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合(历史):抗日战争概述
1.局部抗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即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为全面抗日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2.全面抗战
(1)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松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为后来日军复仇制造南京大屠杀埋下了伏笔。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计划。
江阴保卫战
江阴保卫战自1937年8月16日拉开序幕开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长年威震中国海疆的舰队,一部分在烟台自沉,主力则全数沉在江阴,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重大的损失。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阻遏了日军沿长江西进的企图为国民政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太原会战
1937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日首胜的战斗。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日军以持续数月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导致约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此次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国民革命军大部脱离战场,安全撤退,桂系军队留在大别山区敌后坚持游击。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兵团司令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日军第106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10月21日,在大亚湾登陆的日军占领广州,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部退至粤北地区。10月25日,湖北重镇武汉三镇相继陷落。中国国民政府的作战中心迁往重庆继续抵抗。
日军在占领武汉和南方的广州后,战线拉长,无力作进一步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转入休整。在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中国军民以巨大的牺牲迎来了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在此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3)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