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务员片段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天津公务员片段阅读精选题(一)
A.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过程
B.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过程
C. 外资银行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
D. 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
2、哲学曾经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苏格拉底的哲学,不只是他和别人对话的方法,以及他在对话中提出的种种理论,更是他不立文字、浪迹街头、四处与人闲聊的生活方式。哲学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书面的研究,而是一种过日子的办法。只不过我们后来都忘了这点,把它变成远离日常的艰深游戏。
即便是很多人眼中刻板的康德,也不忘区分“学院意义的哲学”和“人世意义的哲学”,并且以后者为尊。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哲学源于生活,应服务于民众
B. 如今的哲学发展偏离了它的本质
C. 康德和苏格拉底的哲学观念一脉相承
D. 当代人们对哲学的诠释方式发生了改变
3、在安科莱,以畜牧为生的希马人和以农业为生的伊鲁人共同居住;在亚利桑那,纳瓦霍人以前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现在主要以畜牧为生,他们与经营农业的霍皮人为邻;澳洲东南沿海地带以前住着以渔猎和劫掠粮食为生的土著居民,现在却住着从事农业、畜牧业及工业的欧洲人。
作者列举这些事实意在说明( )。
A. 环境迫使人们接受某种生活方式
B. 人们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C. 不同文化的族群完全有可能和谐相处
D. 地理环境并非人类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4、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西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前的时候,条件不同,它就具有不同的美。当时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美与不美可以相互转化
B. 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C. 任何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所处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 美的东西不可能永远都是美的
5、在二审终审制的法律前提下,再审终审案件怎么也不应该是司法部门的本意,剩下的理由只能是“顺应民意”了。“顺应民意”虽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法律,“顺应民意”应该体现在立法中,撇开司法的独立性,就法律的稳定性而言,朝令夕改的东西绝对不是法律,可以任意加以修改的文本同样也不可能是法律,这是法律本身树立强大权威的必要条件。对一宗杀人案的判决,竟然如此一波三折,即便最终杀了罪有应得的李昌奎,同时也让法律的威严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法院的判决不应顺应民意,应只关注法律自身
B. 法院的判决不应朝令夕改,应该保持稳定性,以确保法律的威严
C. 我国二审终审制的案件审判程序不合理
D. 法律的稳定性是法律本身树立权威的必要条件
天津公务员片段阅读精选题答案
1.根据就近原则及对文段的剖析可知:“这个过程”指的是银行业务主体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相互竞争的过程。故选D。
错项分析:A项,该项是整个文段的背景铺垫。
B项,扩大范围,“银行业发展的过程”要大于“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B项错误。
C项,文段没有提及“外资银行提供优质服务”这一点。
2.从文段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倾向,肯定“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过日子的办法”,认为“学院哲学”背离了哲学的初衷。由此可以判断作者是想要哲学回归到原本“过日子”的状态。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
错项分析:B项,是文段后面的内容,从整个文段来看,文段的重点不在于讲哲学的发展变化,而是强调其原本的意义。
C项,从表述可知,苏格拉底和康德的哲学是不同的,前者是“过日子的哲学”,后者是“学院哲学”。
D项,“诠释方式”错误,文段是人们对哲学内容和意义的“诠释”,而不是强调诠释的方式。
3.三个分句的相同点在于“相同区域”,不同在于“族群”“历史时期”的不同,因此可以得到D项的结论。即:地理环境并不决定生产方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错项分析:A项,文段并没有讲环境如何使人类改变生活方式。
B项,文段没有讲人们是如何适应自然环境的,只是讲生产方式随空间或时间的转变。
C项,第三个分句中只讲了同一族群。因此C项错误。
4.C。文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话总起,提出论点,后面的内容都是为了说明这个论点而举出的具体事例。因此,文段意在说明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美会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即美的东西与人处在不同的关系中,人们对美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故C项正确。A项前半句正确,但是文段并没有说美和不美可以互相转化,而是说在不同的审美关系中,美的东西可能是美的,可能是不美的,也可能是另一种美。B项过度推断,文段叙述的角度比较客观,并没有提倡什么或者要求什么。D项说法过于绝对,并非文段意图所在。
5.A项属于过度推断,由“‘顺应民意’虽然是天大的好事”可知,文段并没有否定法院判决应顺应民意,故A项错误。C项属于主观臆测,文段只是提及了“二审终审制”,并没有对这项制度加以评价,故C项错误。D项的迷惑性较大,由“就法律的稳定性而言…必要条件”可知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通读文段可知,文段的展开围绕的都是法院对李昌奎案作出的判决,且从内容的丰富程度来看,B项显然包括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天津公务员片段阅读精选题(二)
1、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发现与发明层出不穷,我们根据这些把人类的进程划分成先后相承的若干阶段。同时,各种社会制度,因为与人类的永恒需要密切相关,都是从少数原始思想的幼苗发展出来的,也同样成为我们划分阶段的依据。将这些制度,这些发明与发现综合起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在相似的社会条件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这段话的意思是()
