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在沙漠中心》课文教案及反思

时间: 焯杰2 基础知识

  《在沙漠中心》课文教案: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提及沙漠,也许你马上会想到荒凉之境、死亡之地。古诗云: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不飞下,兽铤亡群。假如你身陷如此绝境,你会做何感想?今天,让我们将时光回转到上个世纪30年代,跟随一位坠机于撒哈拉沙漠的法国飞行员——圣艾克絮佩里,一同置身于茫茫的沙漠中心,感受那非比寻常的沙漠之行——《在沙漠中心》。

  2、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人类的大地》等。

  二、出示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

  2、研读作者在沙漠中心的险恶处境和心理变化过程;

  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1、讲述: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首先得用心朗读课文。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要把握好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下面请几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其余同学边看边听,发现有读错的地方做好符号,待文章读完后提出来订正。

  2、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有误的地方和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

  3、学生纠错,正音释词。

  学生可能读错和难以理解的字词: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分析人物处境和内心)

  1、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A、当时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遭遇了哪些艰难处境?采取了哪些应对办法?有何生理反应?请找出相应的语句认真体会。

  B、我的心情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找出体现作者心路历程的句子加以领会。

  2、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

  3、师生交流评议,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处境和内心。

  A、艰难处境:干渴、风大、寒冷

  ⑴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牙床冻得格格作响。

  [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⑵ “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B、应对办法:喝乙醚酒精、用沙子盖住身体

  C、生理反应:产生幻影、感到疲倦、呼吸困难

  D、心路历程:痛苦、绝望、平静、乐观

  痛苦(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绝望(我跑不动了 大限到了 冻死的想法 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平静(一种超越任何希望的平静 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 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 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

  理解: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乐观(工作中,我是幸福的 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总算是呼啸过海风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就是生命 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理解: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也无怨无悔。]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三读课文,总结拓展)

  1、出示自学指导: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他我们从中应该学会什么?

  2、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

  3、师生交流评议。

  (1)作者认为,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2)作者是个热爱生命、珍视生活,却又勇于为事业而牺牲;满怀激情、执着追求,诗意地生活;热爱人类,富有责任感的人。

  4、拓展延伸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辩题:大学生能否参加这种高危的探险活动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

  5、课堂小结

  即使处在沙漠的中心,也要为自己点一盏温暖的心灯!只要心还亮着,世界就是明亮的!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犹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犹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六、布置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以“考试失败后的我”或“比赛受伤时的我”写一段话。

  《在沙漠中心》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比较深奥所以对心理描写的句子的品味理解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由于我的预设性太强了课堂上在环境描写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在后面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心理的环节时间不够,品读时比较仓促。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我想以后应当在如何真正的做到深入浅出上下功夫,以及自己对文本的细读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之前应扎实的把课文读懂读透,才能上出好课来。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在《在沙漠中心》里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未知的领域,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诠释了自己作为探险家的人生,文中多有哲理性语句。所以在备这堂课的时候,我把教学环节设计为:

  1通过快读来理清全文脉络。2通过分析关键句、段来体味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文本分析从三方面来进行:

  1、从内容入手。了解课文所阐述的内容,从而探究作者心理的变化过程,通过了解作者心理的变化来分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2从语言入手。仔细推敲词句,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那种说法。通过对文字的推敲,深入感悟文本内涵。

  3、知人论世。解读文本也不必一味靠自己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还可以通过多看参考资料,联系自身生命体验来打开细读的视角。

  这节课,有得有失。较满意的是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思路清晰,两个主问题的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的水平,能够让学生跳一跳够到苹果。但也有不足:

  1、 语言的品析形式不多样。在语言品析时,教师替代学生之处过多,应该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生生间的互读,男生读,女生读,或师生合作读等形式朗读,这样可能体会会更深刻一些。

  2、 难点的突破欠火候。在讨论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时,学生理解的比较肤浅,教师此时应该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但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充分,所以这部分没有很好的引领学生深入下去。

  3、 结尾处过已经在潦草。时间把握的不好,以至已经在小结部分学生写作交流的时间不足,草草结束。

  通过这节课可看出很多细节方面都有不到位的地方,还需要日后多加磨练。

《在沙漠中心》课文教案及反思相关

7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