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政法干警逻辑判断习题答案解析
江苏政法干警逻辑判断习题(一)
A.从未爆发过莱姆病的地区通常白脚鹿的种群数量比较低
B.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不会显著降低
C.其他物种的种群数量也可作为莱姆病发病的预报因素
D.白脚病的种群数量提高是其他疾病爆发的先兆
2.某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计划于4月份把方便面价格提高一至两成。这将是该国方便面价格自2006年度以来又一次大幅上涨,逼近历史最高价。该企业表示,之所以要提高方便面价格,主要是为了应对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最能支持上述论断的一项是( )。
A.面对国际市场粮食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甲国政府出台政策,禁止国内粮食加工企业提高粮食产品价格,以防止甲国人民生活成本增加,负担加重
B.乙国国内粮食等原料供应充足,但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导致粮食加工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因而造成方便面等粮食产品价格上涨
C.丙国国内粮食等原料供应一直非常充足,近来又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该国的方便面等粮食产品价格平稳
D.丁国粮食加工企业工人举行大罢工,导致该国粮食加工企业瘫痪,国内方便面等粮食产品供应不足,丁国不得不依赖进口粮食产品
3.“消费者并不如厂家所想的那样易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他们所想要的也许与其他人认为他们想要的相差甚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上述观点不成立?( )
A.大多数人年复一年地购买同一牌子的商品
B.当人们与同伴一起购物时,通常很少与同伴发生争执
C.商店的货架上摆着各种牌子的商品,容易使消费者不知所措
D.做广告最多的公司销售量也是最大
4.当有些纳税人隐瞒实际收入逃避缴纳所得税时,一个恶性循环就出现了。逃税造成了年度总税收量的减少,总税收量的减少迫使立法者提高所得税率,所得税率的提高增加了合法纳税者的税负,这促使更多的人设法通过隐瞒实际收入逃税。
如果以下哪项为真,上述恶性循环可以打破?( )
A.提高所得税率的目的之一是激励纳税人努力增加税前收入
B.能有效识别逃税行为的金税工程即将实施
C.年度税收总量不允许因逃税等原因而减少
D.所得税率必须有上限
5.遇到高温时,房屋建筑材料会发出独特的声音。声音感应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这些声音.提供一个房屋起火的早期警报,使居住者能在被烟雾困住之前逃离。由于烟熏是房屋火灾人员伤亡最通常的致命因素,所以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将会有效地降低房屋火灾的人员伤亡。
下列哪一个假设如果正确,最能反驳上面的论述?( )
A.声音感应报警器广泛使用的话,其高昂成本将下降
B.在完全燃烧时.许多房屋建筑材料发出的声音在几百米外也可听见
C.许多火灾开始于室内的沙发坐垫或床垫,产生大量烟雾却不发出声音
D.在一些较大的房屋中,需要多个声音感应报警以达到足够的保护
江苏政法干警逻辑判断习题答案
1.【答案】B。解析:题干论述通过“在莱姆病发病率高的年份中。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一般比莱姆病发病率低的年份低”这一论据推翻了“白脚鹿的种群密度是莱姆病发病率最好的预报因素”的观点。假如B项不是题干的假设,则如果莱姆病爆发之前白脚鹿的种群数量会显著降低,用题干的论据就无法推翻科学家的观点,题干论述不成立。因此,B项是必须假设的。而A、C、D三项如果不是题干的假设不影响题干的论述。故本题选B。
2.【答案】A。解析:题干观点是,之所以提高方便面价格,主要是为了应对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A项说明国际市场粮食等原材料价格确实上涨,且这些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粮食产品价格的上涨,支持了题干论断。B、D两项削弱了结论,C项也说明粮食等原料价格与方便面的价格有关系,但并未说明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情况.支持力度不如A项。故本题选A。
3.【答案】D。解析:题干的观点意味着“消费者在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时不易受到影响”,A支持了这一观点,故排除。根据题干“消费者并不如厂家所想的那样易受影响”.B选项不涉及消费者和商家的问题,即使为真也不能使题干观点不成立,故排除,C和D相比较而言,C选项较具干扰性,但C选项如果为真,只能说明消费者面对众多品牌时,不确定应该选择哪一个,并不能说明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因此发生改变,广告主要是厂家为了引导消费.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而采用的一种形式。D选项如果为真,即广告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说明消费者正如厂家所想的那样易受影响。故本题选D。
4.【答案】B。解析:假如B项为真,可以打破上述恶性循环,因为这可有效地识别并减少逃税行为。故本题选B。
5.【答案】C。解析:题干给出的结论是,安装声音感应报警器将会有效地降低房屋火灾的人员伤亡,理由是声音感应报警器能够精确探测高温房屋建筑材料发出的独特声音并发出警报,使居住者逃避烟熏这个通常的致命因素。A项说的是报警器本身的成本问题,没有从题干的因果链条上来说明,属于无关的选项,不能反驳;B、D项是无关项,没有在因果链条上做分析;只有C项强调许多火灾从床垫或坐垫开始并产生烟雾没有声音,因此,声音报警器就不能起作用,所以不能有效降低火灾人员伤亡,可以反驳题干论述。故本题选C。
