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心得 >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高一话题作文800字

时间: 小龙 心得

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从皇帝到官吏到地主士绅,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级或阶层,士大夫也日渐取代门阀成为社会的统治者阶级,他们满足于既得利益,把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并且希望这样的心情能长久保持,山水画成为了这些由地方来到京城、由乡村来到城市的士大夫们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而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的日益流行,也成为了山水画讲求人与自然和为一体的哲学渊源。

山水风景画在六朝时期的宗教绘画中只是一种背景,到了中唐时期才由附庸真正独立,这也得益于宗教意识的日益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了出来,首先解放出来的是人物、牛、马,因之中唐以后便出现了不少以仕女牛马为主题的画作,而山水花鸟则要到宋代才成熟,宋元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它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与几千年前的青铜礼器交相辉映的世界艺术史上的辉煌篇章,山水画是士大夫的艺术成就,不过北宋、南宋、元的山水画自有其特点:

1)北宋前期:注重全景式的整体画面,讲求“可望可行不如可居可游”,似乎在想象的幻觉中面对着一大片气势雄浑邈远的真山水,呈现出异常繁复杂多的整体面貌,但也体现出不同地域的特色风貌。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胜在雄浑、辽阔、崇高。

2)南宋:诗意追求(诗意画)和细节真实(院体画)同时并举。描绘的是“剩水残山”,把人们的审美感受导向更为明确的主题,在有限的画面中画出无限的诗情,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别消失,景物具有了更大的普遍性,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观念有了更多的表露。胜在秀丽、工致、优美。

3)元:形似与写实被放在次要地位,着重主观的意兴心绪。强调文学趣味和笔墨,把线的艺术传统推向了最高阶段,像写书法一样去画画,是一种“有我之境”,院体画之后兴起了文人画。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高一话题作文800字【篇2】

一本书是否受欢迎,我认为关键在于是否有吸引人之处。而吸引就要靠书中的内涵体现出来。

这个寒假,我在闲暇之余读了一本书叫做《美的历程》。这是“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文化英雄”李泽厚先生写的。在我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许多图片在我的历史书上也出现过,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更是激发了我对读书的兴趣。因此,这个寒假,开始了我的“美的历程”

从盘古开天辟地,美便贯穿整个历程。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狞厉之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美的历程》分析了不同时代的美学特征。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阅读者本书,我认为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震撼”这厚重的词已不足以表现其中的分量。通过艺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术之美,让读者品味历史艺术美之瑰丽的本质。与单纯文字审美有本质不同,作家李泽厚的美需要历史、美术、文学等全面的知识积累。读书时,为中国艺术而感到震撼,同时,也无奈于自己的才疏学浅,读书的过程中感到吃力。自以为,这本必读的美学的理论,应更深层次的研读。认真、仔细的阅读,感应心灵的震撼。

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插图多的书,我们往往读的很快,大多数看的都是图片,很少去看文字。但,当看到这本书时,我却有一种想要在琳琅满目的文字中遨游的感觉。书中的文字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同时也感受着图画中的深层含义。这种正如作者所说的物质劳动力与精神劳动相分离与适应造就出一批思想家,也造就出一批思想。这是一本叫我读懂文化心里的书,这是一本美学欣赏的启蒙读物。

文末,李先生在美学层面上,给人性的定义也说明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去对待艺术,对待生活中和意识中的美,对待发展。正像李泽厚先生最后所说的——“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高一话题作文800字【篇3】

《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是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专著,合称《美学三书》。先生在结语中写道,《美的历程》是“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鸟瞰式的观花”,期望读者能通过阅读这部小书“能够获得一个虽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

其实先生太过自谦了。《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虽然我并未完全读透《美的历程》,但是每读一遍,每次也有新的体悟,丰富了很多,同时弥补了很多以前一知半解甚至遗忘了的知识。《美的历程》的覆盖面很广,从远古图腾讲起一直到明清时期的美学,涵盖了歌舞绘画、建筑雕塑、诗词绘画、宗教文化,是我们华夏文明古国的美的'巡礼。

这本书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是,把美学和当时所处的整个时代、社会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不是单独的来、就事论事讨论“美”的本身,显得特别的具体而不空洞。把复杂的概念以通俗的文字解释开来,显得形象而不呆板。这是一本即好看、又看得明白的书。

时代在不断进步,美学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近现代谈美的名家有很多,近代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等,现代又有蒋勋。现今的书市上,蒋勋被炒的很火,书卖的又好又贵。贵有贵的道理吧,而李泽厚先生的《美学三书》,算是历久弥新的经典读物。

我对美学的认识还很肤浅,只能做为一个半懂不懂的门外汉,难得窥见天音妙语,便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了。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在于人有思想,会去了解这个“世界”,会去认识“自己”,因而产生审美。而动物,仅仅只是单纯的活着。

