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冲刺之数学:避免题海战临场巧发挥
时间:
张凤艳2
中考数学备考
中考就要来临了,面对众多的考试科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是每位同学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下面我针对数学科目谈一些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复习有计划,重点要突出
同学们都知道,各种考试的题型无论怎样变化,其着眼点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年中考试题按易:中:难=3:5:2的比例,这就为大家的复习指明了方向。在明确复习方向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要解决怎样的问题和最后要求达到怎样的层次,这些层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同学们不仅要做到在应用基础知识时熟练、正确和迅速,同时还要依据复习目标及老师的复习安排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即:系统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模拟训练阶段。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时间的安排、复习的方法、要解决的问题、预期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尤其要突出复习的重点,这样你的复习就有了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课本是主线,参考不可少
同学们要牢记: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中考有些基础题本来就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所以必须深钻教材,决不能以参考书和复习资料代替课本。但是课本复习不等于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对教材上的知识加以概括、提炼和归纳。中考试题总体分析来看,基础性的要求加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知识的水平化考查,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因而复习中不要过深、过难,应梳理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课标下的新教材编排有“螺旋上升”的优点,也有知识点分散的缺点,所以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由知识点连成线,再由知识线编织成知识网,然后再将知识网按照其内在的联系从纵横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形成自己对知识的整体认识,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构建出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
成绩好的学生还应加强各模块内部的整合,更要去寻求各模块的交叉点、中间地带,有区分度的试题往往就出自这些地方。
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这样我们就能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参考书和复习资料的作用,使所学知识有施展、检验的平台。
三、训练要适度,反思见提高
同学们要注意,在复习中特别要把握好每一次考试的检验作用,及时地发现自己知识上存在的漏点和疑点,思维的盲点、能力的空白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在训练时还应注意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中考命题采取了客观题起点低,减少运算量的办法,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强化训练。
在训练之后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还应该进行反思,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有没有同此题相关的问题?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这样可以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因此,我们做一题,就要能够会一片、通一类,从而避免“就题论题”,陷入“题海战”。这样,不但节省了复习的时间,还逐步提高了自己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侧重在能力,避免“疲劳战”
一般来说,第一阶段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需要注重的基础知识包括:数与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函数;圆;图形变换;投影与视图等,侧重双基训练。
第二阶段(5月)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应侧重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适当拔高,注重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要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这是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能力很难提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以题带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带知识。
另外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关于“课题学习”的具体内容,在2006年《考试说明》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而2007年单独提出,这种思想的考查说明中考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面的力度不会减弱,在体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上会有所加强,另外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其他省市非课改区的纯数学问题频频亮相,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考有近八成为基础题,如果再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提高自己的纯数学素养,不能盲目加大自己的练习量,更不能把自己推进题海,打疲劳战。
五、粗心要不得,总结是“法宝”
我们知道,中考难度系数为0.65,试题难度并不高,考试分数的高低往往决定于同学们答题时是否细心。数学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会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等。所以应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应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易错、易忘问题随时记录,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对经常错的点要归类,并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六、心理很重要,应战讲技巧
同学们,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轮(6月)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模拟考试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漏洞和能力欠缺,还要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因素对考试是否存在影响。
我们要在考前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时还应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第一、要统揽全卷,弄清题量、题型以及难易题目,以便合理地安排答题的时间。第二、要认真审题、缜密析题,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解答,对基本题千万不能放松,要保证“一见就会”的题“一做就对”。第三、要表达准确、书写规范。第四、要讲究技巧、灵活应对,解答较难的问题时可采取由已知入手知因索果,还可以从结论入手,由果探因,逐步趋向已知的策略。对于久攻不下的难题,努力写好相关的基本公式、起始步骤,尽量多拿分,然后暂时放弃,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局面。第五、要认真复查,做到不漏题、漏答、错看,确保应该得分的题全部得分。
七、中考复习注意事项要牢记
1.在考前两周回归课本、回归基础,认真对照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要求,回顾相关知识点,充分掌握所学内容,重点予以强化。
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压轴题的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是能力的体现,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不可取。
3.将已做过的试卷重新梳理,重温自己的错题笔记,学会关心错误,谁克服错误多,谁的进步就大。
4.考前适当地“解放”自己,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身心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彻底放松,必须保证自己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调节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最佳状态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总之,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讲究方法、懂得策略,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在中考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相信通过你的努力,“高分不期而立,劣绩不望而除”的现象必然会出现在你的答卷上。
