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警考试:行测备考细节之中有魔鬼
时间:
未知2
行测辅导
细节推断题,顾名思义,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段乃至文章的某一细节信息或作出合理推断,考查的是考生在短时间内筛选信息、合理推断的能力。细节推断题的提问形式包括:“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不准确的是”、“与这段文字文意(不)相符的是”、“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等等。
一般而言,细节推断题的出题思路是在某一细节处设置陷阱,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其惯用的“骗人伎俩”,引诱一部分粗心的考生犯错,从而达到区分考生水平的目的,我们常说“细节之中有魔鬼”,这句话用在细节推断题上最恰当不过。对于刚上路的新手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知己知彼,熟悉这些“陷阱”,认清“魔鬼”的真面目,本文用意正在于此。
陷阱一:偷换概念
在片段阅读的文段中会出现大量的概念,正确理解文意,需要准确把握每个概念。为了达到迷惑考生的目的,命题者常常会偷换概念。
【例1】周庄旅游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2009年国家第58题)
A.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B.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D.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分析】文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旅游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出现前述现象的原因:陈逸飞的画向世界宣传了周庄。综合两部分,可以得出结论: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故选D。
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三个选项中,B选项的干扰最大。初看起来,似乎“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成立的。但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文化传播”而非“文化”本身。“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并非因为其他文化古镇没有文化,而是因为其他文化古镇的文化没有传播开来。在命制这道题时,命题者有意将“文化传播”与“文化”的概念进行偷换,对此考生应该高度注意。
上例中,偷换的是普通的概念。除了偷换普通概念,命题者还经常偷换一些特殊概念,如可能性与确定性概念,见下例。
【例2】最近科学考察结果表明,北冰洋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物种非常丰富。此外,根据对海底沉积岩层的取样分析认为,北冰洋海底也许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储藏地。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围绕北冰洋周边,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欧洲北部的大陆架,都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2006年国家二卷第19题)
A.北冰洋是否有石油储藏目前还没有确定
B.科学家对北冰洋的历史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C.研究表明,欧洲北部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D.北冰洋可能会成为其周边国家关注能源的一个热点地区
【分析】文段指出“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欧洲北部的大陆架,都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表述的是可能性,而选项C“欧洲北部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储藏”表述的是确定性,与原文不符,故选C。在本题中,C选项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偷换了可能与确定的概念。
除了上述例题中的偷换普通概念和偷换可能确定概念之外,偷换概念还包括:偷换时间概念(“已经”、“将要”等),偷换数量概念(“少数”、“多数”、“许多”、“一部分”、“大部分”等),需要考生注意。
陷阱二:无中生有
细节推断题需要考生对整个文段的细节都有所关注,为了考查这一点,命题者常常在错误选项中给出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信息,以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判断选项信息正确与否时,应当紧扣原文,去伪存真。
【例3】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2003年国家A类第96题)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分析】文段先后叙述了两个评论,第一个是苏轼对贾谊的评论,第二个是文段作者对苏轼上述评论的评论。两个评论都没有论及苏轼自身的情况,也没有体现出苏轼对贾谊的“同病相怜”,因而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
为了避免被无中生有的信息所迷惑,考生在做细节推断时,首先应该对整个文段有个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判断每个选项所给的信息是否属实。如果没有把握,则需要将选项所给信息与原文比较,仔细加以鉴别。
陷阱三:逻辑错误
片段阅读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言语理解的能力,但正确理解文段必须遵守逻辑规则,为此,命题者在细节推断题中常设置一些逻辑错误的干扰项。为了排除干扰,考生需要注意选项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4】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当他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 )。(2005年国家一卷第22题)
A.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心情来调节血压
B.心情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
C.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说明该人心情不好