有些现代人的通病是凡是更多追求结果,而不仅满足于过程。固然结果非常重要,然后过程是否也有相当的价值呢?生活中不缺少美,或许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学的意义在于我们在物质层面不单是要做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且在精神层面,我们的灵魂是干瘪还是丰满,不然同一具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生命的价值,是多元的,而在审美的层面,我们每个个体,又是否非常的充实?我们华夏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美学精神,又是否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我对美的认知中,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重境界,当为妙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美学的价值,在于让人活出味道。至于是什么味道,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譬如一支酒,可白可黄、可干可甜,可以是江南陈酿,也可以是蜀中老窖,至于口味是典雅还是醇厚,是清爽还是浓郁,是温润还是强劲,看每个人的喜欢。不过大概没人会希望自己的人生,会成为寡淡无味的劣酒吧。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高一话题作文800字【篇4】

《美的历程》是一部中国文化史,横跨了文学、书法、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商周时期的青铜,汉代的工艺和汉赋,六朝的雕塑和骈文,唐代的诗歌和书法,宋元的绘画和词曲,明清的戏曲和小说……因之,那些曾走访过的名胜古迹,和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感受过的文物(附图1-8都是之前在各地参观博物馆时拍的照片),以及脑海中零零散散的古诗词和文人骚客都被这本书串到了一起,并且这种串联让人十分惊讶地发现,似乎所有艺术的源头都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的图腾和巫术礼仪,从最原初的基因开始,不断进化和衍变,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与之相应的艺术形式,当然还可以继续往下探究图腾和巫术礼仪的起源,也许艺术终究来源于民间,不过却需要某种精神上的提炼和一定的市场需求才能催生出“艺术作品”。

从这本书里亦可以粗略看出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到汉朝的“独尊儒术”,魏晋时期佛学流入中国,随着中晚唐时期门阀的衰落士大夫的兴起,儒家的世俗精神重新受到重视,到宋代继而发展为程朱理学,明时在儒家正统之外,讲究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心学开始兴起……总的来说,孔孟之道是主流,道家、佛家都只是穿插其中起到陪衬作用,大多数时候中国的哲学精神或者说理性精神体现为一种深深的世俗主义,于是我模模糊糊地感到中国哲学好像始终无法达到某种极致,私认为哲学的极致是要能够严肃认真而系统地回答生死、人生意义这样的问题。

回到书名,什么是美?如果说科学之美是自然之美,它的极致是宇宙终极之美,那么艺术的美,便是自然的投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虽然艺术有分门别类,每个类别亦有其独特的技艺和审美标准,但其共通的地方在于跟人的心理结构相互呼应,越是对人性有深刻理解的美越是有某种普遍性,这样的美越是能跨越时空而存在。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高一话题作文800字【篇5】

如果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心境、意绪,那么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却是世俗人情、社会风习。

小说:宋代平话跟六朝志怪或唐人小说不同,它们不是以单纯的猎奇或文笔的华丽来供少数贵族们思辨或阅读,而是以描述生活的真实来供广大听众消闲取悦,至明中叶,市民文学达到了繁荣的顶点,市民文学虽然充满了小市民的种.种庸俗浅薄,不如士大夫阶级那么高雅纯粹,但也代表了某种真正的生命活力,展现的是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重视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丰富,把真实创作为更加引人入胜的故事,由此奠定了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点。

戏曲:与宋明话本、拟话本并行发展的是戏曲,明中叶以后,元曲发展为综合了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后又演变成昆曲和京剧,戏曲虽然以文学剧本为内容,但实际上却是以艺术形式而成为了国粹,并且尽管日后吸取进入到了上层和宫廷生活,它的根却依旧在民间。

版画:随着市民文艺的兴起,木刻版画作为一种单纯的视觉艺术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发展,最初它是以戏曲、小说的插图而畅销的。

小说、戏曲、版画构成了明代中叶以来文艺的真正基础,不过世俗的市民文艺要真正成为一种浪漫文艺,从而跟士大夫的正统古典文艺相对抗,却还需要某种哲学精神的转化。

李贽是明万历年间的思想家,他“提倡以自己的本心”为主,认为文艺的可贵之处就在各人得以表达个人的真实,不必“代圣人立言”,提倡个性解放,与他同时期的汤显祖、冯梦龙等也都成为了这股浪漫思潮的推动者,相应地文艺创作也开始有了近代人文气息,清新朴素、平易近人(比如《项脊轩志》),明中叶以来的这股文艺思潮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仍有影响。

到了清朝,上层浪漫主义变为感伤文学,纳兰词更是把词推到了艺术境界的新高度,而下层的市民文艺则突然萎缩。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红楼梦》作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虽然是描写上层士大夫的文学,却对世态人情悲欢离合作了无上的升华。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高一话题作文800字【篇6】

曾经以为,自己明白了美丽的真谛;曾经以为,美只是一种纯粹的客观存在;曾经以为,美是冷峻而遥不可及的;曾经以为,美便只是那秋日梧桐静静散落的身影。镜中花,水中月,需要静静地欣赏。

