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寒食原文及翻译赏析
《壬辰寒食》原文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壬辰寒食》注释
①壬辰:仁宗皇祜四年(1052),作者时任舒州(治今安徽潜山县)通判。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民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和《后汉书·周举传>。此诗是为怀念其先父王益而作。
②客思:客居他乡人的思绪,此处指忧思、愁思。旧俗,清明扫墓。王安石的父亲葬在江宁,作者又不能回去祭扫,故生忧思。
③春风句:在春风中飘拂的千万条柳丝。
④倾:泪水夺眶而出。
⑤欲:将要。冶城:春秋时吴国曾在江宁炼过铁矿,故称。潮:江水。此句意为泪水汇入长江,沿江而下(因舒州在上游),使江水为之涨潮。
⑥巾发:头巾覆盖下的头发。雪:代指白发。作者是年三十二岁,并不算老,此处为自伤。
⑦朱:面色红润。此两句系学习杜甫《放船》“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的修辞手法。
⑧未知:没有体会到。轩冕:车子和官帽,代指作官。
⑨欲:希望、向往。此句意为隐居不仕。
《壬辰寒食》翻译
【翻译一】
心中的客愁乡思如像是杨柳,春风吹起就生出千枝万条。寒食佳节我却更加伤心流泪,使冶城水满好似涨潮。白发争着从头巾下钻出,镜中青春的面容早已枯凋。我不懂得官高爵显有什么快乐,只愿终老于江湖打鱼采樵。
【翻译二】
身居他乡的乡思像杨柳一样,被春风一吹就有千万条思绪。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自己的眼泪就更多了,流的泪就快要淹没冶城了。自己的白头发像是要挣脱出头巾的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经显得苍老。不想知道做官的快乐啊,只求自己能够在青山绿水做一个打渔和砍柴的农民。
《壬辰寒食》赏析
这是诗人于寒食怀念在今南京的先父坟墓,由此慨叹自己岁月空逝写下的一首抒情诗。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叙写清明时节,春风拂面。杨柳依依,客居情绪油然而生,有如杨枝柳丝千万条。这里诗人巧妙地着一个喻词“似”,将情与景钩连在一起,寓抽象于具体之中,使绵绵不尽的忧思仿佛变成了可触可感之物,给人以深刻印象。颔联点明题意,表明“客思似杨柳”的原因。“更倾寒食泪”,原来是诗人于寒食目睹他人祭扫纷然,而自己却不能前往先父坟前一拜!所以思绪万千。泪下如倾。注入长江,东流至冶城,以致水涨潮起。这两句和《西厢记》中的“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一样,都是夸张之辞。“倾”是因,“涨”是果。两相照应,极言泪流之多,哀思之深。颈联由长眠地下的先父想到苟活人间的自己,进一步深化客思。“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是诗人对自己在繁忙的公务之中耗去了宝贵时光的深沉慨叹。白发争出,朱颜早堋,一从速度上下笔,一从时间上落墨。“争出”体现衰老迅疾,“早凋”说明未老先衰。正因为如此,随之而来的便是“未知轩冕乐”,根本体味不到为官的乐趣;“但欲老渔樵”,只是一心希望退居山林,以打鱼砍柴度日终老!诗的前半部分是散体单行,后半部分是骈体对偶,互相辉映,变化有致。加之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收到了抒情写意淋漓尽致的艺术效果。
《壬辰寒食》作者简介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宋史》本传称其年轻时便有“矫世变俗之志”。中进士后在江浙一带任地方官十余年,局部推行革新措施。他有不平凡的政治及文学才能,曾受到欧阳修、文彦博等著名大臣的奖誉、举荐。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入为度支判官,上万言书极陈当前之务,主张变法。六年,为知制诰。英宗朝官至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判江宁府。十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封舒国公,后改封荆,世称王荆公。卒赠太傅。谥号文。王安石为大政治家、大经学家、大文学家。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风峭刻,笔力雄健。诗歌成就更高,早年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罢相退居后创作了大量写景诗,不少诗修辞巧妙,意境清新,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虽不以词名家,亦有佳作传世。有《临川集》《唐百家诗选》《新经周礼义》(残)等。
猜你感兴趣:
1.节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2.那原文翻译及赏析
3.敝笱原文翻译及赏析
4.立春偶成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5.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及赏析
6.长发原文翻译及赏析
7.月下独酌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