D.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
【分析】文段可分为两层并列的内容,第一层介绍了心情不好时人的身体状况(血压、氧化作用)的变化,第二层介绍了心情好时人的身体状况(新陈代谢)的变化,综合两层内容可知:心情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故选B项。
文段只说了心情不好时血压的变化情况,而未说明心情好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因而无法得出“通过调节心情来调节血压”的结论,故A项错误。根据文段,心情不好是“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的充分条件,亦即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因而“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并不能推导出心情不好的结论,C选项犯了倒置充分与必要的逻辑错误,故不选。
值得注意的是,在片段阅读中运用逻辑规则,需要结合文章原意判断,而不能拘泥于文字本身,否则容易误入歧途。文段最后一句“当他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从逻辑关系角度来看,表述的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即“心情愉快”是“整个新陈代谢会改善”的充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项D认为“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是正确的。但是,揣摩文意不难理解,文中“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表述的是一般通常的情况,没有考虑其他的特殊情况,而选项D使用“只要...就”句式,将这一结论绝对化,不符合常识,故不选。
陷阱四:以偏概全
细节推断题的文段通常包含多种信息,在概念这些信息时需要全面完整。命题者常常命制一些以偏概全的选项。有意思的是,这些干扰选项常常会出现“都”这一词语。因此,考生对包含“都”或其近义词的选项应该格外注意,分析该选项是否以偏概全。
【例5】大袋鼠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平时在原野、灌木丛和森林地带活动,靠吃草为生。它们过群居生活,但没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寻找水源和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老鹰、蟒蛇和人们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对袋鼠来说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2004年国家A类第25题)
A.有的大袋鼠单独行动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
C.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人们的捕捉
D.遇到干旱,袋鼠都会死亡
【分析】文段中“常因寻找水源和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表明了“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故B项正确。A项“有的大袋鼠单独行动”与文章中“它们过群居生活”矛盾,故不选。C选项“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人们的捕捉”与文中“对袋鼠来说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矛盾,不选。
值得注意的是,D选项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文中已表明,遇到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而D项认为袋鼠都会死亡,没有考虑母大袋鼠的情况,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陷阱五:张冠李戴
片段阅读中文章所给的多个信息,常常会涉及多个主体。此时需要考生将各个信息与其相应的主体相对应,对号入座。在设置干扰项时,命题者常将信息与主体之间对应关系扰乱,诱导考生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例6】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的是( )。(2004年国家A类第32题)
A.我国栽种桂花已有1700多年历史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分析】根据原文可知,“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是武侯墓前的两株桂花,而非我国种植桂花的历史,故A项不选。最早入诗的是《九歌》中的“桂舟”、“桂酒”等词,而非“汉桂”,故C项不选。本题中A项、C项都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本文并未提及“我国最早诗词”,而根据常识可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与《九歌》无关,故D项不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原文中“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的信息,是否能直接得出“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的结论,值得商榷。但相对于其他三个选项,这个选项最接近原文意思,故选B项。
陷阱六:过于绝对
片段阅读题的选项有一个规律:符合常识的未必正确,不合常识的肯定错误。在细节推断题中,有一些选项是绝对化的陈述。而过于绝对的陈述通常都是不符合常识,因而是错误。因此,在细节推断题中,过于绝对的选项通常都是不符合原文含义的。
【例7】软件在长期运行和使用中没有磨损、老化、用旧等问题。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那是因为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常常容易出问题。经一段运行,便可以稳定下来。而当设备已经历相当时期的运转,便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会使失效率突然提高。这意味着已经到达寿命的终点,即将报废了。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2004年国家B类第34题)
A.软件在运行和使用中不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
B.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但是越用越好用。
