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梦中作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 思晴2 基础知识

  《梦中作》原文

  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

  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

  《梦中作》题解

  这首诗有人认为有政治托意,却因写作时地不明,难以指实。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奇丽景象,一方面是乌云含雨,一方面是红日映山,不知是阴是晴,一派梦语。后两句借怀念嵩山古时的神仙、隐者,表明如今世上追名逐利人多,超然尘外的人少,独有自己与古人遥隔千载、万里而心相知契。陈衍评曰:“此诗虽不及欧公梦中之作,然已有神助矣”,未免稍嫌溢美。本诗于蔡襄集中,并不算是头等作品。

  《梦中作》注释

  ①嵩阳居士:嵩阳,指今河南嵩山、少室山、颖水一带。居士,意即处士,古称有才德而不仕的人。始见《礼记·玉藻》:“居士锦带。”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又佛家称家居学道者为居士。(见《维摩诘经》:“维摩诘家居学道,号称维摩居士。”)这里的嵩阳居士,指元丹丘一类的高士。

  ②青眼: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见《晋书·阮籍传》。

  《梦中作》翻译

  天边那团团乌云,饱含着浓浓的雨意,楼前一轮红日,把青山照得多么明丽。古时嵩山的隐者,如今却在哪里?看重我和他心志相契,万里以外向我传达情谊。

  《梦中作》简析

  这首诗题为“梦中作”,凭借梦中稍纵即逝的霎时问的清灵的感觉,结合平时的心志,自然倾吐而出,如奔泉之出山,清风之振叶。故诗境特奇,非寻常笔墨所能企及。

  前两句,看似写雨后额晴景象,实际是针对时事而发,语意双关,自然合拍,寄意深长。楼头的红日,虽说已经照亮山峰,光明满眼;但天边乌云仍重,依然含有雨意,阴晦风雨,仍然可以随时到来。这两句暗含作者当时(北宋中期)的现实:危机仍存,隐忧犹在。

  后两句,作者表明心志。作者是文士,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于时局,虽则具有敏感和远见,但是自己感叹并未能补救时艰.空有拯时济世之心而无力实现,因而不无遁世高隐之情。作者想到嵩阳那里,因为它是高人逸士所居。元丹丘是以青眼看待李白的,作者想到宋代当时,像元丹丘那样的高人绝少,而取媚邀宠的人则到处存在,所以又有欲往无由之叹。第三句深致惋惜之情。倘若嵩阳居士仍然存在,他们必然以青眼看人,虽然相隔万里,也是令人向往的。

  全诗从感念时艰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的矛盾心情。诗人作为一个文人、一个书生来说,此诗情调是十分切合身份的。诗的语言明丽新警,婉而多风。

  《梦中作》赏析

  这是一篇叙梦诗。叙梦之诗唐宋时代颇多,其中不乏真实描摹梦境之作,但更多的却是借助梦境来表达现实中的某种感情。本诗就属于后者,诗人抓住梦境中稍纵即逝的清明感觉,触发诗情,使之喷涌而出,境象奇特。

  前两句“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半雨半晴的瑰奇画卷。天边乌云低垂,挟风夹雨,大有呼啸而来之势;当空却一片晴好,楼宇、青山、红日,一派明丽景象。初读之下,不免为其夏秋奇景而击节叫好。然细品之下,联系当时正值北宋中期,辽国和西夏均已崛起,北宋于真宗、仁宗两朝被迫与之签订了和约,每年向两国都要输送大量的银两和布帛,换得了暂时的和平。这暂时的和平虽然换取了发展的机会,北宋国内一片承平景象,但这种资敌求和的行径,无疑于饮鸩止渴——两宋“积弱”之势不能不说与此相关!当时的国际局势,这正像天边的乌云,随时都可能翻滚而来,大雨倾盆!这半雨半晴的反常之景,又何尝不是诗人内心极度担忧的表现呢?

  国有隐患,本当振臂高呼,振聋发聩,警醒国人。然而,诗情却忽然一跳,颇有一种出世脱尘之念:“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嵩阳,嵩山之南,指今河南嵩山、少室颍水一带;居士,古代泛指才德兼备却无意仕进的人。古代,尤其是唐代,有不少逸人高士,像李白的好友丹丘生等,都隐居于嵩山颍水之间。嵩阳居士,便是指以隐居为乐的高人逸士。诗人感叹高人难觅,渴望得到逸士的青睐,能一同隐逸山林,不涉世事。诗情诗境如此跳跃,也正应了“梦”这个题目。但在这个“跳跃”背后,却是诗人不得志与不得已的苦衷。不得志,作为一个颇具艺术气质的文士,诗人具有超人的敏感和远见,但空有济世之心却无力实现;不得已,却是指他作为一个文弱书生,壮志难伸,难免会希慕逸士,将一腔愁绪排遣于青山绿水的山林之中。然而,身边充满了邀宠取媚之徒,谁又能真正理解诗人呢?《晋书·阮籍传》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阮籍对俗人施以白眼,鄙视之意;对志同道合之士,却是青眼有加,欣然相待。后来,“青眼”便成了欣赏、赞许的代名词。作者此处意谓倘若有嵩阳居士在,必能对诗人青眼有加,引为同道,纵然万里相隔,也能给作者心灵的慰藉。一句“今何在”的愁叹,道出心中的凄惋之情:隐逸也不那么容易!

  这首诗从感念时艰出发,借梦抒怀,跳跃得近乎突兀,却正好表达了诗人忧时有心却救世无术,心慕隐逸却难以如愿的复杂心态。陈衍评此诗“已有神助矣”(《宋诗精华录》),是为确评。

  《梦中作》作者简介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宋仁宗年号)进士。历任知谏院、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福、泉二州,英宗朝以母老杭州府事。卒谥忠惠。工书法。有《蔡忠惠集》。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而《茶录》本身就是一件书法杰作。


猜你感兴趣:

1.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2.枫桥夜泊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3.商山早行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4.高一语文雨巷原文及赏析

5.口技人教版翻译及赏析

6.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

9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