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中考语文常考古诗词考点讲解

时间: 焯杰2 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常考古诗词:《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常考古诗词考点:

  1、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句子;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大乔小乔)。

  3、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诗句内容作具体分析。(最后后两句诗的妙处?)

  答:A、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B、3、4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4、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中考语文常考古诗词:《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常考古诗词考点:

  1、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

  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

  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

  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9、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

  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6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