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译文
洛阳中考文言文训练阅读原文
洛阳中考文言文训练阅读题目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发书按图 查看
B.问其大小之制 规模
C.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祸患
D.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轻易
7、下列各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舟之往来湖中者 / 而又常有风波之恐
B.盖虑于民也深 / 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
C.而功未及就 / 其遗迹往往而在
D.而告来者不以废 / 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第③段中欧阳修写这篇记的三点理由(3分)
9、翻译句子(10分)
①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3分)
②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4分)
③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3分)
洛阳中考文言文训练阅读答案
6、(C虞,祸患,灾祸或D易,改变)
7、(B)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中欧阳修写这篇记的三个理由。(4分)
滕子京行事之道可以被后人效法;
警示后人要好好维护惠民工程;
受益的百姓希望能为滕太守写这篇记。
(翻译句子,没有概括要适当扣分)
9、翻译句子(10分)见参考译文
洛阳中考文言文训练阅读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问来人谋划建造此堤的人和为此堤起名字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湘潭、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津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有恐惧风波,船翻人被淹死的忧患。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有多大规模,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越往上就减二尺),减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如果不超过时间可以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定语后置句),反复(视察)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然后催促我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看那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险阻和不可预测的祸患,恩惠当地百姓并且遍及于荆州、湘潭、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湖中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假使堤的土石有幸长久不坏,那么滕子京太守对人或物的恩惠,难道是可以用数计算的吗?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建造者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任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为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记,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洛阳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译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