现,而不是由个人体现,当然此种情况下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制约。同时,由于进入行业的机制并不是自由竞争,行业收入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公平的缺失和缺位——那些没有能力但有关系进入高收入行业者,他们仅仅因为能够进入而成为了更有价值的人。【2012-国考-59】☆☆☆☆☆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行业壁垒的存在体现了用人机制的不公
B.个人价值的高低不应该由行业价值来评估
C.行业收入差异使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评判发生扭曲
D.行业壁垒使得真正的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
【答案】C。难点:并列结构的判定。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中有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同时”,可见前后两部分为并列结构。前半部分主要观点为“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壁垒的存在,其给予社会的直接影响就是个人的价值可能是无用的”,后半部分主要观点为“行业收入差异还将让人们看到公平的缺失和缺位”,概括归纳两部分观点,可知文段主要论述的即是“行业收入差异使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评判发生扭曲”。A、B、D项主题词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5.呈现大自然多样性的热带森林是许多动物最后的栖息地,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极其重要。面对热带森林被严重破坏的状况,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是温带地区大部分森林已经遭遇过的:在已开发地区,大量原始森林消失了;在开发区,尤其在严重降雨区,一旦那些山坡的植物被冲坏,就会引起诸如洪水和泥土坍塌等问题,多数植物 种类分布广泛,能够承受局部砍伐并幸存下来,但也有些种类分布范围很狭窄。过量砍伐会使之永远消失。【2010-国考-23】☆☆☆☆☆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呼吁重视与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
B.说明温带森林实际上更易遭到破坏
C.分析乱砍滥发森林的严重后果
D.强调森林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答案】A。难点:总分结构的判定。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句就提到热带森林的存在对人类的重要性。接着又列举了温带森林遭到破坏造成的严重危害,就是想通过这些严重后果警醒人类要重视对森林的保护,意识到森林对人类的重要性。B、C项只是文段中的一部分,作用是辅证作者的论述重点,并非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D项表述主体有误,并非加强对温带森林的保护,而是应该加强对整个森林的保护。
6.在美国,学术界、工业界、主管部门和多数消费者倾向于认为用豆浆代替牛奶是一种更健康的选择。不过,绝大多数西方人很不喜欢豆味,所以美国的豆浆有一步去除或掩盖豆味的操作,而中国人就会觉得这样一点儿豆浆味也没有。对奶味的偏好和对豆味的排斥,是豆浆在西方不够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豆浆在保存过程中比牛奶容易发生聚集下沉,这也给豆浆成为牛奶那样的方便食品带来了难度。保存难度高,加上市场需求量不是那么大,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2011-国考-48】☆☆☆☆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对比中国人和西方人对豆浆口味的不同喜好
B.剖析豆浆在美国市场上价格偏高的原因
C.探究豆浆在西方市场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D.指出豆浆打入美国市场所必需的技术手段
【答案】B。难点:分总结构的判定。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前三句先指出对豆味的排斥使豆浆在西方不受欢迎,因而市场需求量不大;第四句接着说明豆浆保存难度大;末句进行总结,正是由于前述两个原因,才导致美国豆浆的价格远远高于牛奶。由此可知,文段的主旨就在于剖析豆浆在美国价格偏高的原因,即B项。本题易误选C。文段主要针对的是美国的情况,C项的“西方市场”范围过大,且“主要原因”不代表“根本原因”。
7.有些被宣称为“清热下火”的凉茶,其实连茶的“远亲”都算不上,它们不含通常的“茶叶”,只是含些中草药提取液。从现代医学角度看,人体的许多症状跟中医所说的“热”、“火”类似,而这些症状,有许多是会自然减退的,不管喝凉茶还是白水,一段时间后都会减轻。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完全可能有中草药的某些成分正好对某些症状有效,所以不少人喝了凉茶,觉得清了“热”、下了“火”,这并不奇怪。但是,这样一种“有效”却符合大众的思维方式,但凡质疑这些功效的言论都会招来大量消费者“现身说法”的攻击,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2011-国考-65】☆☆☆☆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乱喝凉茶可能会对健康不利
B.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凉茶的实质