江苏政法干警逻辑判断习题(二)
1.一项学生的调查结果看起来有些问题,当被调查者被问及其在校时学习成绩的名次时,统计资料表明,有5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于班级的前15名。
如果回答者说的都是真话,那么,下面哪项能够对上述现象给出更合适的解释?( )
A.未回答者中也并不是所有人的成绩都在班级的前15名之外
B.虽然回答者没有错报成绩,但不排除个别人对于学习成绩的排名有不同的理解
C.成绩较差的毕业生在被访问时一般没有回答这个有关学习成绩名次的问题
D.在校学习成绩名次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进行略微的美化
2.西双版纳植物园种有两种樱草,一种自花授粉,另一种非自花授粉,即须依靠昆虫授粉。近几年来,授粉昆虫的数量显著减少。另外,一株非自花授粉的樱草所结的种子比自花授粉的要少。显然,非白花授粉樱草的繁殖条件比自花授粉的要差。但是游人在植物园多见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樱草。
以上哪项判定最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
A.和白花授粉樱草相比,非白花授粉的种子发芽率较高
B.非自花授粉樱草是本地植物,而自花授粉樱草是几年前从国外引进的
C.前几年,上述植物园非白花授粉樱草和白花授粉樱草数量比大约是5:1
D.在上述植物园中,为保护授粉昆虫免受游客伤害,非白花授粉樱草多植于园林深处
3.健身教练建议小李每天增加进餐次数而不增加所摄入的食物总量,那么她的体重就会有显著下降,然而,小李增加日进餐次数却并没有减少每餐摄入的食物量。
由此可以推断( )。
A.小李的体重会下降
B.小李的体重会维持不变
C.小李的体重会上升
D.无法判断小李体重变化的趋势
5.甲、乙、丙三人讨论“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原则所包含的意义。
甲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以不劳动。”
乙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必须是劳动者。”
丙说:“不劳动者不得食,意味着得食者可能是劳动者。”
以下哪项结论是正确的?( )
A.甲的意见正确,乙和丙的意见不正确
B.乙和丙的意见正确,甲的意见不正确
C.甲和丙的意见正确,乙的意见不正确
D.乙的意见正确,甲和丙的意见不正确
5.为验证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药疗效如何,临床医生给100位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物。有65人的血压的确下降了。因此制药厂宣称该药的确有效。
最能削弱以上结论的是( )。
A.服药期间测量血压时间不固定,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一天中原本有一定波动
B.给高血压患者服有一种和该药物外型一致但不含药物成分的药片,患者血压不下降
C.给一组100名高血压患者服用该药物,另外一组100名高血压患者服用外型一致但不含药物成分的药物。前一组患者中血压下降人数和后一组患者中一样多
D.医生给1000名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物,患者中只有500人血压下降
江苏政法干警逻辑判断习题答案
1.【答案】C。解析:题干中说:有50%的回答者说他们的成绩位于班级的前15名。A项说法如果为真,则说明回答者中应该有超过50%的人的成绩位于前15名,与题干矛盾;B项中的“个别人对排名的不同理解”与上述现象无关;C项说法如果为真,说明参加调查的人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很好地解释了题干的现象;D项中的“略微的美化”与题干中“回答者说的都是真话”矛盾。故本题选C。
2.【答案】D。解析:如果D项断定为真,则由于非自花授粉樱草多植于园林深处,较不易被游人看见,因此,无助于解释为什么游人在植物园多见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樱草。其余各项都从不同角度有助于对此作出解释。例如,a项断定非自花授粉樱草比自花授粉樱草有更强的生命力。故本题选D。
3.【答案】D。解析:将题干中的语言用逻辑符号表示为:增加进餐次数并且非增加摄入食物总量→体重下降。事实是增加进餐次数并且非减少摄入食物总量,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故无法判断小李的体重变化的趋势。故本题选D。
4.【答案】D。解析:“不劳动者不得食”,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可以由不劳动者推出不得食,由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可知,否定后件则要否定前件,故得食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劳动者,故乙的说法正确,甲的说法错误。再分析丙的说法,丙的说法比乙的说法多了一个模态词“可能”,但显然“不劳动者不得食”不是一个模态命题,是一个确定的命题,故其推出的结论也应该是肯定而不是“可能”的,故丙的说法也错误。故本题选D。
5.【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结论是制药厂宣称该药的确有效,论据是“临床医生给100位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物。有65人的血压的确下降了”,C项增加了一组对照试验,可以证明该药品并没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削弱论据削弱题干。A项在实验中即使量血压的时间不固定也不能推出药物无效,所以不能有效地削弱结论。B项证明了药物有效,加强了结论。D项属于统计数据的波动,对结论的削弱有限。故本题选C。
江苏政法干警逻辑判断习题答案解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