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
柴静的《看见》这本书,其实一开始光看作者名和书名的时候,我是没什么太大的兴趣的,也真心没有太去在意,只是当做随意翻翻的心态去开始看的,可是当看到非典时期的这一章时,真的感受到了内心翻腾的情感,哭的不能自已;也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全部的兴趣,用认真的态度去看,不得不说,越往后看,真的感触越多、越深;这是一本好书,一本有毒的书,让人不由自主的会去思考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人性的思考、对于教育的.思考……
柴静是个感性的人,也许只有这样感性的人,认真的对待生活的人,才可以用这样细腻的文字来去描写出自己的经历,与人、与事之间的细节与感受;我不禁在想,我总觉得我的日常很无趣,什么都是平常与普通的,是否是因为我不曾像柴静一样,用心去看待、去感受?
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大堆一大堆的日记本,我有多久没写过日记了?好像好多年好多年没有去提笔写过什么了,没有去记录过什么了~看了柴静的书,我在想,我要重新拿起我的笔、拿起我的日记本,我想也去用心感受生活,将自己每日的经历,每日的思考,每日的省悟,都去记录下来!这也是给孩子的一个教育方式……
其实,柴静还是幸运的,她在这个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良师益友”,他们督促她成长,帮助她成长,也为她答疑解惑,也让她去从事实中汲取营养、经验。可以说,柴静的背后,站着一个团体,这是让人羡慕的,一个好的团体,一个好集体,真的是对人影响很大的。否则,总归是要多走些弯路的。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2】
一天,我翻开《阅读年选》,《让世界看见你》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立马捧起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从小就爱笑、爱唱歌、爱弹琴的小男孩,在一次踢足球中,不幸失去了他的双眼,他感到很绝望。一次,爸爸的一句话激励了他,使他看到了一盏自信的灯,从此,他更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终于让全世界看见了他,他就是安德烈·波切利!
文章中的主人公,虽然失去了他的双眼,可是他没有放弃,继续追求他的梦想,我和他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有一次,英语默写,我想不出错,便拿起英语书努力地背,可总是背不熟,于是我放弃了,最后还是经过妈妈的提醒才默出来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惭愧不已。
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我就会想起安德烈·波切利,想起他父亲凑到他耳边说的话:“别气馁!这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虽然,你看不见你眼前的世界,但是,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后来,我有过多少次责怨、气馁和胆怯,但这句话时常在我耳边回响了多少次……于是,我又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最终一次次困难都迎刃而解。
同学们,如果你因为做不成一件事而绝望,那你就错了,做人就应该有勇气去面对、挑战每一件事情,向安德烈·波切利学习吧!想做什么就勇敢地去做吧!不要永远只作观望着,让世界看见你吧!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3】
感谢读书社提供的电子书,第一次阅读柴静的书,她的文字是那第朴实、接地气。故事又是来源于她的采访经历,是那么的真实,给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柴静《看见》。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在我们普通大众的眼里,他今天做了好事,扶老太太过马路了,给某某儿童基金捐了多少钱了,见义勇为什么的就是好人。而坏人呢?做了犯法的事就是坏人。
在柴静的《看见》里好人和坏人没有这么泾渭分明,法律判定犯了法也不一定是坏人,就像药加鑫案,药加鑫撞了人还杀了人,网上的舆论一边倒都要判他死刑。柴静为了看见真相,他为什么要杀人,才知道当时的药加鑫因为恐惧,以为被撞的人记住了他的车牌,怕找他们父母的麻烦,冲动之下便起了杀心。药加鑫在父母面前是个乖孩子,努力赚钱也是为孝敬父母。
在我们所有人眼里年里看来,吸毒的人就是瘾君子,道貌岸然一副伪善的模样。吸毒女被送进戒毒所后便没人再管她,因为她已经列入坏人的名单,朋友亲戚都跟他们划清界线。所以后来被戒毒所所长卖到风月场所也没人知道。可谁又能想到,代表正义的警察会做出这种事情。事情最后吸毒女释放被家人接回去,戒毒所所长受到了应有的制裁。
强拆开发商如果他不强拆自己也会有身命危险;村里自杀的小学生,他们不是受到邪教蛊惑,而是在同学面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等等等等!人有绝对的善恶吗?没有!
