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防范“理财”陷阱,不仅是投资者个人理财的大事,也应当成为金融机构______的职责。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______金融机构自身品牌和形象的需要。
A. 必不可少 提高
B. 当仁不让 打造
C. 不可推卸 提升
D. 不容置疑 塑造
2.“意外惊喜”不是游客在朝鲜可以经常遇到的东西,因为导游会______地规划你的行程,通常不惜绕远路也要避免你接触普通朝鲜民众。可喜的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正在______打破这层厚重面纱。
A. 周密 企图
B. 谨慎 试图
C. 严密 努力
D. 审慎 考虑
3.阿伦特指出,歧视是一项不可分割的政治权利。实际且正当的目标不是完全 ______歧视,而是控制在社会领域。如今的时代与阿伦特发布这些论述的时代已经______,种族歧视已绝对成为“政治不正确”。
A. 消灭 天差地别
B. 解除 泾渭分明
C. 破除 相去甚远
D. 消除 截然不同
4.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 ______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______的观点: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或发泄。在中国古代,这个观点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路。
A. 形象 主流
B. 通俗 主观
C. 尖刻 偏执
D. 生动 流行
5.不充分的发展与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就这样在同一片土地上同时存在。这是中国的困境,也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共有的______。就像每个月挣100 块钱的人却不得不吃10块一斤的有机大米,其结果必然是饥饿。环保成本的高昂,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冲突与矛盾,也成为许多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寅吃卯粮甚至______的现实背景。
A. 尴尬 饮鸩止渴
B. 际遇 杀鸡取卵
C. 难题 涸泽而渔
D. 挑战 饥不择食
答案解析:
1.C。解析:第一空可排除A、D项,“必不可少”强调不可或缺、至关重要,该词一般不形容责任。“不容置疑”强调论证严密,事情真实,无须质疑。该词与文意无关。第二空中,防范理财陷阱与打造金融机构品牌形象,无逻辑关系。只能说,该行为能对其品牌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不可推卸”用于强调责任的不可推脱,也符合语境。本题选C
2.B。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文意指导游往往会尽量让游客无法接触普通民众,但现在一些非政府组织正在尝试改变这一局面。“企图”一般用作贬义,与文中“可喜的是”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项。“考虑”仅强调有意识,文中明显是指已经开始有行动了,该词停留在理念层面,排除D项。B、C可做比较, “试图”指尝试,指开始去做。而“努力”强调尽力去做,强调程度。文段仅仅谈及,非政府组织有了这样的行为,但对行为本身的程度如何,并未论述。B项符合。
3.D。解析:本题主要从第一空入手,该空考察动宾搭配,“消除歧视”为固定搭配,而“消灭”搭配的词语如“敌人”、“害虫”等敌对人或者事物。 “解除”一般指去除某种状态或者从某种情绪之中退出。该词搭配如负担、武装、后顾之忧。“破除”指 对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事物给以破坏和铲除掉,如“封建思想”。而第二空形容今时不同往日,“截然不同”形容两者完全不一样,也符合语境。D项符合。“天差地别”形容差距大,“泾渭分明”形容是非分明或者界限清楚。“相去甚远”形容存在很大差距或差距。
4.D。解析:第一空可排除C项,“尖刻”一词指说话尖酸,待人冷酷、苛求。显然与“母鸡下蛋”这个比喻,无逻辑关系可言。第二空,可首先排除B 项,“主观”强调带有一定的个人色彩,文中观点的主观性并未体现。A、D可通过提示语境最后一句话入手“这个观点不但是……而且成为……套路”,该句话证明这句话的观点,在很多领域都是适用的,“流行”正符合该意。“主流”强调事物发展的主要或本质方面,文段不是在强调它的重要性,而是在强调该观点的通俗性、普遍性。D项符合。
5.A。解析:文段第一空“这是中国的困境,也是……”,即可知这是一个共同的难题,先排除B项,“际遇”强调机会,与文中色彩不符。第二空,重点从“寅吃卯粮”入手,该词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预先挪用眼下只能亏空着的财物或还没到手的收入,不顾将来。后一空前有“甚至”一词,该内容比前词程度更重,排除D项,“饥不择食”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而“寅吃卯粮”也并非强调有意之选,是无奈之举。因此,递进关系无从说起。而“涸泽而渔”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该词实与“寅吃卯粮”的程度是一样的,所以不能用递进关联词引导。A项符合。