C.某些凉茶“清热下火”的功能值得怀疑
D.凉茶中真正发挥功效的是中草药成分
【答案】B。难点:转折结构重点部分的同义转述。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先指出有些凉茶并不含“茶叶”,只是含一些中草药提取液。接下来文段分两种情况说明凉茶在“清热下火”方面是“有作用”的,但这种“有作用”一是有些症状会自然减退,另一方面是因为凉茶中的中草药成分起了作用。但消费者认为这都是凉茶本身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凉茶的实质是不了解的。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A项在文段中没有相关依据。C项,文段已对凉茶“清热下火”的功能做出了分析,故C项“怀疑”不准确。D项只是文段部分内容的概括。
8.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强调的是"经济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的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但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2010-国考-30】☆☆☆☆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B.社会性是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共同属性
C.社会活动中各领域的价值观念在相互渗透
D.在社会活动中需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答案】A。难点:转折结构重点部分的同义转述。解析:本题是态度观点类的题目。经济领域、道德领域、社会活动三者的关系是本文的关键所在,文段的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其实……”。这句话的逻辑是“经济领域是社会活动”+“社会活动都有道德原则渗透其中”=>“经济领域有道德原则渗透其中”,所以A正确。B、C、D明显与文意不符。
9.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清末及民国初期,苏州人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代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埠寻求出路。【2012-国考-49】☆☆☆☆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清末苏州资金消纳的途径与方式
B.苏州民众在士绅观念影响下的转变
C.民国初期苏州实业发展衰落的原因
D.士绅观念制约了近代苏州的现代化进程
【答案】D。难点:因果结构的判定。解析:文段中有明显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正因如此”,可见前文说“苏州士绅观念影响了一般民众”,而这个原因导致的结果是“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该句即为文段的主旨句。之后又举了“现代实业”的例子对主旨句加以强化论证。D项即为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其中“制约了近代苏州的现代化进程”即相当于主旨句的“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A、C均是围绕文段举例论证部分展开,不能作为主旨句,故A、C项错误。文段中说“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因此B项中“转变”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0.中国古代礼制要求服装尽力遮掩身体的各种凹凸,在裁制冕服时可以忽略人体各部位的三维数据,不需要进行细致的测量。冕服章纹要有效地体现等级区别,图案就必须清晰可辨、鲜明突出。这使中国古代服饰中与服饰图案相关的绘、染、织、绣等工艺技术相当发达,也使中国古代服装的裁制向着有利于突出图案的方向发展。与西方重视身体三维数据、要求服装紧窄合体的立体剪裁法不同,中国古代无论是冕服对人所占空间的扩大,还是图案对冕服平面风格的要求,都指向了中国传统服装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2010-国考-40】☆☆☆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礼制对官员服装的规定制约了中国古代服饰艺术的发展
B.中西方剪裁方法的分化以冕服的产生与发展为特征
C.中国古代服装的剪裁方法推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
D.礼制的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采用了平面剪裁法
【答案】D。难点:分总结构的判定。解析:文段是典型的分总结构。第一句讲礼制要求服饰应宽大适体。第二句讲礼制要求服饰突出图案。第三句对前两句进行了总结,正由于礼制的这些要求,使中国传统服装运用的是宽大适体的平面剪裁法。可见文段意在强调“平面裁剪法”产生的原因。A项“礼制制约服饰艺术发展”的说法不成立。虽然与西方发展方向不同,但是中国古代服装在突出图案的发展上,各项工艺技术相当发达。故排除A。B项“冕服的产生”文中并未提及,裁剪方法划分之说属于过度推理。C项观点虽然正确,但并不是这段文字突出的核心意思。
以上就是历年国考中广大考生作答时问题比较突出的题目,专家在解析时也对易错点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能对广大考生的解题思路有所帮助,有效提高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做题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