A. 人类出于同一祖先,因此有同样的需要和心理
B. 同一种族的成员在同样的发展阶段中有相同或类似的需要和心理
C. 人类所有种族在相似的情况下,其需要和心理是相同或相似的
D. 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而具体的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只能是近似的
2、有的人说,学文言文对学生作文有帮助,不但是没有坏影响,不会“不文不白”,倒大有好处;点缀一点文言词语,和一些文言句法,很有滋味。听口气,大有非此不可的味道,虽然没有说得这么明白。当然,我不否认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写作有帮助,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篇章和语言。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为什么这些不能从现代作品中学到,还要到老祖宗那儿去讨救兵呢?
下面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作家应该受到批评,因为他们滥用文言词语,影响不好
B. 现代作品在篇章和语言方面未经时间的筛选,不如古代作品
C. 学习写白话文而必须求助于文言文,说明某些现代作品的不足
D. 白话文没有滋味,虽然没有明说,实际上是对他们的一种批评
3、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的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我们和阿炳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而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华与生命的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
下面对文段中所谓“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用心灵感悟宇宙和自然 B.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
C.我们不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 D.我们只凭眼睛直观,缺乏天分和才华
4、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农村发展和流入城市的农民所积累的资金,成为发展乡镇企业的启动资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小城市则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又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反而发展。如此相辅相成,也就为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铺平了道路。这段话主要观点是什么( )
A.应当坚持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B.乡镇企业将发展成为农村的小城市
C.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举措
D.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将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5.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视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B.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
C.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 D.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的原因
天津公务员片段阅读精选题答案
1.答案:C。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内容,原文没有涉及,直接排除。人类的相似需求和心理,文中没有按照种族来划分,B项错误。D项“在社会条件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人类的心理作用仍然可以是一致的”的说法,文中并未提及,是无中生有的叙述,所以排除。
2.答案:C。既然是问对画线句子的理解,那么就不能偏离这个句子寻找答案。“这也可以说是对现代作家的一种批评。”一句中的“这”指代的就是前句的内容“学习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对白话文的写作有帮助,帮助表现在两个方面:篇章和语言”,也就是说某些现代作品存在不足。A项,“滥用文言词语”文中并未说是作家的行为,所以不应批评作家。B项,现代作品存在不足的原因不是未经时间筛选。“白话文没有滋味”只是语言欠缺的一种表现,所以D项以偏概全。
3.答案:A。本文段是考察对特定语句的理解,那么我们应将句子还原到文中,联系上下文解读句子的含义。“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我们要挖掘的就是“这个角度”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成为“盲人”的原因。显然“这”指代的是“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那么本句要强调的就是“心灵的感悟”。C项是我们成为“盲人”的后果,而不是成为盲人的原因。BD可以轻易排除,这里不做赘述。
4、答案:A。本题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首句为核心。农村工业话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将从根本上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首句,显然是本段的核心观点句。这需要一点背景知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这就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通过城市化,把农村人口转移为城市人口,通过工业化让剩余劳动力可以迅速转移为工人。这样可以看出,首句后面的论述都是对农村人口转移的例证。
第二点:把握结构。“经济发展的进城表明”这个主谓结构的短语,明显提示我们,后面是用经济发展的进程事实作为论证的材料,用事实说话。引用事实例证过后,末尾对论证进行了总结,回应了首句的观点。
所以说,坚持二者的同步发展才是主要观点。
5、答案:C。根据“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可知这段文字强调的是语言的文化性,所以选项A不正确。“如果……”一句说明了目前语言教学工作中忽视文化教学的后果,可见选项C正确,选项B、D不正确。
天津公务员片段阅读精选题及答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