一、复习有计划,重点要突出
同学们都知道,各种考试的题型无论怎样变化,其着眼点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年中考试题按易:中:难=3:5:2的比例,这就为大家的复习指明了方向。在明确复习方向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要解决怎样的问题和最后要求达到怎样的层次,这些层次包括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同学们不仅要做到在应用基础知识时熟练、正确和迅速,同时还要依据复习目标及老师的复习安排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即:系统复习阶段、专题复习阶段、模拟训练阶段。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时间的安排、复习的方法、要解决的问题、预期要达到的目标等等,尤其要突出复习的重点,这样你的复习就有了针对性,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课本是主线,参考不可少
同学们要牢记: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中考有些基础题本来就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所以必须深钻教材,决不能以参考书和复习资料代替课本。但是课本复习不等于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对教材上的知识加以概括、提炼和归纳。中考试题总体分析来看,基础性的要求加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主要途径就是提高知识的水平化考查,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因而复习中不要过深、过难,应梳理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课标下的新教材编排有“螺旋上升”的优点,也有知识点分散的缺点,所以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由知识点连成线,再由知识线编织成知识网,然后再将知识网按照其内在的联系从纵横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形成自己对知识的整体认识,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构建出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体系。
成绩好的学生还应加强各模块内部的整合,更要去寻求各模块的交叉点、中间地带,有区分度的试题往往就出自这些地方。
学习困难的学生应多做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这样我们就能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参考书和复习资料的作用,使所学知识有施展、检验的平台。
三、训练要适度,反思见提高
同学们要注意,在复习中特别要把握好每一次考试的检验作用,及时地发现自己知识上存在的漏点和疑点,思维的盲点、能力的空白点,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在训练时还应注意加强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中考命题采取了客观题起点低,减少运算量的办法,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强化训练。
在训练之后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还应该进行反思,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有没有同此题相关的问题?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这样可以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因此,我们做一题,就要能够会一片、通一类,从而避免“就题论题”,陷入“题海战”。这样,不但节省了复习的时间,还逐步提高了自己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侧重在能力,避免“疲劳战”
一般来说,第一阶段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需要注重的基础知识包括:数与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统计与概率;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函数;圆;图形变换;投影与视图等,侧重双基训练。
第二阶段(5月)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应侧重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适当拔高,注重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要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这是第二轮专题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我们的能力很难提高。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以题带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带知识。
另外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关于“课题学习”的具体内容,在2006年《考试说明》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而2007年单独提出,这种思想的考查说明中考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方面的力度不会减弱,在体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上会有所加强,另外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其他省市非课改区的纯数学问题频频亮相,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中考有近八成为基础题,如果再把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提高自己的纯数学素养,不能盲目加大自己的练习量,更不能把自己推进题海,打疲劳战。
五、粗心要不得,总结是“法宝”
我们知道,中考难度系数为0.65,试题难度并不高,考试分数的高低往往决定于同学们答题时是否细心。数学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会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等。所以应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错误,应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对一些易错、易忘问题随时记录,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对经常错的点要归类,并在这方面加强练习。
六、心理很重要,应战讲技巧
同学们,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解题技巧,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三轮(6月)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模拟考试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漏洞和能力欠缺,还要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因素对考试是否存在影响。
我们要在考前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在考场上达到良好的竞技状态。同时还应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第一、要统揽全卷,弄清题量、题型以及难易题目,以便合理地安排答题的时间。第二、要认真审题、缜密析题,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的顺序解答,对基本题千万不能放松,要保证“一见就会”的题“一做就对”。第三、要表达准确、书写规范。第四、要讲究技巧、灵活应对,解答较难的问题时可采取由已知入手知因索果,还可以从结论入手,由果探因,逐步趋向已知的策略。对于久攻不下的难题,努力写好相关的基本公式、起始步骤,尽量多拿分,然后暂时放弃,防止“前面难题久攻不下,后面易题无暇顾及”的局面。第五、要认真复查,做到不漏题、漏答、错看,确保应该得分的题全部得分。
七、中考复习注意事项要牢记
1.在考前两周回归课本、回归基础,认真对照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的要求,回顾相关知识点,充分掌握所学内容,重点予以强化。
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压轴题的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是能力的体现,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不可取。
3.将已做过的试卷重新梳理,重温自己的错题笔记,学会关心错误,谁克服错误多,谁的进步就大。
4.考前适当地“解放”自己,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身心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彻底放松,必须保证自己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调节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最佳状态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总之,中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有讲究方法、懂得策略,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才能在中考中发挥出最佳的水平。相信通过你的努力,“高分不期而立,劣绩不望而除”的现象必然会出现在你的答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