C.软件和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D.软件不像机械、电子设备那样运行一段时间便可以稳定下来
【分析】原文指出“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而B选项将“大都”去掉,成了一种绝对化的叙述,不合常识,也不合文意,故选。
陷阱七:照抄原文
细节推断题除了考查考生对细节真伪的判断以外,有时还要求考生根据已知信息作出推断。所谓推断即为根据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如果有的选项所给信息是原文明确给出的,则不属于推断出的信息。因而,对于推断题而言,符合原文的选项应该是推断出来的正确信息,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8】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癌细胞的存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称作pim-2的关键酶。这项即将刊登在《基因和发展》杂志上的发现意味着研究人员对于理解癌细胞在形成肿瘤以前为什么能在人体内存活(对抗体内自然的免疫系统)取得重要进展。在许多肿瘤中,这种酶的浓度都非常高。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2004年国家B类第29题)
A.发现了一种被称作pim-2的关键酶
B.这项发现即将刊登在《基因和发育》杂志上
C.在许多肿瘤中,这种酶的浓度都非常高
D.pim-2对癌细胞的存活起着关键的作用
【分析】文段介绍了一个研究发现,即“癌细胞的存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称作pim-2的关键酶”,而并非对“pim-2的关键酶”本身的发现,因而不选A。选项B和C都是原文本身,不属于推断出来的信息。而D项可由“癌细胞的存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称作pim-2的关键酶”推断出来,故选D。
陷阱八:过度推断
细节推断题中的推断需要紧扣原文,适度推断,不能随意发挥,推得过远过深。命题者常常会设置一些过度推断的干扰选项,考生应该排除其干扰。
【例9】经济优势往往造就文化强势,文化强势则借助经济优势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辐射,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会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把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学了过来。
根据这段话,可以知道( )。(2006年国家二卷第15题)
A.经济状况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向
B.经济上有优势文化也就先进
C.经济落后的地区会择善而从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分析】文中阐明了一个文化传播的规律,即:经济优势——文化强势——文化向经济落后地区辐射。概括而言,经济状况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向,故选A。选项B属于过于绝对的陈述,不合文意,不选;选项C的信息原文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不选。值得注意的是,选项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毫无疑问,其内容本身是正确的。但原文只是介绍了一个文化传播的规律,并未论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因而选项D属于过度推断,不选。
以上介绍了细节推断题中常见的八种陷阱。考生在复习备考细节推断题的过程中,应始终牢记上述八种陷阱,努力避免陷入命题者的圈套中,这样才能轻松做好细节推断题,笑傲考场。
一般而言,细节推断题的出题思路是在某一细节处设置陷阱,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其惯用的“骗人伎俩”,引诱一部分粗心的考生犯错,从而达到区分考生水平的目的,我们常说“细节之中有魔鬼”,这句话用在细节推断题上最恰当不过。对于刚上路的新手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知己知彼,熟悉这些“陷阱”,认清“魔鬼”的真面目,本文用意正在于此。
陷阱一:偷换概念
在片段阅读的文段中会出现大量的概念,正确理解文意,需要准确把握每个概念。为了达到迷惑考生的目的,命题者常常会偷换概念。
【例1】周庄旅游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2009年国家第58题)
A.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B.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D.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分析】文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旅游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出现前述现象的原因:陈逸飞的画向世界宣传了周庄。综合两部分,可以得出结论: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故选D。
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三个选项中,B选项的干扰最大。初看起来,似乎“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成立的。但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文化传播”而非“文化”本身。“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并非因为其他文化古镇没有文化,而是因为其他文化古镇的文化没有传播开来。在命制这道题时,命题者有意将“文化传播”与“文化”的概念进行偷换,对此考生应该高度注意。
上例中,偷换的是普通的概念。除了偷换普通概念,命题者还经常偷换一些特殊概念,如可能性与确定性概念,见下例。
【例2】最近科学考察结果表明,北冰洋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物种非常丰富。此外,根据对海底沉积岩层的取样分析认为,北冰洋海底也许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储藏地。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围绕北冰洋周边,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欧洲北部的大陆架,都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2006年国家二卷第19题)
A.北冰洋是否有石油储藏目前还没有确定
