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例题及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
8.下列对文章引用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借用老子的话意在表明中国的建筑园林讲求空间艺术,也讲究实用功能。
B.明人的小诗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来欣赏,可见,塞尚的画也追求一种园林式的空间美感。
C.文中的“山色湖光共一楼”与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样,都深得空间景致的神韵。
D.“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可见中国建筑和园林追求一种包容万千的大气象,空间美感力图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9.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推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论述的是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却大量引用古诗文、画论,说明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
B.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样的园林基本思想中,“行”“游”“居”谈的是建筑
的实用性功能,只有“望”才能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C.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的获得与丰富,是靠窗、楼、台、亭、阁、走廊等来完成的。
D.中国园林建筑表现出我们民族独有的空间之美的特点,这与西方审美观截然不同,后者多半是将建筑孤立起来欣赏。
10.谈谈中国园林和建筑的空间美感的民族特点。(3分)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8. B(作者是把“这首诗比作静物画”)
9. B(不能简单区分,四者都是使用和艺术功能兼具。)
10. (3分)
(1) 中国园林和建筑的空间既要有实用性,又要有审美性。(2)空间随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3)中国讲求建筑与自然的配合,注重内外的交流。
中考现代文阅读例题及答案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