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阅读如何寻找中心句
片段阅读寻找中心句的方法1、对策句
【例题1】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正道直行固然有一种简约之美,但在参差多态的社会里,仅有这一招是远远不够的。灵动如蛇固然是聪明而富有效率的,但如果没有内心的方圆和规矩,纯粹的机会主义者行而不远。因而,社会这位无处不在的严师总是教化人们,要在坚持原则和事急从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无伤大雅和誓不低头之间找准分寸感。
最能体现这段话主旨的是( )。
A. 歧路纷纷,直道而行
B. 处世之道的选择
C. 过于锋芒毕露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D. 参差多态方为世界之美
【解析】总结词“因而”后面是文段的重点,提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一个对策:在“正道直行”和“灵动如蛇”中把握平衡。故正确答案为B。A和D都只讲了处世之道的一方面,不够全面,故排除;C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
片段阅读寻找中心句的方法2、首尾句
很多文章是以总分或者分总等行文思路去谋篇布局的,这也就意味着在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看首尾句去识别中心句。
【例题2】“世界汽车之都”底特律的日趋没落让人们看到,一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如果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来说,一旦支柱产业或支柱企业出现衰退,整个城市的经济就容易陷入困境,从而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例如一些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相关产业得到发展,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就会陷入衰退。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
A. 底特律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 底特律属于资源型城市
C. 底特律没落的警示意义
D. 底特律的没落不是个案
【解析】正确答案是 C。文段结尾是例子,明显不能是分总结构,所以很直观文算是总—分结构,首句即为主旨句。该句指出底特律的日趋没落带来的警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后面一个分句具体解释了产业结构单一的具体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A只概括了一点,不全面;B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底特律属于什么类型的城市;D扩大了主体的概念,文段只提到底特律的没落,并没有就其他城市进行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
1.在全球“智慧风潮”和相关政策的激促下,我国很多地方纷纷提出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培育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市民就业、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但是,应当看到,目前的“智慧城市”实践多处于概念构建期,人们对“智慧城市”的理解也仅仅局限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智能城市或数字城市层面,各大媒体出现的“智慧城市”也让人难以区别哪些是城市营销的手段,哪些是城市建设的实况。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建设“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B.建设“智慧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目前对于“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尚不明确
D.媒体中的“智慧城市”很可能只是一种城市营销手段
2.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四隅之制”.“四隅之制”是《周礼·考工记》中高等级建筑的一种做法,后为帝王之家使用。古代称四隅为“地维”或“四维”,即“东南巽,东北艮,西南坤,西北乾”,其理论依据是“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持,地有四维系缀”.古代建筑运用四隅的形制不多见。据记载,唐代大明宫麟德殿、北宋东京汴梁宫城、宋代山西汾阴后土庙是有角楼的。现存的山东泰安岱庙、北京紫禁城有角楼。紫禁城不仅城隅有角楼,在外朝三大殿院四角的还设有崇楼,其建筑形制很高。崇楼屋顶为重檐歇山式,装修为三交六椀菱花窗,在勘查其隐蔽部位时还发现,该建筑在早期为龙草和玺彩画。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北京故宫角楼在早期绘有龙草和玺彩画
B.三交六椀菱花窗是故宫崇楼特有的装修形式
C.“四隅之制”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最高等级
D.现存古建筑中少有运用“四隅之制”的
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研究现当代史的文章着述,都没有或很少有引文和注释,凡是带注释的学术着作,出版起来都非常困难,销量很小。但近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读者普遍认识到,对历史研究来说,一定要读那些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讲究证据的着述。有大量引文注释的着作现在不仅好销,而且就连过去完全不讲究这一套的报刊,如今也动不动在文中加上几条注释。这说明历史学者对学术规范的坚持是有效的,而且规范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研究者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规范的历史学研究方法逐渐得到认可
B.出版行业对引文和注释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
C.历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以史料为基础取得证据
D.历史学者的研究方法对当下学术规范起到推动作用
4.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地铁等大型公共设施或建筑,常常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功能,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城市中的大型公共建筑并非要紧跟潮流,也无需趋向同一化,而是要将建筑与城市的历史文脉、人文环境等相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焕然一新已经成为主导性的城市美学追求,城市因而处于种种不必要的求新求变中,城市建筑特色模糊,有时沦为“换装比赛”的牺牲品,久而久之,使得城市的文化内涵始终难以形成和延续。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城市建筑缺乏整体设计会使城市失去人文特色
B.城市的文化内涵无法形成和延续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
C.城市建设的求新求变会导致城市的模式化
D.历史和人文在城市建设中是不应忽略的重要元素
5.有一些生物拥有非凡的修复本领:被切断的蚯蚓可以重新长出一半身体,而蝾螈可以重建受损的四肢……相比而言,人类的再生本领似乎就差了一点。没有人可以重新长出手指,骨头的使用也是从一而终。稍可令人安慰的是肝脏。被部分切除的肝脏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科学家发现,那些可以让器官再生的动物,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启动了胚胎发育时期的遗传程序,从而长出了新的器官。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
A.这些动物是如何启动胚胎发育时期的遗传程序的
B.重新长出来的器官与之前有什么区别
C.人类是否可以利用类似的手法,在人工控制下自我更换零部件
D.如何将器官再生功能应用在医疗方面
答案
1.【解析】B.由“但是”这一转折词可知,“但是”后面的内容为文段重点。结合“多处于概念构建期”、“理解也仅仅局限于”、“也让人难以区别……哪些是城市建设的实况”等关键词句可知,“智慧城市”的建设可能只是一种城市营销手段,并未真实有效的推进,且存在概念不清、认识狭隘等问题。言下之意是建设“智慧城市”还需要时间,因此B项正确。
2.【解析】D.A项错误,原文为“该建筑在早期为龙草和玺彩画”,“该建筑”指的是崇楼,而非角楼。B项错误,原文为“崇楼……装修为三交六椀菱花窗”,但并非“特有的装修形式”.C项错误,根据文段第二句可知,“四隅之制”是《周记·考工记》中一种高等级的建筑形制,但未必是“最高等级”的。D项正确,原文说“古代建筑中运用四隅的形制不多见”,因此在现存的古建筑中必然少见。
3.【解析】D.文段是分-总结构,前文主要介绍了带注释的学术着作由不受欢迎变为受欢迎,最后一句提出观点:“历史学者对学术规范的坚持……能帮助研究者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见文段最后一句是主旨句,D项概括准确。
4.【解析】D.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城市建设应当重视历史文脉和人文环境,可见D项正确。
5.【解析】C.文段列举了拥有非凡修复本领的一些生物,然后与人类进行比较,说明人类的再生本领比它们差,后面又引出了动物器官再生的原理。所以,接下来作者很可能讲述的就是人类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原理来进行自我器官的修复、再生,C项当选。
猜你感兴趣:
1.什么是中心句 如何寻找中心句
2.片段阅读精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片段阅读转折结构答题技巧
4.常用快速阅读技巧“鉴别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