B.科学家对北冰洋的历史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C.研究表明,欧洲北部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D.北冰洋可能会成为其周边国家关注能源的一个热点地区
【分析】文段指出“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欧洲北部的大陆架,都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表述的是可能性,而选项C“欧洲北部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储藏”表述的是确定性,与原文不符,故选C。在本题中,C选项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偷换了可能与确定的概念。
除了上述例题中的偷换普通概念和偷换可能确定概念之外,偷换概念还包括:偷换时间概念(“已经”、“将要”等),偷换数量概念(“少数”、“多数”、“许多”、“一部分”、“大部分”等),需要考生注意。
陷阱二:无中生有
细节推断题需要考生对整个文段的细节都有所关注,为了考查这一点,命题者常常在错误选项中给出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信息,以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判断选项信息正确与否时,应当紧扣原文,去伪存真。
【例3】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2003年国家A类第96题)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分析】文段先后叙述了两个评论,第一个是苏轼对贾谊的评论,第二个是文段作者对苏轼上述评论的评论。两个评论都没有论及苏轼自身的情况,也没有体现出苏轼对贾谊的“同病相怜”,因而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
为了避免被无中生有的信息所迷惑,考生在做细节推断时,首先应该对整个文段有个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判断每个选项所给的信息是否属实。如果没有把握,则需要将选项所给信息与原文比较,仔细加以鉴别。
陷阱三:逻辑错误
片段阅读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言语理解的能力,但正确理解文段必须遵守逻辑规则,为此,命题者在细节推断题中常设置一些逻辑错误的干扰项。为了排除干扰,考生需要注意选项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4】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当他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 )。(2005年国家一卷第22题)
A.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心情来调节血压
B.心情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
C.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说明该人心情不好
D.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
【分析】文段可分为两层并列的内容,第一层介绍了心情不好时人的身体状况(血压、氧化作用)的变化,第二层介绍了心情好时人的身体状况(新陈代谢)的变化,综合两层内容可知:心情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故选B项。
文段只说了心情不好时血压的变化情况,而未说明心情好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因而无法得出“通过调节心情来调节血压”的结论,故A项错误。根据文段,心情不好是“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的充分条件,亦即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因而“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并不能推导出心情不好的结论,C选项犯了倒置充分与必要的逻辑错误,故不选。
值得注意的是,在片段阅读中运用逻辑规则,需要结合文章原意判断,而不能拘泥于文字本身,否则容易误入歧途。文段最后一句“当他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从逻辑关系角度来看,表述的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即“心情愉快”是“整个新陈代谢会改善”的充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项D认为“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是正确的。但是,揣摩文意不难理解,文中“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表述的是一般通常的情况,没有考虑其他的特殊情况,而选项D使用“只要...就”句式,将这一结论绝对化,不符合常识,故不选。
陷阱四:以偏概全
细节推断题的文段通常包含多种信息,在概念这些信息时需要全面完整。命题者常常命制一些以偏概全的选项。有意思的是,这些干扰选项常常会出现“都”这一词语。因此,考生对包含“都”或其近义词的选项应该格外注意,分析该选项是否以偏概全。
【例5】大袋鼠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平时在原野、灌木丛和森林地带活动,靠吃草为生。它们过群居生活,但没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寻找水源和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老鹰、蟒蛇和人们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对袋鼠来说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2004年国家A类第25题)
A.有的大袋鼠单独行动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
C.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人们的捕捉
D.遇到干旱,袋鼠都会死亡
【分析】文段中“常因寻找水源和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表明了“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故B项正确。A项“有的大袋鼠单独行动”与文章中“它们过群居生活”矛盾,故不选。C选项“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人们的捕捉”与文中“对袋鼠来说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矛盾,不选。
