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滁原文及翻译赏析
《别滁》原文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别滁》注释
①别滁:告别滁州。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闰正月朝廷下达令欧阳修徙知扬州的诏命。
②轻明:一本作“轻盈”。古诗百科
③且:一作“只”。
④离声:指别离歌曲。
《别滁》翻译
花光多么绚烂浓郁,绿柳丝丝轻柔鲜明,人们在花前安排酒宴,热情地为我送行。我只不过是像平日一样和大家一同相聚畅饮,请不要让管弦奏出令人感伤的离别哀音。
《别滁》赏析
欧阳修胸襟旷达,虽处逆境之中,仍能处处自得其乐。他的《醉翁亭记》,末二段就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情景。此诗和《醉翁亭记》同样用了一个“醉”字,但并不过多地渲染那些离情别绪。《醉翁亭记》是写游宴之乐、山水之美,这诗所表现的父老亲故送别饯宴的情景,别是一番情味。
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光景融和的春天。欧阳修由滁州徙知扬州,朝廷的公文是在那一年闰正月下达的,抵达扬州为二月。滁州地处南方,气候较暖,这里与作者在夷陵(今湖北宜昌)所写的另一首《戏答元珍》诗“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不同,而是花光浓烂,柳丝轻明。这样,此诗首句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
次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酌酒花前”,是众宾客宴送知州,与《醉翁亭记》的知州宴众宾正好相反;这天还有丝竹助兴,气氛显得热烈隆重。它虽不同于以往投壶下棋、觥筹交错的游宴之乐,但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贤知州离任的一片深情。
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期间,颇有惠政。饯行时当地父老向他所表示的真挚友好的感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多的贬谪生活即将过去,这里地僻事简,民俗淳厚,作者特别对以前在滁州琅琊山与众宾客的游宴情景怀念不已;而此时却是离别在即,滁州的山山水水,吏民的热情叙别,使他百感交集。这里“我亦且如常日醉”的“且”字,用得极好,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他的内心活动。结句用的是反衬手法,在这种饯别宴上作为助兴而奏的音乐,是欧阳修平时爱听的曲调。但因离忧婴心,所以越是悦耳的曲调,内心就越感到难受。唐朝张谓写过一首题为《送卢举使河源》的赠别诗:“故人行役向边州,匹马今朝不少留。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这里结句所表达的意思,为欧阳修所化用。“莫教弦管作离声”,发人思索,使诗意余韵不尽。后来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诗“我自只如当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也是从此脱出。
《别滁》作者简介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进士,曾任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正直敢言,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因范仲淹事痛责谏官高若讷,贬为夷陵令。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官至知制诰,次年为河北都转运使。庆历新政失败后,为范仲淹、韩琦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后累迁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徙青州、蔡州。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__新的领袖,一代文宗,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又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位。诗歌力矫“西昆体”流弊,清新俊爽,苏轼称其“诗赋似李白”。长篇古诗亦颇受韩愈影响。词也是一大名家,与晏殊并称“晏欧”。又是著名的史学家,与宋祁同修《新唐书》,独力完成《新五代史》。其它尚有笔记、诗话等著述。有《欧阳文忠公集》。
猜你感兴趣:
1.节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2.那原文翻译及赏析
3.敝笱原文翻译及赏析
4.立春偶成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5.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翻译及赏析
6.长发原文翻译及赏析
7.月下独酌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