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言语理解 >

安徽公务员片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讲解

时间: 焯杰2 言语理解

  安徽公务员片段阅读训练题(一)

  A.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2.对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怀有深深的愤慨的人们,往往把中世纪说成是漫漫长夜和科学的空白时期,为后人描述了一段科学上惨淡苍白的历史。事实上,这样的描述也不为过。然而人类总是要进步,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它能禁锢人的手足,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它能砍下人的头颅,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

  这段话显示在欧洲中世纪( )。

  A.科学发展一片空白

  B.人们完全无法思考

  C.科学仍然有所发展

  D.每天都是漫漫长夜

  3.近年来,汉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对同一事物或现象,有人愿意这样说,有人愿意那样说。对此,语言工作者应进行客观冷静地分析。看到那种盲目效仿港台语,或者为表现个性而表现个性的刻意“创新”,不闻不问是不对的。我们应规范语言运用的主流,但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新词新语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时代的色彩

  B.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语言运用的主流进行规范

  C.对盲目效仿和刻意“创新”的语言应进行规范

  D.对新词新语过分挑剔不利于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4.词藻的妙用,在乎能显示印象,从片段里生出完整来。有些境界可用白描的手法,有些非词藻不为功,这个道理自然也有人理会得,依我个人的偏嗜,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会用词藻至少是一原因。词藻,文学的色泽,也是应付某种需要而生,并非无聊的东涂西抹,专以炫人耳目为业的。俗滥是不善用之故,不是词藻本身的毛病。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 。

  A.作者认为有些场合费用词藻不可

  B.作者认为温飞卿作词善用词藻

  C.作者认为六朝文远胜于唐宋文

  D.作者认为善用词藻不会俗滥

  5.几年来,我国许多餐厅使用一次性筷子,这种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资源环境工作者呼吁:为了保护森林资源,让山变绿、水变清,是采取坚决措施,禁用一次性筷子的时候了。

  以下说法不能对批评者的观点提供支持的是( )。

  A.我国森林资源十分匿乏,把宝贵的木材用来做一次性筷子,实在是莫大的浪费

  B.1998年的特大水灾不但与天气有关,也与多年的滥砍滥伐有很大关系

  C.森林和种绿色植被对涵养水分、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保护森林不能只保不用。合理使用,适量采伐,发展林区经济,也能促进保护

  安徽公务员片段阅读训练题答案

  1.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通过了两个设问表达的主题“旅行是什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看似没有刻意考求”。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重点:虽然德波顿在书中看似没有直接提出,可是读者读完书后,却都会得出答案。最后用“破折号”具体解释了答案是什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可见德波顿的书给了读者精神上的沉醉与享受。D项表述正确。

  A项的“模糊不清”,C项的“没有解答”明显与原文不符,所以不选;B项“淡然无为”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可知该题为隐含主旨题。

  阅读可知,转折词“然而”引出语意重点,即“无论多么黑暗的时代,它能禁锢人的手足,却无法阻止人们的实践;它能砍下人的头颅,却无法取消人们的思考”,隐含主旨需进一步引申,即“科学仍然有所发展”,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均与主旨相悖。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表面主旨。

  材料首先提到“汉语出现了许多新词新语”这种现象,然后指出对于这种现象语言工作者要冷静客观地分析,要规范语言运用的主流。由转折关系词“但”可知,材料的语意重点是其后的内容,即“过分强调语言运用规范”这也是不行的,也就是语言工作者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语言运用的主流进行规范,既不能放任盲目生造词语又不能过分强调追求“纯”,扼杀语言的创造性。B项表述最能概括文意。

  A项不是文段所要阐述的重点;C、D两项都只从正或反单方面来阐述观点,不够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C

  解析: A项在文中第二句“有些非词藻不为功”;B项在文中第三句,“词中的温飞卿是很懂得用词藻的”;D项在文中最后一句“俗滥是不善用之故”。C项文中是“六朝文之所以大胜唐宋四六文者”,而选项是“唐宋文”,唐宋的四六文只是唐宋文中的一种,偷换概念。故正确答案C项。

  5.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非典型的细节判断题,实际上属于判断推理中前提支持型试题。

  “批评者的观点”是指“要采取坚决措施,保护森林资源,禁用一次性筷子”,D项中所表达的观点是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适量采伐,那么言外之意就是可以利用部分的森林资源来制造一次性筷子,强调的是“用”而不是“保护”,故不能对题干中批评者的观点提供支持。