人,始终是人!我们不用深究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区分他做的这件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而这时候就需要擦亮双眼,看见真相。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4】
总觉得这本书的书名起的很妙,叫“看见”,它确实也为我推开了一扇窗,使我看到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
有个朋友喜欢问我人为什么要活着,我每次都不以为然,告诉她吃吃喝喝就很快乐,所以活着这么高深的问题,交给胃来回答就好。忽然觉得自己实在懵懂无知,只看到了井口大的世界,就已满足。
如果叫我现在回答,我一定会告诉她:一切都已定,一切都未知,还有东西交给我们探索,还有东西能让我们感受,就蛮不错。
我不太了解记者这个行业,属于电视的时代也即将落幕,但记者所担负的责任是仍要有的,或许会由另一个职业继续承担下来。在这本书里,有很多可敬可爱的媒体人,他们也平凡,却更多了一分对职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认真。对我而言,他们从此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无论过世还是仍在的,都会在我的世界中留下。谢谢你们,一直在为这个社会,为我们发声。
不用说,这本书文笔相当好,叫人对着手机哭哭笑笑,浑若痴狂。好几次不知为何潸然泪下,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样的文字离人很近,所以一个情感的浪头,就直直的拍在心里。曾经有个老师常告诫我,别把文章写的连自己都看不懂了。终于明白,字还是要给人看的,甭瞎想什么艺术,艺术离了人也都是沫子。让自己感动了,让别人也看明白了,就差不多成功了。
零零星星看了几个月,到今天看完,还是蛮不舍。就像刚掀开锅盖,闻到了点儿香味,就不得不松手。期待下一部作品吧。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5】
看完这本书大概花了两周,抽空写了一点感想,但又觉得过于矫情,一字字的删去。还是来天马行空想到啥写啥。柴静说,每个生命都是有很多个个体组成,我经常听到小学生甚至大学生轻生的现象,每每听到这种新闻心中无限的`悲悯,不禁感叹,生命真的好脆弱。谁能拥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要想成功,只能不断的抗击抗压,只要牢记初心。
当然,说这个不只是为了鼓励别人,同样说给自己,现在的生活给了我很大的压力,有时候很想改变但是会恐惧到退缩。朋友说我很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其实他只说对了半句,但我不会经营生活啊,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自己。想想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是自己变得更优秀,看看这句话说的那么没底气,“更”有界定吗?还是对自己过于温柔,事事留有余地。
陈虻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那你的离去还有什么意义?”且行且珍惜,时光匆匆,容不得自己时时迷茫,希望这一次能把自己所决定的事坚持下去,不抱怨,不遗憾。
柴静的《看见》也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真情,她,温柔平和,眼里无限的悲悯与温情,很好的平衡了工作与情感所需要达到的境界,我看到了她,她也看到了整个世界。现实中我总容易被太多愚昧蒙蔽,所以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善良的人在公正的要求下以宽松的视角对待每一件事。时常勉励自己,不娇柔做作,不阿谀奉承,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在这复杂美好的世界中绽放我自己的青春。
在《看见》中我看见了柴静看见了世界,更重要的是看见了自己,我要拥有我自己的十年之期,好好经营我生活,十年之后的自己一定是幸福的。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6】
看了《看见》这本书后更体味到世事艰难和人生的复杂,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对于一个电视公众人物来说更为重要,柴静在本书中就叙述了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电视人的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其中包括她在工作中也就是采访各色人物的访谈中的感悟,以及像陈虻这样的幕后电视人的激励下,逐渐成熟的。其实,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成长成熟的过程和岂不是如此呢?只是我们不是曝光在大众面前,被放大被众说纷纭而已,所以,柴静们的成长成熟尤为重要。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慢一点点儿成熟稳重,可以出点儿纰漏,作为公众人物的电视人就不是应该有那么多缺点不足甚至偏见的毛病呈现在镜头前大众前了!
人的成长成熟需要付出代价,柴静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不断在修正自己,更重要的是不断醒悟深思社会人生大千世界中的千姿百态,她们比我们普通人见多识广,认识也就比较深刻,同时也更复杂,面对复杂混乱危机等在镜头面前要真是呈现同时又要清楚所带来的影响后果,我们作为普通人的影响力就及了,所以柴静们的成长成熟形象尤为重要,我喜欢柴静把它写出来,同时,我也从中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总结记取,不断进步成熟,作为社会人,为国家社会家庭周围环境带来和谐友善一切正能量!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7】
王家卫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过程。
原本对柴静的了解只停留在,起初是湖南卫视的主持人后来被央视挖走,并被观众熟知成为名记!以前柴静的新闻看的少,因为在小时主动避开这种严肃新闻。说来奇妙,在看书过程中自己习惯性的去搜索文中新闻视频!一者想要自己去体会当下,是不是作者所说。二者是出于好奇,想要去了解曾经不了解他人!
印象深刻:再描述女子监狱事件中!一名中年妇女,在忍受不了丈夫的暴力之下,拿起刀连砍27刀致丈夫死亡。采访中,妇女回忆不起来当时画面,只是在说自己当时可能是魔怔了。细想之下妇女又说自己不后悔~
镜头转向:采访丈夫母亲及他们的儿女。
都在说妇女是没办法了,被逼的实在没办法了。柴静问女儿:当你失去爸爸的那一刻是什么感受?