值得注意的是,D选项属于典型的以偏概全。文中已表明,遇到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而D项认为袋鼠都会死亡,没有考虑母大袋鼠的情况,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陷阱五:张冠李戴
片段阅读中文章所给的多个信息,常常会涉及多个主体。此时需要考生将各个信息与其相应的主体相对应,对号入座。在设置干扰项时,命题者常将信息与主体之间对应关系扰乱,诱导考生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例6】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的是( )。(2004年国家A类第32题)
A.我国栽种桂花已有1700多年历史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分析】根据原文可知,“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是武侯墓前的两株桂花,而非我国种植桂花的历史,故A项不选。最早入诗的是《九歌》中的“桂舟”、“桂酒”等词,而非“汉桂”,故C项不选。本题中A项、C项都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本文并未提及“我国最早诗词”,而根据常识可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与《九歌》无关,故D项不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原文中“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的信息,是否能直接得出“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的结论,值得商榷。但相对于其他三个选项,这个选项最接近原文意思,故选B项。
陷阱六:过于绝对
片段阅读题的选项有一个规律:符合常识的未必正确,不合常识的肯定错误。在细节推断题中,有一些选项是绝对化的陈述。而过于绝对的陈述通常都是不符合常识,因而是错误。因此,在细节推断题中,过于绝对的选项通常都是不符合原文含义的。
【例7】软件在长期运行和使用中没有磨损、老化、用旧等问题。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那是因为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常常容易出问题。经一段运行,便可以稳定下来。而当设备已经历相当时期的运转,便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会使失效率突然提高。这意味着已经到达寿命的终点,即将报废了。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2004年国家B类第34题)
A.软件在运行和使用中不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
B.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但是越用越好用。
C.软件和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D.软件不像机械、电子设备那样运行一段时间便可以稳定下来
【分析】原文指出“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而B选项将“大都”去掉,成了一种绝对化的叙述,不合常识,也不合文意,故选。
陷阱七:照抄原文
细节推断题除了考查考生对细节真伪的判断以外,有时还要求考生根据已知信息作出推断。所谓推断即为根据已知信息推出未知信息。如果有的选项所给信息是原文明确给出的,则不属于推断出的信息。因而,对于推断题而言,符合原文的选项应该是推断出来的正确信息,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例8】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癌细胞的存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称作pim-2的关键酶。这项即将刊登在《基因和发展》杂志上的发现意味着研究人员对于理解癌细胞在形成肿瘤以前为什么能在人体内存活(对抗体内自然的免疫系统)取得重要进展。在许多肿瘤中,这种酶的浓度都非常高。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推出的是( )。(2004年国家B类第29题)
A.发现了一种被称作pim-2的关键酶
B.这项发现即将刊登在《基因和发育》杂志上
C.在许多肿瘤中,这种酶的浓度都非常高
D.pim-2对癌细胞的存活起着关键的作用
【分析】文段介绍了一个研究发现,即“癌细胞的存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称作pim-2的关键酶”,而并非对“pim-2的关键酶”本身的发现,因而不选A。选项B和C都是原文本身,不属于推断出来的信息。而D项可由“癌细胞的存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称作pim-2的关键酶”推断出来,故选D。
陷阱八:过度推断
细节推断题中的推断需要紧扣原文,适度推断,不能随意发挥,推得过远过深。命题者常常会设置一些过度推断的干扰选项,考生应该排除其干扰。
【例9】经济优势往往造就文化强势,文化强势则借助经济优势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辐射,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会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把一些不好的东西也学了过来。
根据这段话,可以知道( )。(2006年国家二卷第15题)
A.经济状况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向
B.经济上有优势文化也就先进
C.经济落后的地区会择善而从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分析】文中阐明了一个文化传播的规律,即:经济优势——文化强势——文化向经济落后地区辐射。概括而言,经济状况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向,故选A。选项B属于过于绝对的陈述,不合文意,不选;选项C的信息原文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不选。值得注意的是,选项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毫无疑问,其内容本身是正确的。但原文只是介绍了一个文化传播的规律,并未论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因而选项D属于过度推断,不选。
以上介绍了细节推断题中常见的八种陷阱。考生在复习备考细节推断题的过程中,应始终牢记上述八种陷阱,努力避免陷入命题者的圈套中,这样才能轻松做好细节推断题,笑傲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