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专练题附答案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专练题(一)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8.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专练题答案
8.奠定了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前两联承接题目,直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闻。首句从空间上着笔,远望孤城仿佛与白云平齐,极言其孤高;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极言其“古”,写古城似乎亿万斯年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三四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不断渲染凄清的氛围,官署淹没在秋天的荒草之中,女墙虽在城已空,夜间只听见乌鸦在城头啼鸣,更加突现了古城的衰败、凄清、荒凉,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
(5分。点明作用2分,具体分析3分。)
9.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慨叹。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作者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
(6分。概括思想感情3分;写出任意一种手法并具体分析3分,如写出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专练题(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崇义里①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崇义里:唐代长安城地名。此时李贺居于此,担任负责礼仪的九品小官。②签筹:古代滴水计时器中标示时刻的竹签。
5.“雨沫飘寒沟”和“南宫古帘暗”都是描写雨景的句子,写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
6.末尾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何作用?(6分)
答: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专练题答案
5.(5分)①“雨沫飘寒沟”工笔细描,着眼于近景,写出雨点叩击沟水,激起阵阵泡沫,然后慢慢飘荡而去的情景,“寒”字极力渲染了环境的凄清;②“南宫古帘暗”粗笔勾勒,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官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 “暗”字展示出一种“悲”的氛围。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元和六年(811)春,李贺应朝廷的征召,离家去长安担任奉礼郎一职。据新、旧《唐书》官志记载,奉礼郎为太常寺下属官,位不过从九品上,职务是掌执朝会、祭祀和巡陵的活动仪式调排,在百官跪拜时充任赞导。这样的境遇让渴望大显身手、一展才华的李贺抑郁、愁苦。正值秋天,霖雨不止,诗人索居寓址,拿些朽败的草料喂自己骑的牲口,看着雨点叩击沟水,激起一阵阵泡沫,然后又慢慢地飘荡而去。诗人抬起头眺望远方,只见烟雨迷蒙中,南宫一片昏暗,报时的竹筹 声透过湿重的雨雾传来,叩击着诗人的心弦。“雨沫飘寒沟”所写的是眼前之景,对雨景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南宫古帘暗”写的则是远景,一个“暗”字勾勒出烟雨笼罩中南官的昏暗景象。
6.(6分)①表达了作者对成就功名的热望、抱负未展的感伤和对家乡的思念;②表明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仍心怀希冀,使得诗中情感由感伤而振起。(或诗人身在异乡,怀着忧闷枕剑入眠,梦中念念不忘功名,使得诗中情感更显无奈和悲凄。)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句的“落漠”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此时正值秋季,秋雨羁旅,更显悲苦。在现实的重压之下,诗人因病愁而呈现出早衰的症状和心态:“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诗人满怀抱负来到长安,然而人到壮年仍抱着羁留长安的遗憾。“瘦马秣败草”,这里的瘦马、败草,何尝不是诗人境遇的写照呢!时不我待,报时的竹筹声从远处传来,让抱负未展的诗人感伤不已。“家山远千里”,此时诗人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诗人用世功名之心颇为急切,甚至梦中也念念不忘。对末尾两句情感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看法,可以理解为身处困境但仍怀希冀,亦可理解为无奈、悲凄。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专练题附答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