(此时我心中os可能是恨,可能是无所谓吧,毕竟丈夫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施暴)
女儿回答:当她失去爸爸的那一刻,得到了一种从来没有的安全感!安全感这三个字顿时让我感到害怕~
我脑海中浮现出:为什么没有法律,相关部门去关注,重视家暴,是中国老的思想根生地固到觉的家暴是一件平常事了吗?
为什么在法庭上,法官不听妇女称述家暴过程,反而得到呵斥说法庭不是听你聊家常的地方~此时我心中os法官你是赶回家吃饭吗?你那一句只聊与案件有关,把她一切希望都消灭~法官你的那一句无期,死缓~简单明了。
去看见,去了解,才不容易把自己圈进一个局限里,才能在全面选择里,明白自己想要的~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8】
用时18个多小时读完了《看见》这本书。只因柴静两个字!
这本书中柴静写了发生在我国一些城市不同地方的很多事件,有些我听说过,有些不知道。
通过《看见》的人和事,了解他人越多,个人的悲酸欢慨也就越不足道,在书中你看到千万年来的世界何以如此,降临在你身上的事不过是必然的一部分,还是那句话:“只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
这本书里,看到了我生活范围之外的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让我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上,了解和理解着现在我生活的这个社会大家庭。并让我更清楚的明白每一件事的发生,不仅仅是你眼前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不是他(她),就无权去猜测和臆想别人,更无权去批判和指责别人!只因你不是他(她)。
“这世上没有好人坏人之分,只有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多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谢谢!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9】
喜欢这本书的封面。柴静温柔的看着眼前的生机活力,年老一代和新起一代注定的交替,而她融入其中,代表了另外一种气息。她的身边有和善,有无知,有无畏,也有细细探究的审视,在诸多目光中悠然自得,放松坦然,保持自我,这是一种气韵,也是一种风度。
干净爽朗的打扮,朴素亲近的穿着,或许不论她在哪,或是万众瞩目的颁奖台,或是阴暗破旧的小旅馆,或是草莽深处的原始农家,能在粗鲁威胁的缝隙中啄出真相,能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唤出真情,我觉得她是这个时代的亮点,我能发现她,对我而言是老天给我的礼物。
最近脑子里一直在翻腾着以后从事新闻工作的念头,一直在幻想我能否保持住这一份或多或少、清淡却长绵的,追求柴静的热情和志向,更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像柴静、白岩松和崔永元一类的新闻工作者那般博学多识,谈吐之中自带淡雅,不疾不徐。
刚刚又看完了很多年前CCTV—10《人物》对柴静的采访,网上目前除新闻外,再少有关于她的片段。看着她对道路的摸索,只觉得前路漫长,心想如果你写一本明明白白的武林秘籍该多好!这样哪怕开始像你一样,错误追求见血封喉,也比丝毫无果好的多啊!
或许现在的种种思考和最近不安分的血液澎湃,在昭示我,嘿!管那么多干嘛!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走就是了!
我一定要看见这世界万样风景,遇见万般人物,淌过河流迈过高山,行下万里路。
《看见》阅读心得感悟600字【篇10】
《看见》这本书早有听说,但一直没有看,只知道是一名叫做柴静的央视记者所写。直到有一天,刷微博时看到她多年前关于同性恋主题的一个采访,被她提问的深度所震惊,由此对她以及她的工作经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便将《看见》这本书买了下来。
《看见》是以她的一个个采访和报道经历组成,中间插有她的一些感悟。这本书触动人的不只是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故事,还有直达灵魂的拷问、发人深省的分析。而且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也并不是故事,而是故事里许多必然的无奈和背后的缘由。
柴静是一名记者,她的工作就是为公众报道事件。我们都看过电视报道,知道大多数是什么样的,可是柴静不一样。她不甘于只将表面事件表达出来,而是非要追根究底,将整个事件全盘挖出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本书里收录的有非典、奥运、地震、环境污染、征地冲突这种“大事”,也有同性恋、留守儿童、虐待动物这种“小事”。但不论大事小事,她总是从细节出发,让人看到最真实的情况,而不是大而空地给出结论。我想这也是她受观众喜爱的一个原因,谁都不喜欢蒙昧,而她擦亮真相,放大到镜头前。
她强调新闻报道不应该给出个人评判,只需讲出事实,观众自有判断。但柴静是个感性的人,她前期控制不住自己对某一方的倾向性,另一方面,她也是个理性的人,这体现在她努力不失偏颇,给予每一方表达的机会,而且提问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深挖问题本源。
《看见》使我思考了许多,亦学到了许多。比如:新闻应全方位报道,减少评判,避免误导观众;少用道德的角度看待问题,遵循逻辑,理智考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