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西藏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时间: 焯杰2 阅读理解

  西藏中考现代文阅读原文

  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下跌,市场低迷。兄弟俩到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做调查,发现村里原来有500多头母猪,已经卖掉、宰杀400多头。“下半年,猪价一定上涨。”他们的判断,得到老师的认同。

  于是,兄弟俩谋划着办养猪场。班主任同意了他们的创业计划,还帮他们联系学校食堂,把倒掉的剩菜剩饭转让给他们作饲料。父亲用家里的房子抵押贷款10000元,加上东挪西借,帮助兄弟俩把养猪场办起来了。 100多头仔猪刚刚住进修葺一新的猪舍不久,重庆遭遇了百年未遇的干旱高温天气,猪儿频频发生中暑,好在有专业知识和老师们的指导,猪一头都没有少。

  兄弟俩分工合作,一个负责疾病管理和饲料配备,一个负责将学校的剩菜剩饭运输到养猪场喂猪。每天中午12点和下午5点40分放学后,弟弟第一个工作就是用一辆二手的三轮摩托车把师生倒掉的剩菜剩饭运到5公里外的养猪场,然后自己才吃饭并赶回学校。

  当上“猪倌”后,邓波感觉很累,一年多来从没睡过一次午觉。原来从来不逃课的兄弟俩开始有了缺课记录。有时候猪生病,一天需要到养猪场几次,“事后,我们都会把缺了的课补上。”邓费建说。

  刘松是海螺村里的农民,搞规模养猪已有五六年了。刚开始刘松对邓家兄弟的感觉并不好,他想:两个大学生不好好念书,跑来养猪,不务正业! 慢慢的,刘松改变了原有的印象。“有时候,他们会到我这里来跟我探讨一些问题,询问我怎样管理养猪场,同时,也给我提出一些防病治病、饲料配方方面的建议。” 原来,养猪场开办起来过后,兄弟俩遇到问题,在学校就向老师请教,在养猪场就去找有经验的农户交流。在学习和交流中他们感觉到:专业理论、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都得到增强。由于在以往的社会实践中和一些饲料厂商结下友好关系,当得知他们兄弟创办自己的养猪场,一个饲料厂主动为养猪场解决饲料供应的难题。

  去年12月,第一栏肥猪出槽,果然卖了个好价钱,扣除成本,净赚1万多元。 现在,养猪场又引进了一批仔猪,父亲邓国洪用房子抵押的那笔贷款已经还上。 养猪没有耽搁学习,也没有影响就业。相反,用人单位却十分看好他们的创业经历。今年即将毕业的邓费建接到3家用人单位的邀请,并和其中一家来自四川的大型牧业集团签订了协议。

  西藏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

  19.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分析列数字的好处。(4分)

  20.这篇通讯主要人物是邓家兄弟,为什么要写海螺村农民刘松?

  21.本文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二等奖,评委认为它“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是一篇平民化的人物通讯”。试从内容和语言上谈谈你对这篇通讯“平民化”的理解。(6分)

  西藏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

  19.①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兄弟俩到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做调查,发现村里原来有500多头母猪,已经卖掉、宰杀400多头。”、“接到3家用人单位的邀请”等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2分)

  ②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每天中午12点和下午5点40分放学后,弟弟第一个工作就是用一辆二手的三轮摩托车把师生倒掉的剩菜剩饭运到5公里外的养猪场”,具体的时间、里程,凸现了邓波工作的紧张、辛苦,以及他勤奋肯干的工作态度和努力奋斗的精神。(2分)

  20.①体现通讯的真实性。两个大学生办养猪场,在当时当地肯定会受人质疑,写刘松正是真实反映了人们心中的这一困惑。(2分)

  ②侧面体现兄弟二人的感染力和高尚品质。正是兄弟二人艰苦创业、虚心求教,真诚为他人提供专业建议,赢得了常年有养猪经验的刘松对他们印象的改变。让读者领略到了当代大学生人穷志弥坚、学优品更优的高贵品质(3分)

  21.①内容上,这篇通讯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普通老百姓,真实地记录了两名出身贫困家庭的当代大学生在逆境中艰苦求学、创业,奋发向上的故事,以亲和的姿态报道普通百姓日常的酸甜苦辣,讲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传递他们的声音和感受。(3分)

  ②语言淡定平实,通篇没有虚饰和煽情,只是真实记录当时的场景和细节,这些细节告诉我们邓家兄弟在不寻常的求学路上有着普通人的酸甜苦辣,让人对他们给予关注、理解、同情和尊重,也让读者深受教育和鼓舞。(3分)

西藏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相关

8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