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高考网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时间: 未知2 作文指导

  2.语言描写个性化。“什么样的藤结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句俗话,如果借用来说明语言和个性的关系,是比较贴切的。好的人物语言描写,能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托尔斯泰认为,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惟一需要的词和惟一需要的位置。选词是需要动脑筋、花功夫的。“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在用词上的推敲已成为如何运用动词的佳话。要写好文章,不但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求炼句。作家汪曾祺曾很为自己写出的一个句子而高兴,这个句子是:“米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的地赶着……”他说他曾在果园劳动,每天下工时,天已昏暗,总有一列火车从果园外面驰过,他一直想写这个印象,那就是川流不息地赶着。显然,这生动的语言是长期观察,思索而捕捉到的结果。

  3.肖像描写特征化。肖像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要抓住特征,以形传神。描写肖像,可以抓住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等,显示人物的特征。重头戏是学会“画眼睛”。画眼睛并非局限于对眼睛的描写,抓住对象身上有个性特征的东西进行刻画,使这个形象栩栩如生在眼前,也是画眼睛。

  如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就描绘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变化很大。原来紫色的脸变得灰黄,皱纹很深,原来红润圆实的手变得又粗又笨,像松树皮,前后判若两人,反映了社会面貌的变迁。

  4.动作描写细节化。动作是人物的无声语言,是内在情绪的外化表现。契诃夫的《变色龙》有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这就是对主人公军大衣的穿、脱、穿的反复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上起了很大作用。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动作:“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大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位年迈的父亲为儿子送别买橘子的艰难动作,突出了父爱子的主题。

53228