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消防官兵心理辅导
(一)入伍以前的社会心理原因。受社会竞争和压力剧增及家庭不稳定、学校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弊端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的影响,青少年人群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率显著增加,加上以往新兵入伍体检大都忽视了心理健康,大量的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仅靠有限的几次家访、面谈很难鉴别出来。因此,一些自身心理健康不良或者本身已有心理障碍的人被选入部队。这类人群被内心严重的矛盾、焦虑和痛苦控制,入伍后不能把所有精力用于工作、学习和适应部队的要求。他们一般业务水平处中下游,工作、娱乐或生活都提不起劲,或者过分沉迷于某项事物,有的还易发生人际磨擦或暴力事件。如果将这类人吸纳进部队而不加以引导教育,对部队的安全稳定和工作效能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二)新兵入伍适应的原因。部队快节奏的生活和严格的纪律约束令部分新兵感到持久的紧张和压抑。亲人分离的思虑,单调环境的厌倦,高强度训练的疲劳等等加剧了他们的不适反应。一般人在入伍4、5个月内均能转为适应,但也有极个别的人因自身素质和成长环境的原因始终不能适应,他们对部队极端厌恶,用各种方式试图离开部队,或者沉闷消极,不思进取。
(三)职业特点的原因。由于消防职业的特殊性,官兵们普遍长期承受着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对其心理健康的保持影响较大。这一特点在干部和业务骨干中比较明显,一般来讲,短期经受这样的心理压力的应激反应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心理健康反而有益。但是有一些责任心强,自我要求高,谨慎内向且长期承担重大责任的人会因持续的应激反应,从而感到疲劳或不适应,甚至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的发生。
(四)官兵心理年龄特点。基层消防官兵年纪较经,个性冲动,易受他人(群体)感染,遇事情绪化推理较多,理性思维较少,判断事物往往以偏概全,好走极端。如对部队也存在一些不太公正的现象,他们很难认识到这些不合理是正常的,因而对部队失去信心,产生消极心理。再如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一遇挫折,即悲观失望。
(五)选择的困扰。首要的就是面临走留选择的问题,个人发展的需要,父母的期望,现实的经济压力,照顾家庭的需要,潜在的社会竞争压力,对部队的依恋或抵触,对本职岗位的爱好或厌倦等存在方方面面的矛盾与机缘,利与弊,选择与被选择,这样的冲突在每一个面临满期退伍的士官身在都会存在。选择的问题在平时如遇到严重家庭变故或恋爱婚姻矛盾升级时可能会突然激化,给当事人以沉重的心理打击。
(六)长期封闭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部队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有时一桩小事引起的人际矛盾会越来越大,难以化解,甚至有可能激发冲动行为。有的战士本身性格内向,或有明显的缺陷易受他人嘲笑而抵触与人交往,交往范围的有限和长期固定更使其内心充满了疑虑、内疚、自责而无法排解。如果团体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或是个人与上级发生矛盾,性格内向的当事人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听其倾诉和化解,可能造成持久的压抑和痛苦,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针对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工作的渗透,进一步提升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要把好新兵入伍前后的心理筛选关。
今年有的地方民政部门对新兵入伍已经进行“心检”了。接兵干部应掌握一定的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标准的知识,通过家访、交谈等途径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并结合“心检”结果,判断工作对象有无心理疾患,尽可能选择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员。在新兵入伍两个星期后,应面向所有新兵进行初次心理教育,主要讲解心理健康和如何做好入伍后心理适应。同时,在充分尊重新兵和保密的前提下,由专业人员用调查问卷对新兵进行心理普查,主要选出在单亲家庭成长的,有暴力和反社会倾向的,近期或青春期遭遇重大家庭变故的,人际关系不良的,网络或物质成瘾的,已有抑郁、焦虑或强迫症状的或是有其它心理异常征兆的人员。通过普查,将新兵中1/4左右的人员列入心理工作重点对象。
二、在新兵集训期强化对心理工作重点对象的教育和引导。
在新兵队建立相对固定的心理成长俱乐部,将心理工作重点对象基本吸纳进来。俱乐部要坚持每周1次活动,通过互动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吸引这部分新兵乐于接受心理辅导和教育,并且在团体交流和活动中认识自身,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积极与乐观的心态。
三、在基层单位建立心理咨询室。
通过与驻地学校合作,外聘1名心理咨询师,定期(每两周一次)开放心理咨询室等候官兵自由前往,一对一地展开咨询活动。特殊事件之后或新兵下队、老兵退伍期,可以增加咨询室开放次数。为保证咨询效果,各级人员不应向咨询师询问咨询对象的情况,也不应以任何形式强迫或要求某人前来咨询或不来咨询。每个基层也可建立心理小组,小组成员经过培训,平时本着自由、自愿、守密的原则对本中队人员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发生危机事件时他们可以协助干部处置突发事件。
四、开展各种适当的心理教育和辅导。
针对年轻官兵情绪自控力不足,好偏激、易冲动、认知局限大和消防官兵工作压力大的特点,可以选择“情绪管理”、“认知重构”、“疏导愤怒”“放松练习”等方面的课程,结合讲故事、现场演示、现场操作等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生动的课堂教育。对基层干部和骨干还应讲解区分正常(异常)心理的一般标准和区分重性精神病、心理疾病(障碍)和一般性心理问题的主要标准,以及自杀(危机)事件的处置策略。另外,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也是很适合消防官兵参与的。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设置的各种有趣且有益集体活动,能增进官兵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促使官兵充分开放自己、接纳他人。
五、多开展以普通士兵为中心的交流活动。
目前中队的各种活动虽然丰富,但往往是以干部和部分骨干为主的。部分战士会上不敢说,不会说也没有机会说,限制了他们表达的愿望。如果全中队定期召开主题谈心活动,活动中不分上下级,只有主持人与参与者,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它人倾听时不允许打断和批评。通过平等交流活动,激发士兵的参与感和集体主义意识,学会相互理解与尊重。
六、注重营造团结、宽松的官兵关系。
部队的兵龄层次、军衔职务等差异往往会使得干部与战士、士官与士兵产生距离,形成较为冷淡的相互关系,影响着双方的心理健康。如部队的管理者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刻意与被管理者保持距离,无形中给被管理者额外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被管理者的成长和心理健康,而长期下去也会导致管理者趋向自我封闭。所以缓解官兵关系是提升官兵心理健康的一种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举措,部队的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要注意“冷”、“热”有度,在管理中要严格大胆,维护纪律;在平时生活中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在工作中积存在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
七、对战士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适度打破兵龄层次,关键岗位“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不搞终身制。既要根据兵龄长短在福利待遇上明显区分,对老同志予以安抚;又要通过合理激励鼓励新同志愿挑重担,积极成长。这样既可以使多数人通过参与竞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又可以使一些长期心理超负荷不能再坚持的老同志可以适时改换工作职责,减轻一部分心理压力,同时通过良性有序的竞争让更多的人发掘出自身的潜能,激发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