  A选项指出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不能浪费在“一次性筷子”上;B选项提出“滥砍滥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该行为应被禁止;C选项指出了“森林和绿色植被”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应该保护森林资源。这三项都支持题干中的观点主张。

  故正确答案为D。

  安徽公务员片段阅读训练题(二)

  1.早在18世纪和19世纪,西欧工业化所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批评。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拓展,自然资源更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一些国家工业集中地区的环境被过度破坏,世界各地要求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一些人甚至认为,只有“零增长”,才能将人类经济活动控制在资源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但事实是,迄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仍然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路线推进工业化,这就必然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约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工业化所致的资源问题日趋严重

  B.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与发展工业化的矛盾不可调和

  C.工业化的发展最终无法摆脱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D.发展经济不应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2.公共监督如果总是折戟在烂尾新闻的诡异之中,光靠热情与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不仅事关民主,更关系到公共利益与权力公信,烂尾的结果,令制度与法律情何以堪?看来公共事件后,当与应急机制同时启动的,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诚而掩饰了“纵火’’的责任。烂尾新闻背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

  这段文字批评的是( )

  A.烂尾新闻

  B.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责任人

  3.一件可能使人感到吃惊的事实是,目前不但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而且同世界上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相比.粮食增长速度也是较快的,甚至其他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今天在全世界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据估计,由于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 3.4 到 7.3 亿之多,他们尤其集中在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

  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问题是( )。

  A.世界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B.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

  C.其他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比不上粮食的增长速度

  D.因缺粮而面临饥饿的人口有 3.4 到 7.3 亿之多

  4.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尊重各地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不能把典型的地域特征搞没了,把鲜明的民族特色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

  对本句话最恰当的概括是( )。

  A.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突出特色

  B.乡村规划和建设要保留优秀传统

  C.乡村规划和建设要典型

  D.乡村规划和建设要符合国情

  5.音乐科学作为现实的大学专业,首先包括音乐的理论以及音乐历史的观点。它与音乐实践及音乐教育学的大学课程有所区别。例如,成为音乐会钢琴师的培训以及将其作为主修专业方向是音乐教师的教育途径。就此可以确定音乐科学一方面可划分为音乐史,也被称为历史音乐学;另一方面可划分为系统音乐学,也就是音乐民族也称音乐民俗学。但是很明显,音乐史构建了音乐科学的学习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从古典时期到现代时期的音乐发展,包括对主要音乐家的生活和作品深入研究、对风格转变的学习以及对个别种类和历史时期进行的讨论。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 )。

  A.历史音乐学是音乐实践学习途径的一个下属领域

  B.从音乐民族学角度来看,音乐民俗学是系统的音乐学研究的一个音乐实践的方面

  C.音乐理论和历史的观点主要是在音乐学这个专业里得到研究

  D.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学习是和音乐学学习不同的

  安徽公务员片段阅读训练题答案

  1.答案: 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18世纪和19世纪,工业化所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到20世纪中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呼声日趋强烈。接着以“但事实是”为转折说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然走着工业技术路线,必然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约束。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工业化的发展无法摆脱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故选C。

  2.答案: B

  解析:

  由“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看来公共事件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评公共事件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题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型。注意文中前后语意方向的变化,前面讲述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后面出现转折词语“尽管如此”,又列举出饥饿的人口数据,从而可知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充足,但仍有很多人口得不到充足的粮食,B选项更为准确。A、C、D是正确表述,但没有针对题干进行延伸。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概括”一词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前半部分谈突出乡村特色的正确做法,后半部分谈不正确的做法。这属于典型的分—分结构层次,表面主旨需要两者兼顾不可偏废,故A项正确。

  B项错在未把握重点,“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是“特色”的组成之一,不是材料针对的问题;C项“典型”在材料中形容的是“地域特征”而不是“特色”,且“典型”是指事物具有代表性,而“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两者看似意思相近,但实不相同;D项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也不选。

  5.答案: 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错误,根据第一句话可知,历史音乐学属于音乐科学,而音乐科学与音乐实践的大学课程有所区别,因此历史音乐学不属于音乐实践;B项错误,音乐民俗学属于音乐科学,而非音乐实践;D项概念混淆,音乐学学习本身包括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的学习。C项可由第一句话得出,故正确答案为C。

安徽公务员片段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讲解相关

7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