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行测考试备考经验
2017行测考试备考经验:片段阅读的中心句
行测试卷上的任何一个文段的构成都是命题者深思熟虑、精心安排的。然而文章并非只是为了写而写,而是为了表达一定的观点。这也就决定了很多时候文段中的对策句就是文段的中心。
【例题1】每个年轻人都要经历社会化过程。正道直行固然有一种简约之美,但在参差多态的社会里,仅有这一招是远远不够的。灵动如蛇固然是聪明而富有效率的,但如果没有内心的方圆和规矩,纯粹的机会主义者行而不远。因而,社会这位无处不在的严师总是教化人们,要在坚持原则和事急从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无伤大雅和誓不低头之间找准分寸感。
最能体现这段话主旨的是( )。
A. 歧路纷纷,直道而行
B. 处世之道的选择
C. 过于锋芒毕露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D. 参差多态方为世界之美
【解析】总结词“因而”后面是文段的重点,提出在社会 化过程中需要一个对策:在“正道直行”和“灵 动如蛇”中把握平衡。故正确 答案为B。A和D都只讲了处世之道的一方面,不够全面,故排除;C属于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
中心句类型2——首尾句
很多文章是以总分或者分总等行文思路去谋篇布局的,这也就意味着在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看首尾句去识别中心句。
【例题2】“世界汽车之都”底特律的日趋没落让人们看到,一座城市的产业结构如果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来说,一旦支柱产业或支柱企业出现衰退,整个城市的经济就容易陷入困境,从而影响城市的持续发展。例如一些资源型城市,依靠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相关产业得到发展,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就会陷入衰退。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
A. 底特律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 底特律属于资源型城市
C. 底特律没落的警示意义
D. 底特律的没落不是个案
【解析】正确答案是 C。文段结尾是例子,明显不能是分总结构,所以很直观文算是总—分结构,首句即为主旨句。该句指出底特律的日趋没落带来的警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后面一个分句具体解释了产业结构单一的具体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A只概括了一点,不全面;B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到底特律属于什么类型的城市;D扩大了主体的概念,文段只提到底特律的没落,并没有就其他城市进行描述。
2017行测考试备考经验:复习言语三个要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历年招警考试行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重要性越加凸显出来,因此,对此题型需要深入了解。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察选词填空和片段阅读两大题型,其中选词填空分为近义词辨析题和语境搭配辨析题,两个题型中考察语境搭配辨析题较多。片段阅读中主要考查细节题、推断题、结论题、内容类和主旨类,考察比重较高的题型为主旨类题目。
由于此类题型阅读量较大,因此考生要增加阅读量的积累。在做题的同时也要限制自己的阅读时间,一般一套题目限于30秒的时间,如果大家始终保持这个阅读时间那么一定会在标准的考试内做完言语类的题目。
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来说,复习的比较先应该是对言语的特点进行分析,例如数学的核心特点是公式,逻辑的核心特点是规则,而言语的特点核心抓材料的语境和结构。本着这样的核心思想才能打开学习言语的思路。下面,华图招警考试频道为广大考生总结以下三点复习要点,供考生参考。
1、学习理论要在前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以理论的学习为先,言语也不例外。一先要掌握由词到句子的特点,了解相关的知识。词有实词和虚词之分,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在句子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分清其中的一个词究竟属于那个词类。其中关联词的作用尤其重要,复习时要识记关联词的类型和关联词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分析语境。在此基础上,熟悉词语之间的区别有哪些,例如语意的轻重程度、词义的范围大小、搭配的对象等相关角度要清楚。
2、核心方法要抓稳
片段阅读是这几年常考的题型,对于片段来说其中的核心方法要把握,例如其核心大法——结构分析法就值得大家掌握。我们需要从中去了解结构分析法的由来,是句群的特点转化而来的,对于片段阅读这一题型特别适用。其次要熟悉结构分析法的分类,一般包括有关联词和无关联词两大分类,每个类别当中还要细分,例如有关联词的分类当中包括并列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和转折结构等。再次,找出每个方法的适用题目或者题型。转而想到如果遇到什么题目或者什么题型才用到这个方法,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起到比较佳效果。
3、全面总结要坚持
言语类的题目相对数学、逻辑表现的另一特点便是其具有的主观性,因此常出现争议题目,很多考生在遇到争议题目时只是考虑到这个题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但是却忽视了这正是一个信号。如果这类题目出现的较多一定是有其规律和特点值得大家分析,应该及时地进行分析,找到其内部规律所在,这样就可以丰富我们的理论体系,也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应对千变万化的考题,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同时,如果我们已经做了一遍题,或者是已经听过了一遍理论知识,那么我们也不要不听或者是不再看了,因为每次听、每次做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在里面,一先次听会觉得很新,我要尝试,而第二次听,是带着试验后的成果再听,会更有收获。
2017行测考试备考经验:极限思想之和定最值
一、知识铺垫
1、什么是极限思想
所谓极限的思想,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如一条船顺水而下用时t1,逆流而上用时t2,则当水速增大时,t1+t2如何变化?当水速增大时,t1会变小,而t2会变大,但是,t1与t2,哪个变化大不知道,所以t1+t2如何变化也不清楚。此时如果改用极限的思想来思考的话就会比较简单,假设水速增大到无限大,则此船肯定回不来了,即t2无限大,此时虽然t1变小,但相对于t2而言,t1的变化幅度要小得多。所以,t1+t2变大了。
2、适用极限思想的题的题型特征
题干或问法中出现最大或最小、最多或最少、至多或至少。
3、极限思想的核心:凑、均、等、接近
二、极限思想之和定最值的应用
1、什么是和定最值
和定最值:多个数的和一定,求其中某个数的最大或最小值问题。
2、和定最值中的6种问法及对应的解题要点
①求最大量的最大值:让其他值尽量小。
例:5个箱子总重50公斤,且重量排在前三位的箱子总重不超过重量排在后三位的箱子总重的1.5倍,问最重的箱子重量最多是多少斤?
②求最小量的最小值:让其他值尽量大。
例:6个数的和为48,已知各个数各不相同,且最大的数是11分,则最小数最少是多少?
③求第N大的数的最大值(N即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如第二大的数的最大值):让其他值尽量小。
例:有21朵鲜花分给5人,若每个人分得的鲜花数各不相同,且分得鲜花数最多的人不超过7朵,则分得鲜花第二多的人最多分得几朵鲜花?
④求第N大的数的最小值(N即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如第二大的数的最大值):让其他值尽量大。
⑤求最大量的最小值:让各个分量尽可能的“均等”,且保持大的量仍大、小的量仍小。
例:现有21朵鲜花分给5人,若每个人分得的鲜花数各不相同,则分得鲜花最多的人至少分得几朵鲜花?
⑥求最小量的最大值:让各个分量尽可能的“均等”,且保持大的量仍大、小的量仍小。
例:现有21朵鲜花分给5人,若每个人分得的鲜花数各不相同,则分得鲜花最少的人最多分得几朵鲜花?
【小结】一般情况下,第一种情况,题干中会出现所求量与其他量之间的不等式关系;第二种情况,题干中最大数的值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后四种情况,题干中会出现“这些数各不相同”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