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电:日本排海过程将持续约30年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网站信息,截至8月3日,福岛核电站厂区内1000多个储水罐中的核污染水超过134万立方米,而且为了冷却熔融的核燃料,每天新增约100吨核污染水。按照东京电力公司(东电)的计划,经过处理和稀释的核污染水将通过一条约1公里长的海底隧道排放入海,排放时间将长达30年。
排海前核污染水将进行净化,东电声称通过多核素处理设备(ALPS)可将水中除氚之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净化至达到日本国家环境排放标准。就在临近排海之际,东京电力公司8月10日发布信息,发现ALPS于今年6月出现问题,因输水软管破裂导致约2吨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泄漏。泄漏发生在储水罐的一个防渗漏外壳内,未流向外部,但是储水罐周边的雨水中测出了高于正常浓度的放射性物质。
对于ALPS的运作性能,一直受到外界质疑。韩国政府5月派考察团赴福岛时获取的资料显示,ALPS从2013年至去年共发生8次故障,涉及前处理设备过滤器、排气过滤器等。
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7月发布审查报告,认为排海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是,对于核污染水净化装置的长期有效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的真实准确性,还有待日方进一步证实。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福岛县知事内堀雅雄呼吁政府“负责到底”,希望政府在与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建立信任的基础上,继续与国际组织合作,以确保排海工作的透明度。
日本核污水危害概述
日本核污水排海可能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产生以下危害:
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辐射损伤,增加癌症、生殖系统疾病等的发生率。长期暴露在核辐射环境下可能导致遗传变异、免疫系统紊乱等严重后果。
2. 对环境的影响:核污水排放将直接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传播,可能对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生物的繁殖、生长和生存。此外,放射性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影响更高层次的生物,包括人类。
3. 对生态的影响:核污水排放可能导致海洋生态平衡的破坏。放射性物质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物种减少或灭绝。生态系统的失衡可能进一步影响海洋生态链,甚至对整个地球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日本核污水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日本核污水排海相关的案例:
1. 鱼类变异:据报道,在某个海域,因核污水排放导致鱼类出现明显的变异现象。例如,一些鱼类的体型变得更为瘦长,智力水平下降,丧失了原本的生存能力。
2. 海豚死亡:在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中,发现某些海域的海豚死亡率明显偏高。虽然具体原因尚未查明,但可能与附近核电站的污水排放有关。
3. 贝类污染:部分海域的贝类因吸收了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而无法食用。这不仅影响了当地渔业,还可能对全球范围内的贝类市场产生影响。
核污水排海的影响
1、放射性污染:
核废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放射性同位素,其中包括氚、锶、钴和碘等。这些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性,可能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伤害。它们可以通过海洋生物的摄食或直接吸收而进入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通过海产品的摄入。
2、生态系统影响:
海洋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许多生物种群和生态过程相互依赖,核废水的排放可能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可能导致海洋生物的突变、畸形和繁殖受损。它们也可能危害珊瑚礁、海草床、海洋植物和微生物等重要生态系统组成部分,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3、食物链传递:
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以进入海洋生物体内,随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这可能导致放射性物质在食物链中逐渐积累,最终影响顶级掠食者的健康,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等。人类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可能摄入这些放射性物质,从而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4、污染扩散:
核废水排入海洋后,放射性物质可能会随着洋流扩散到更大范围的海域。这使得更多的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尤其是邻近核电站或排放点的地区。这种污染扩散可能跨越国界,成为国际间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核污水排海什么时候到中国沿海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张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团队的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