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渔者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上渔者》古诗原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古诗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江上渔者》古诗翻译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江上渔者》简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表现手法上,该诗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以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达不平常的思想、情感,产生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江上渔者》古诗赏析
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都很熟悉。宋代诗人范仲淹这首《江上渔者》,堪称《悯农》的姐妹篇———“悯渔”。
诗的前两句描述的是日常见惯的现象:江岸边的路上,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原来都是来这里趁鲜购买鲈鱼的。人们都知道,刚刚捕捞上来的鲈鱼,味道鲜美可口,因而很是喜爱。
但鲜美的鲈鱼背后还有什么呢?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白。诗人笔锋一转,后两句以十分简洁但特别沉重的笔调,勾勒出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一叶小小的扁舟,在风口浪尖上颠簸,在滔滔浪花里出没。诗人没有去进一步说什么,但不尽之意不言自明:渔民们冒着随时被风浪吞没的危险,才捕捉来如此可口的鲈鱼,才得以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
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颇著声望。据《宋史》本传,范仲淹年轻时就立志高远,锐意进取,刻苦攻读,昼夜不息;为官无论在地方供职还是于朝廷主政,都敢于指斥时弊,为民请命,力主革新,多有善政;镇守边关则治军严谨,战功赫赫,享有“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丧胆”的威名;为官清廉,自家子弟只有一套出客衣服,即使任执政大臣时,家中无客时也“不重肉”,节省俸禄招待四方之士和赡养族人;文章诗词境界宏阔、气象雄奇,开创了北宋豪放派的先河。
范仲淹虽是朝廷重臣,但出身寒苦,幼年丧父,青年时期,备尝艰辛,出仕为官后忧国忧民,一生都十分了解并同情黎民百姓,这在他的诗词文章中都充分体现。如他的著名边塞词《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白发征夫泪!”以自身的真切感受,一变六朝以来卿卿我我的低沉婉转之调,把关乎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诗词中,写塞下秋景的萧瑟和荒凉,写戍边将士的白发和眼泪,苍凉,悲壮,慷慨,雄放。他的千古名篇、历代莘莘学子都诵背如流的《岳阳楼记》,更是洋洋洒洒,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冶于一炉,词采富丽,构思精妙,旨意高远,心胸广阔,忧国忧民,情真意切,尤其是美文的最后一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历代优秀的华夏儿女关心天下、献身民众的座右铭。
这首《江上渔者》,充分体现了范仲淹崇尚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思想,通过“江上往来”与“出没风波”两种境遇和状态的强烈对比,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爱与忧。“出没风波里”与“汗滴禾下土”一样,倾注了诗人不尽的关切和无限的同情。平白语言的直观描述,使诗意清晰,诗味隽永,研读再三,诗人的属意岂止是“江上渔者”?掩卷让人思绪万千……
《江上渔者》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卒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宋代名臣,青年时就立志高远,主政时力主革新,镇守边关战功卓著,诗词文章境界宏阔。
猜你感兴趣:
1.渔翁原文诗歌翻译及赏析
2.望天门山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3.春晓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4.经典古诗的英文翻译赏析
5.鸟鸣涧古诗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6.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7.兰溪棹歌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8.《早发白帝城》原文翻译及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