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东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阅读理解

  东营中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就是在这样的乍暖还寒时节,一个满月的日子。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就熄灯睡了。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床畔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心想月光大约太喜欢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画。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无比畅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时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洁而不耀眼,清澈中散发着温热,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默无声息的燃烧着。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掖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丫杈的树枝上有如开满了粉白的鲜花,而圆月、树林、斜枝、光影像随意泼洒点染的一幅画,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诗。

  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虽然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只要睁开眼,朦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月亮终于沉在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哪还有满月时的圣景。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燃烧了。而且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涅槃再生,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蓄养生长,也就不会有再一次痛快淋漓燃烧的精彩。

  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假使我彻头彻尾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正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那团月亮,才美得夺目。

  东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

  1.作者笔下的春夜满月“美”在何处?(4分)

  2.从全文看,作者在第三段中描述“冬春之交”月光的特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是什么?(3分)

  3.概括第三段中四季月光各自的特点,并说明写四季月光与写“燃烧的月亮”有什么关系。(4分)

  4.作者对于月亮“盈满”与“亏过”、“燃烧”与“蓄养”的阐述,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思

  想?(2分)

  5.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3分)

  东营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1.①美在月挂位置;②美在意境幽雅,生机盎然; ③美在燃烧的形态及其变化; ④美在真切与迷离之间。

  评分:一个要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写法,欲扬先抑(或设置悬念);作用,与下文所写春夜满月的景致形成对比,突出燃烧的月亮所创造的生机活力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喜爱赞美之情。

  评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3.①特点,嫩绿;饱满、丰腴;平静安详、悠远清寂;新鲜、明媚。②关系,因关注、喜爱月亮,故能发现“月亮燃烧” 独特的美;因为熟悉月亮,故能领悟出丰富深刻的人生道理。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或前者是后者的铺垫)。

  评分:答对特点得2分,答对关系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①人应甘于奉献,以造福他人;②只有不断汲取、蓄养才能成就生命的精彩。

  评分:两个方面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示例:“穿窗而过的月光……我只能睡睡醒醒了”,运用拟人,赋予月光以生趣,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只举出例句不得分。

东营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

77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