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简析
此诗中的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赏析
飞峙大江边的庐山,不仅“奇秀甲天下山”,而且是一个鸿儒云集的文化名山。从汉代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南登庐山”,并记之于《史记》开始,这座名山越来越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两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宗师慧远和道学宗师陆修静,曾先后在庐山弘扬道义,而陶渊明和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则把庐山的山水化成了一首首隽永的诗篇;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陆游、范仲淹、朱熹……更在这山崖云雾间或歌以咏志,或投入哲理的沉思。
李白对庐山钟爱有加,从年轻时初次出行,到晚年欲隐居于此,踪迹遍庐山。留下了如:“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等不少美丽的诗篇。其中专门描写庐山瀑布的有两首,其一是首五言古诗:“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其二就是这首集前一首诗之精粹、脍炙人口的七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虽然全诗只有四句,诗人一开始并没有写瀑布,而是山峰。“香炉”,即庐山的香炉峰。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在茫茫的天宇之中,巍巍的奇峰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香炉上冉冉升腾的团团烟云,在阳光的映照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一个“生”字,精妙地描绘出烟云冉冉袅袅、升腾变幻的生动景象。“遥看瀑布挂前川”,就在这神奇梦幻般的蓝天青山之间,瀑布像一条直立起来的长河,高高地悬挂在千仞绝壁之上,奔腾倾泻。宋代大诗人苏轼也曾形容暴雨若“天外黑风吹海立”(《有美堂暴雨》)。“遥看瀑布”,直接点题,而一个“挂”字,又举重若轻,不仅非常形象地展现了远远地看过去那飞瀑气势恢宏的景象,更充分地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由衷赞叹。
接下来,诗人更以千钧之笔,极写巨流倾泻的瑰丽与飞动:“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一下子把从云端喷涌而出、激泻而下的瀑布凸现出来,而“直下”,更把万仞悬崖之上的瀑流,临空直泻、势不可挡的雄伟气势,写得动人魂魄。然而诗人仍意犹未尽,又以一个神奇的比喻“疑是银河落九天”,把从巍巍高山之巅、雾霭烟霞的云端临空直落的飞瀑,联想成是天上的银河从天而降、垂落人间。用“三千尺”和“银河落九天”,把气势宏大的庐山瀑布生动地刻画出来,夸张但贴切,奇特又逼真,神奇却自然,出乎意料之外,在乎情理之中。虽然诗人也说得很清楚,是诗人恍惚之中的“疑是”,读诗的人也都明白“银河本无水,何从天上来”。但这个比喻实在是太美妙了,非如此不是李白,非李白又不能如此,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昂扬的气概和他那无与伦比的浪漫。
大胆的夸张,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最显著的特色之一。李白用“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比喻无限愁思,用“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来形容北方的奇寒大雪,用“一风三日吹倒山”(《横江词》)表现狂飚怒吼、洪涛涌起的雄奇景象……这里,诗人又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珠溅玉迸的飞瀑,把人们都能见到的事物,变成令人惊叹的艺术形象。苏轼不由得赞叹“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诗”(《戏徐凝瀑布诗》),真正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曾这样地描述自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一生漫游天下,踪迹几遍全国。雄奇的天姥,惊险的剑门,雄浑的泰山,青冥的终南,龙盘虎踞的金陵,旧苑荒台的姑苏,山城如画的宣城,水尽东南的洞庭,四万八千丈的天台,三十二莲峰的黄山,无不留下诗人的足迹;峨眉山的月色,白帝城的彩云,“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挂流三百丈”的庐山,天上飞来的黄河水,天际奔流的扬子江……一一呈现在李白的笔下。不仅描绘出自然风光瑰丽奇伟的景象,更传达了大自然灵然飞动的灵魂。“名工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这是李白赞美赵炎绘画的诗句,用来形容李白自己描绘自然风光的生花妙笔却更为恰当。“斗酒诗百篇”,“垂辉映千春”。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猜你感兴趣:
1.望庐山瀑布的小故事
2.望庐山瀑布编故事
3.望庐山瀑布原文及翻译
4.李白诗词鉴赏 望庐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