浮华的城市,斑驳的光影,阑珊的灯火,如昼的黑夜,喧闹的人群。眼前的一切,让我迷茫、困惑、矛盾。美在哪里?是柳永的杨柳岸,还是太白的杯中酒?是如水宁静的月光,还是午夜梦回,故乡依旧的悠然?于是,走进《美的历程》,走进美的记忆,感受美给予心灵的寸寸温暖,完成了心灵一次矛盾而充实圆融的洗礼。

鸟瞰着美伴随着实践流淌年华的痕迹,渐渐发现,美是有生命的,她打开了每个时代的灵魂,她给予人们感性自觉与理性思考。渐渐发现,她拥有深厚的生命厚度与长度,她播撒智慧的光芒让人性在天地间闪耀。渐渐发现,庄周梦蝶那刹那的微笑,是孔子忧天下那沉重的脚步,是那高山流水的绝唱,是敦煌的飞天,是魏晋的风度,是盛唐的青莲,是梦断红楼后的苍凉与寂寞。真正的美是让人的灵魂颤动。她带给人心灵的不仅仅是那短暂的快乐与幸福,还有那记忆深处弥漫飘逸的一缕芬芳。

陡然发现自己对美的'认识的浅薄,只看到了美的表面,却忽略了美的本质,忽略了美带给人心灵的如生命扎根般的永恒感动。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她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温暖而惬意的美,需要知己般的聆听与理解,需要生命的空间去容纳,需要用整个时代的生命厚度去衡量,需要用真诚透明的灵魂去感知。生活给予美以生命,美给予生活以感动。

《美的历程》终于让我明白,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的交流与相互和解,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仔细品味的。真正的美是需要在如镜的心中才能看见,同事看见自己的内心的感动。从《美的历程》中,我读懂了生活,读懂了美那澎湃无限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生活,而这种生命力需要我们用对生命的热情去感知,只有这样,美才能在眼前升华,真正得富有一种动态的美感与生命的力度,而不是静止虚无、沉默寂寥。

一刹那的感动,在千年风霜中永恒……我浮躁的心终于安静下来,窗外露台的一角有紫藤萝在柔风中轻歌曼舞,那随风飘摇的律动如生命的呼吸与吐纳,于这林立的楼宇间,澄澈、绚烂、惊奇,原来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间的流里阴滋暗长,只因爱美的心,生命的力,温暖的情。

美的历程读书心得高一话题作文800字【篇7】

美是什么?

美是人类在浩瀚空间和时间洪流里一直追寻的东西。这种追寻美的狂热从古至今,被最为完整地传承和继承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美学巅峰。罗曼罗兰曾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大自然是宇宙赐给人类的关于美学的启蒙导师。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就此起始。

然而,美不仅仅只是被发现的、已经存在的事物,更多的则是创造和再生的新事物。人类所创造的美学发源于对已知的思考以及自身的情绪。这些思想以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存在于世,成就了更高峰的美学。

《美的历程》,讲述了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美学的不同形式和辉煌发展。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图腾和原始歌舞,到楚汉魏晋的浪漫和风度,再到唐宋时的诗意和山水意境……翻开书的瞬间,我踏进了历史的长河,随波逐流般见证了中国美学的发展。

龙、凤是中华最经典的美学代表之一。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古代皇帝着龙袍,皇后戴凤冠……无一不在说明龙和凤在古代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然而事实上,这世间从未出现龙、凤这样的生物。是什么创造了它们?

这便要追溯到原始部落的图腾信仰了。远古时期,人类以部落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各部落由于处在不同地域、气候,产生了不同的生活习俗,也使各种图腾作为各部落的信仰诞生于世。各部落间总有摩擦甚至是战争,而战胜的一方就以自己的图腾为主体,加上战败的一方的图腾的一部分,形成了新的部落和新的图腾信仰。闻一多在《伏羲考》一书中指出,龙的形象是由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添上了兽类的四脚和爪子,鱼的鳞片等各种图腾的部分特征。可以这样说,龙的出现意味着一个强大部落的兴盛,代表着战无不胜的信仰与光芒。

图腾文化不仅创造了龙这样的形象,也是许多神话传说的发源地。女娲、伏羲的神话流传最广,而褪去神秘的面纱,女娲和伏羲的形象在流传后世的文献中大多描述为“人面蛇身”、“蛇身人首”。或许,在远古人的观念中,这便是最接近神的形象。凤的来源与龙相似,“人面鸟身”、“五彩之鸟”在《山海经》中出现频率也极高。正如龙是蛇夸张、想象、神化后的产物,凤便是鸟的神化。现代人多认为龙是雄性,凤是雌性,其实不然。“凤凰”,“凤”为雄,“凰”为雌。作为两支强大部落的力量象征,“龙”、“凤”在地位上平起平坐也就不奇怪了。

但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可能诞生于文明水平落后的远古时代的形象,仿佛视五千多年的悠长时光宛如无物,施施然跨过历史的长河,长久地吸引人们的信仰和崇拜。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量!这是多么精妙绝伦的美学啊!用它来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学历程的开端,再合适不过了。

126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