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 思晴2 基础知识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注释

  [1]渔歌子: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此为词人效仿当地渔歌而作的词。

  [2]西塞山:山名,位于浙江湖州市西南。

  [3]“桃花”句:桃花流水:桃花盛开季节正是春水盛涨之时,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一种有斑纹的淡水鱼,口大鳞细,肉嫩味美。江南俗称桂鱼。

  [4]箬笠:用箬竹叶及篾编成的宽边帽。

  [5]蓑衣:用草或棕叶编制的雨衣。

  [6]须:必要。引申为愿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赏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

  白鹭就是平常人们叫做鹭鸶的那种水鸟。远远望去,它的外形有点象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鹭飞”,它们在西塞山前,展翅飞翔,使这个鱼米之乡更显得生趣洋溢了。“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间,桃花盛开,天气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几场春雨,河水就会上涨,于是逆水而上的鱼群便多起来了。作者没有简单地说春汛到来,而是用“桃花流水鳜鱼肥”来描写,这就更能勾起读者的想象,使人们似乎看见了两岸盛开的、红艳艳的桃花;河水陡涨时,江南特有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多肥大呀。“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褐色。春汛来了,渔夫当然不会闲着,他们也忙碌开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都是他们。”归”,回家。“不须归”,是说也不须回家了。从渔翁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里欣赏春天水面的景物,读者便可以体会到渔夫在捕鱼时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画家,据说他曾将《渔歌子》画成图画。确实,这首词是富于画意的。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使读者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乡春汛图。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艺术手法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分析】

  词,最初全称“曲子词”,原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而作的歌辞,有着既属于音乐又属于文学的双重属性,可以说诗与乐的结合而诞生了词。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由于词打破了律诗、绝句古近体诗齐整的句式,变化错落,更适合于咏唱和抒情,深受文人雅士的广泛喜好,由“花间词”至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并以一种独特的格律诗,一直流传至今。张志和的《渔歌子》,与被南宋的黄昇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尊为“百代词之祖”的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齐名,为早期文人词中最著名的作品。传世的《渔歌子》有五首,描写隐居生活,景物明丽生动,这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为各种选本的必选。张志和也因这首短小的词而盛名千古。

  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渔歌图”:春夏之交、斜风细雨,太湖之滨、西塞山前,天空中飞翔着白鹭,绿波荡漾的水面上飘流着纷落的桃花,以及在这桃花汛水游弋着的那些口大细鳞肉嫩味美的鳜鱼等鲜肥可口的鱼类。而身披绿蓑衣、头戴青箬笠的渔翁,悠然于这青山绿水之间,任凭斜风吹拂、细雨飘洒,怡然自得,物我两忘。诗人精心地捕捉这一片景色,无论是空中的鹭在飞,还是山前的水在流,无论是水中的鱼竞相嬉娱,还是水面的落英尽自漂流,一切都是分外的新鲜、清丽、秀润,一切都是如此的飘逸、自然、淳朴,应时而至的斜风细雨,使这一切愈加朦胧、更为滋润。渔翁为大自然的美而忘返、而沉醉,其实,这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不是渔翁“不须归”,而是诗人与自然的融洽与共。

  张志和曾是唐肃宗时的待诏翰林,却因事被贬,从此绝意仕途,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自号“烟波钓徒”,徜徉于家乡太湖一带。不言而喻,这首《渔父》是诗人借鉴当地渔歌的作品,充满山野别具风味的质朴与清新。但诗人更是一位能诗善画通音乐的文人,于是将自己的淡泊与飘逸,寄情于山水之中,撷取江南春浓、桃汛鱼肥、山青鹭飞、斜风细雨的天然美景,以画入词,为我们留下了这精美的诗篇。短短二十七个字的一首小令,有青山、有绿水,有翱翔飘逸的白鹭、落英缤纷的桃花、口味鲜美的鳜鱼,有斜风、有细雨、有悠游自在的渔翁,一切似乎是信手拈来,字字句句都精心设置。更绝的是,诗人将这一切都笼罩在朦胧缥缈的斜风细雨中,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返璞归真,绝尘脱俗,洒落飘然,淳逸淡定。

  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两首诗中的主人翁都是披蓑戴笠的渔翁。不同的是:柳宗元的《江雪》里,笼罩一切的是雪,包罗一切的是雪,“千山”、“万径”、“寒江”、“渔舟”都是白茫茫一片雪的世界;而张志和的《渔夫》里,白鹭下面是水、西塞山前是水、桃花随着流水、斜风伴着雨水,到处是湿漉漉一片水的世界。柳宗元的《江雪》里,“鸟飞绝”、“人踪灭”,天上地下一片冷寂;张志和的《渔夫》里,“白鹭飞”、“鳜鱼肥”,空中水下到处生机。但无论是在柳宗元的似乎凝固的时空中,还是在张志和的清新自然的天地里,写意生动的形象都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超世脱俗的“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从容淡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简介

  张志和,唐诗人。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隐居江湖后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能诗善画通音乐。词存《渔父》五首,描写季节景物,鲜明生动,为早期文人词中著名作品。


猜你感兴趣:

1.相思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2.咏柳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3.龟虽寿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4.那原文翻译及赏析

5.诗经棫朴原文翻译及鉴赏

6.敝笱原文翻译及赏析

9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