选词填空练习题2:
1.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指制茶、煮茶、品茶等艺茶之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 )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 )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传达 虚浮 B.包涵 虚无
C.贯穿 空洞 D.体现 枯燥
2.会议决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 ),同时( )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实行 废除 B.施行 废止
C.实行 废止 D.施行 废除
3. 一个庞大的仿古建筑群在原陈行地区悄然( )。“召稼楼古镇”挤进了古镇旅游的行列,“城隍故里”则成了召稼楼的独家亮点;在通往古镇的路边,特树木牌一块,( )介绍上海城隍老爷秦裕伯。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立 专门 B.建成 专题
C.建成 单独 D.建立 主要
4.上世纪80年代,社会学家、科学家和法学家们纷纷关注经济话题,为启航的改革开放保驾护航,为萌动的市场经济( ),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他们居庙堂之高,又能行江湖之远。不仅是因为他们身为国家智囊,更是缘于他们一直用良心说话。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摇旗呐喊 殚精竭虑 B.擂鼓助威 寝食难安
C.呐喊助威 处心积虑 D.旁征博引 千方百计
5.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桃子渐渐摘完了,但还有一只( )巴在枝上不愿意下来。( )在立秋那天它还没有丝毫动摇的意思。( ),它在继续壮大,( )长得如饭碗一般。我们自己也有点眼馋了。是的,除了孩子以外,我们还没有尝过一只完整的果实--我们只吃过一些夜间自动落下来,在地上跌破了的桃子。
A.始终 即使 而且 宛然 B.始终 甚至 相反 几乎
C.仍然 即使 而且 几乎 D.仍然 甚至 相反 宛然
答案解析:
1.C。解析:“虚浮”、“虚无”与“理论”搭配不当,很容易排除A、B。“贯穿”与“体现”是辨析重点。“贯”意为通,从这头通到那头;“穿”,穿透。由“贯穿”可以联想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中空的圆筒,中间一根棍子平行穿入其中。所以“贯穿”相较于“体现”,侧重的是通过事物的内部、中间,强调的是从头通到尾的过程,如:贯穿全文的主题是感恩。题干说的是“艺茶过程中”,因此应选“贯穿”。
2.B。解析:从词语的适用对象上来看,“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其适用对象较为具体,如法律、法规、手术等;“实行”的适用对象较为抽象,如纲领、政策、原则等。结合语境中的《办法》可知应填“施行”。“废除”的对象常是不合理的或者没有用的东西,如特权、苛捐杂税等,被废除的对象一般不用新的对象来替代它;而“废止”了一个法令(制度)之后,一般应当有一个新的法令(制度)取而代之,因而“废止”符合语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B。解析: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题。第一组词中,根据文中仿古建筑群建成可知,“建立”一词与之不能搭配使用,故排除AD两项。第二组词中,根据文中“特树木牌一块”有特意、专门之意,所以要排除C项中“单独”,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
4.A。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第二组词中,根据选项中各词的感情色彩,首先排除选项C:“处心积虑”是贬义词,与文中“保驾护航、国家智囊、用良心说话”感情色彩不符。“寝食难安”是形容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都到了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的地步了。与文意不符,故排除B项。第一组词中,“摇旗呐喊”指助威、助力的意思;而“旁征博引”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显然“旁征博引”与文意不符,故排除D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5.B。解析:“始终”指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过程,“仍然”指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据题意“始终”更合适。第二句有递进之意,用“甚至”。第三句有转折之意,用“相反”。“几乎”差不多,表示十分接近,“宛然”指仿佛,应选“几乎”。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