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公务员考试行测阅读题要留意七个“陷阱”
3、无偏反混
无:即无中生有,是指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在题目中主要体现为原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这层意思,但是在选项中体现出来了。
偏:以偏概全,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以局部代全局;或者以全局代局部,以个别代一般,从而误导考生。
反:即相反或相悖。是指选项的设置和原材料作者的意思正好相反。
混:混淆概念。是指若干概念混杂在一起,界限不分明,使人无法分辨。
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关系:是指在选项中通过关联词语的变化把原材料中的充分条件说成是必要条件,或者把必要条件说成是充分条件。
4、绝对化
做题过程中,有一些选项表述比较绝对,这样的选项正确的几率很小,但也不是一定错,要以材料为准。而表述相对委婉的选项,正确的几率相对更高。
绝对化选项:出现一些绝对化的词语或者运用绝对化的表达方式。
绝对化的词:全部、所有、都、一定、必须、最、一样、相等、相同等。
绝对化的表述:除了 A 不能 B ;只有……才……;只要……就……等。
弱化选项:表述相对委婉的一些选项,包含一些比较弱化的词语,如:有些、一些、大概、可能、部分、差不多、相近、相似等。
5、时态错误
已然与未然:是指材料的时态和选项表达的时态不同,可能材料表述的是未来时态,而选项变成了过去时态,考生疏忽大意,导致选错。
6、情态错误
应然与实然:也叫可能与现实,是指材料的情态和选项表达的情态不同,比如材料是可能的情态,选项会被设计成现实的情态,考生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也容易选错答案。
7、强加因果
强加因果:是指材料中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概念或者事物,在选项中被强行说成因果关系。
专家以上所列的七个“陷阱”属于常见错误选项,也是细节理解型题目当中常见的干扰选项,这类题目多为说明文,因此,考生需要在第一次阅读说明文的时候就把关键词画出来,提高阅读效率,做题时直接排掉错误选项,争取在考场上快速选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