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2)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C
【解析】感觉记忆是指当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印象一瞬间就急速消失的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根据研究,视觉的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在1秒以内,听觉的感觉记忆保持时间在4—5秒以内。结合选项本题选C。
2.【参考答案】B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3.【参考答案】A
【解析】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因素来源,指造成事实的因素属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的因素,内部因素是由行为者本身的力量所决定的,如天资、能力、心境、兴趣、态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因此排除C、D项。(2)稳定性,指的是作为行为原因的内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稳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稳定地发挥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难度;不稳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变动的因素,如心境、运气等。(3)可控性,是指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驾驭,如努力、教师偏见、他人的帮助是可控的,而天资、心境、任务难度和机遇是难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韦纳又把人们的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综上所述,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能力。
4.【参考答案】A
【解析】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1)整体性是指个体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2)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个体感官的刺激在不断地变化,但个体所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程度的稳定性。(3)理解性是个体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4)选择性是个体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因此.学生阅读时画重点线也是一种知觉的选择,同时也是一种记忆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知觉对象,熟记知识。
5.【参考答案】D
【解析】遗忘现象的产生就它的机制来说,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或抑制。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抑制的结果。这种干扰抑制作用又分为两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所以题干中中间遗忘多是由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6.【参考答案】D
【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系统地对遗忘进行了研究。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节省法,又叫重学法,即学习材料到恰能背诵时,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进行学习,达到同样能背诵的程度,然后比较两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次数,得出一个绝对节省值。
7.【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在尚未大量遗忘前及时进行,以减缓遗忘的进程。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就是在学生尚未大量遗忘前进行及时复习,促进知识的保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8.【参考答案】A
【解析】晕轮效应是指在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了清晰、鲜明的印象后,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这是以偏概全的理解,即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主要品质、特征形成良好或不良印象后,就会影响他对这个人的其余一切不良或好的看法。“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即是这种效应的体现。
9.【参考答案】C
【解析】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1分钟以内,且其容量很有限,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
10.【参考答案】B
【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越长,注意就越稳定。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题干描述就是注意的起伏,故本题选B。
11.【参考答案】A
【解析】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包括领会监控、策略监控和注意监控。(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A项属于计划策略,故答案为A。
12.【参考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现象。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参考答案】C
【解析】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安排竞争的情境;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竞争不强的情境。
14.【参考答案】D
【解析】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故本题选D。
15.【参考答案】C
【解析】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和韦特默。班杜拉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16.【参考答案】D
【解析】多元智能理论是20世纪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九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知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存在智能。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九种智能。
17.【参考答案】B
【解析】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题干意思是欢乐之时,时间过得很快,寂寞的时光总是很长很难熬。这是一种时间错觉。故选8项。
18.【参考答案】D
【解析】人的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这四个阶段。准备期是指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的知识经验,搜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为创造作准备;酝酿期是指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叫灵感期;验证期是指对新思想、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9.【参考答案】D
【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题干描述就是提取失败说的现象。
20.【参考答案】A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学习。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二、辨析题
1.【参考答案】错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出,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随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动机强度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也即任务难度较低,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偏高;任务难度较大,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偏低;任务难度中等,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中等。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大,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之下降的趋势。故题干描述错误。
2.【参考答案】正确。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题干所述即为原型启发的例子,故正确。
3.【参考答案】正确。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强化法可以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而处罚法则是抑制某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4.【参考答案】正确。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建立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把新获取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或知识体系。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种,七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①生理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②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④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⑤求知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例如,通过经验或者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理解事物等。
⑥审美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要。例如,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安排事务.追求事物的完美、卓越、美好的形象或性质等。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2)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而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针对甲同学渴望得到家庭、团体、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爱护,教师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倡导班上的同学跟甲做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乙同学缺少尊重的需要。教师当众责骂他,让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很丢面子,所以逃课。针对乙同学,教师应该多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2.【参考答案】材料中,老师首先鼓励小杨自己解决问题,然后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小杨自己努力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题,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明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取得不小的进步,并最终把问题解决。由此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
(1)表扬和批评。适当的表扬和批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后者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案例中,老师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
(2)归因表述。归因表述是老师对学生成绩原因的一个评述,它将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当一个学习者刚刚取得某种进步时,把进步归因于努力是必需的,这能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信心。案例中的老师把学生的进步归因于努力,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大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3)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材料中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小杨积极思考,激发他的学习动机。
猜你感兴趣:
1.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3.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4.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5.教师资格证统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