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公务员 > 公职考试 > 政法干警 > 申论辅导 >

政法干警申论最新时政解析

时间: 焯杰2 申论辅导

  政法干警申论最新时政(一)

  在这个过程中,铁的纪律必须贯穿始终,必须渗透到每个环节、每个方面、每个主体。具体来说,有三个群体必须带头把纪律挺在前面,做执纪遵纪的模范。

  一是换届组织者。地方各级党委必须把换届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党委主要负责人要把纪律的戒尺高举头顶。地方各级党委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把换届风气监督作为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地方换届组织者必须做到不跑风漏气,不给跑要者丝毫空隙,不给搞歪门邪道者半点情面,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换届风清气正。

  二是换届监督者。换届监督者必须把监督换届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始终做到耳聪目明,始终拉紧纪律这条红线,用抵制歪风邪气的钢的意志抓好换届工作铁的纪律。

  三是直接参与换届者。直接参与换届者必须把遵守换届纪律作为参与换届的前提,用平常心参与换届、实践换届,进退流转都要服从换届的规则,服从党和人民的选择,服从纪律的约束。如果每一个参与换届的人,都是风清气正的健康因子,那么换届的大环境就必然会天朗气清。

  铁的纪律与选出好干部是正相关关系,运用铁的纪律是手段,选出好干部是目的。如何落实好“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是对本次换届工作成功与否的重大检验。这就要求换届工作必须严把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政关,坚决防止用人失察、“带病提拔”,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小康建设进入决胜阶段,各种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这就要求换届能够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新的动能,通过换届,把状态不佳、能力不足、意志不强的领导干部换下去,把状态好、会改革、能作为、善治理的好干部选上来,尤其要选出经得起各种风险和考验,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

  在换届中,选出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尤为重要。各方面要进一步树立鼓励创新、倡导改革的鲜明导向,及时把那些善于创新、勇于担当的干部选拔出来。实践中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央精神和各项改革举措贯彻落实到位,落实好各项发展要求,让老百姓有更大的获得感。

  换届工作虽然是一项政治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但换届工作不神秘,也不应该神秘。相信本次换届工作将会更加透明民主、更具开放性,而这也是用铁的纪律抓好换届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阳光下运行,是预防换届腐败的最好防腐剂,换届工作要多运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把程序、标准、要求摆到阳光下。当信息越来越公开、程序越来越透明、规则越来越清晰,那些想钻空子、想搞猫腻、想走偏门、想耍花招的人,自然没有了市场,公开透明就成了纪律防火墙。换届中如何创造一切条件让人民群众知情、参与,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也至关重要。毫无疑问,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换届中的风清气正就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绷紧纪律之弦、担当应尽之责、织密监督之网,我们定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选出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出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蓝图、推进民族复兴大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政法干警申论最新时政(二)

  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兴衰。创新驱动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则要通过创造性智力劳动才能完成,而知识产权又是保护、促进知识创新的关键。因此,用好知识产权这个重要杠杆,保护和激励创造性智力成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前提。

  回溯人类文明史,专利制度促进了创新知识迅速公共化,同时也为技术和市场的结合提供了制度保证,从专利制度诞生早于工业革命发生的时序来看,二者之间应该存在极其重要的因果关联。时至今日,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法律保护。为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知识产权进入人们的观念,被确立为一种制度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不过是近三十年来的事。我国已经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取得的知识产权成果有目共睹。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还不少,“山寨产品”还受到不少消费者认可,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还没有深入人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民族创新能力还未形成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知识创新是充满高风险、需要高投入、具有高难度的智力活动。很多人能熟练应用旧知识,只有极少数人能在知识存量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知识,而知识创新的成果恰恰是人类福利增进和社会进步的源泉。只有尊重、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才能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并为持续创新奠定基础。相反,如果人人都可以搭便车,从事知识创新的人就无法得到足够的补偿与激励,持续创新就会丧失动力。我们从来不缺少创新的种子,从来不缺少聪明的大脑,欠缺的是对创新成果积极有效的保护。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呈大幅上升趋势。这种状况可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司法机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加强;忧的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仍然比较普遍,一些人在技术上的竞争以非法的方式进行。鉴于此,我们对知识产权在社会观念和法治环境层面还需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

  漠视知识产权,就将被假冒伪劣包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很难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事实上,即使是权利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往往不够重视。作家莫言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几年前一群作家跟一家网站打版权官司,“按说这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情,但是很多人说风凉话:有这么多的国家大事,你们不去关心;有这么多的弱势群体,你们不去关怀;你们这帮作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关心自己的版税,还诉诸公堂,占用媒体宝贵的版面和时间”。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情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知识产权的态度。

  创造性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物,它比有形物更容易被“偷”,似乎也比“偷”有形物更容易被人原谅。一摞白纸被人“偷”了,人们会异口同声说这是“偷”;而这摞白纸上写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或有原创价值的学术文章被人“偷”了,似乎不能让人们更义愤填膺。其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偷”,都会使权利人的利益受到损害。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是“客体共享,利益排他”,创造性智力成果可以共享,却不是“免费的午餐”,但一些人奉行“拿来主义”,未经许可把别人的成果拿来就用,并且心安理得。

  人类聪明才智是一切艺术成果和发明成果的源泉,国家的职责就是要坚持不懈地保护艺术创造和科技发明。我们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已取得明显进步,但还很不如人意。有的企业负责人坦言“已经不愿意申请专利了”,因为“不申请专利还好,一申请专利反而被剽窃得更快”,于是“核心技术方面绝不再向外透露”。在专利制度建立之前,技术进步都是由技术机密所驱动,而这种传承方式会极大地阻碍人们之间的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成果的产权保护不力,就会回到“机密保护”的状态,这既会抑制自己的创新,也不利于引进最好的技术。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人在增多,但还没有对侵权行为形成压倒性优势。司法领域已开始尝试创新保护制度,以突破制约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瓶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更复杂的环境,相关法律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根本上说,还是要确立这样一种理念:侵犯知识产权不仅可耻,而且违法!只有保护好创造性智力成果,投身知识创新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社会才能获得不竭的前进动力。

政法干警申论最新时政解析相关

7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