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资讯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时间: 思晴2 资讯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一般来讲,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实际上是学生认识过程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具体表现为: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

  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我国教育界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好的学习愿望是进行学习的基本条件和心理起点。

  (二)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巩固知识

  巩固所学的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

  (四)运用知识

  掌握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此外,运用知识还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五)检查知识

  检查知识是指教师通过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的过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教学观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是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地教: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但采用个别教学.一个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

  (二)班级授课制

  1.概念

  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

  让学生通过自然或社会实践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验证或运用理论知识,借以开阔眼界,扩展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陶冶品德。这种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

  5.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组。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教学实施的环节

  教学实施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基本环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教师的备课主要是做好三件事: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与选择教法;写三种计划:编制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编制单元教学计划与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等;在备课的所有活动中,教案的设计处于核心的位置。

  (二)上课

  上课就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和结束过程的不断调整和控制,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上课包括导入、课中实施教学、结束等三个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布置课外作业等。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

  (三)作业的布置与修改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其中,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测验有口试、笔试、操作测验等多种具体方法,其中笔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二、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直接教学策略

  1.直接教学策略的含义

  直接教学策略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信息,教师的作用是以多种方式把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传达给学生。通常是以演讲、朗诵的形式为主.辅以解释、举例、练习以及纠正与反馈等教学行为。这种教学比较适于对事实、规则、活动过程的讲解与指导。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

  直接教学策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

  (2)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组织教学;

  (3)提供详细的,反复的练习;

  (4)采用“小步子”原则呈现材料;

  (5)学生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

  2.直接教学的程序

  (1)日常复习与检查;

  (2)呈现与组织新内容;

  (3)指导学生练习;

  (4)反馈与纠正。

  (二)自主型教学策略

  自主性教学策略既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取得行为复杂层次更高的成果。

  (三)共同解决教学策略

  共同解决教学策略是借助师生对话,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获得知识的策略。它的基本形态是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


猜你感兴趣:

1.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2.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

3.2017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预测

4.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9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