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荷叶阅读题答案

时间: 焯杰2 阅读理解

  荷叶阅读原文: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

  荷叶阅读题目及答案:

  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2分)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了残荷之美。(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17.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

  【答案】①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与水中的生物相映成趣。②夏日的荷叶为孩童在水中的玩耍增加了无限的乐趣。③夏日的荷叶既能食用,又能包裹食物,具有实用价值。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

  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6分)

  【答案】第②段中成年的“我”被残荷吸引,联想到“雨打残荷”的诗意美,产生留恋之意。(1分)

  第③段中初中的“我”没有留意残荷,也没从“雨打残荷”中听出诗意。(1分)

  分析4分,能从“人生简历”(如文学作品的熏陶,审美经验的积累,人物身份或心境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符合清理,思路清晰可得4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示例:在少年时代“我”的眼里,新荷光鲜洁净,又能用于游戏,所以“我”喜欢新荷;而枯萎的残荷,但从外表来看,不能吸引“我”,后来经过文学作品的熏陶,特别是《红楼梦》中对残荷诗意的描写,加上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我”逐渐拥有了审美的眼光,因此能够欣赏雨打残荷的诗意美。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本题时需要有个前提,就是了解对残荷审美不同的背景,其次从文章中得出二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再次确定二者为何会感受不同,作者的感受来自他的生活经历等,最后分点表述。

荷叶阅读题答案相关

7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